摘要:2024年3月,王先生刷到一条“短视频运营免费课”的直播间广告,主播声称是“平台官方合作讲师”,扫码即可领取资料并享受流量扶持。王先生心动了,扫描二维码后,一名自称“官方客服”的人热情接待了他,并承诺:“学完课程,十天就能赚回学费,无效全额退款!”
2024年3月,王先生刷到一条“短视频运营免费课”的直播间广告,主播声称是“平台官方合作讲师”,扫码即可领取资料并享受流量扶持。王先生心动了,扫描二维码后,一名自称“官方客服”的人热情接待了他,并承诺:“学完课程,十天就能赚回学费,无效全额退款!”
王先生当即支付了2997元学费,但等待他的不是流量暴涨,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该诈骗团伙分为三级分工:
- 推课团队:冒充官方客服,以“免费学习”“流量扶持”为诱饵,引导用户进入直播间;
- 开课团队:在直播间用话术洗脑,承诺“保底收益”“十天回本”,诱导支付学费;
- 售后团队:发送盗版课程,以“升级SVIP享更高收益”为由二次诈骗。
实际上,所谓“专业课程”是从其他平台低价购买或盗录的,内容粗糙,毫无价值。
王先生发现课程无效后要求退款,客服却推脱并诱导他再付799元升级会员。当他上网搜索类似案例时,竟又撞进诈骗团伙设置的假冒反诈网站,被以“测试金”名义骗走更多钱款。
“被骗一次是疏忽,被骗两次是套路!” 许多受害者表示,诈骗团伙利用用户急于挽回损失的心理,设计了连环套。
经查,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该团伙通过多个“课堂”代号和推课团队合作,骗取金额超1700万元。其中:
- 主犯陈某、吴某、姜某等人瓜分大部分赃款;
- 推课团队分得20%报名费;
- 售后团队独占SVIP充值金额。
为逃避打击,他们注册“文化公司”“媒体工作室”作掩护,甚至要求员工使用话术拖延退款,若用户报警则部分退款“息事宁人”。
检察官指出,该案核心在于:
✅ 虚假承诺:虚构“平台流量扶持”“保底收益”等事实;
✅ 非法占有:无真实课程和服务,纯粹套取资金;
✅ 组织化犯罪:团伙分工明确,针对性设计话术和流程。
因此,64名涉案人员被以诈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起公诉。主犯吴某已被判刑12年6个月,罚金35万元;陈某、姜某案件仍在审理中。
64人的公诉名单,不仅是对犯罪者的惩罚,更是对行业的警示。随着短视频行业监管加强,此类骗局将无处遁形。对于普通人而言,擦亮眼睛、理性学习才是避免被骗的关键!
转发提醒身边人:
“凡是让你先交钱再赚钱的,都是骗子!”
来源: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