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ystemicma stocytosis,SM)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起源肿瘤,其特征是肥大细胞在真皮组织以外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克隆性增殖和聚集,并释放大量的血管活性介质,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SM是由KIT基因的功能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ystemicma stocytosis,SM)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起源肿瘤,其特征是肥大细胞在真皮组织以外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克隆性增殖和聚集,并释放大量的血管活性介质,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SM是由KIT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的。KIT基因编码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肥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存活。SM的临床症状通常由克隆性肥大细胞在皮肤、骨髓、肝脏、脾脏和胃肠道的局部异常增殖和蓄积,活化后肥大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以及部分患者合并的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所致。
为进一步提高罕见病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86个病种分别制定了诊疗指南。小编将SM治疗部分整理如下。
1.肥大细胞活化症状的抗介质治疗
(1)避免诱因(食物、药物、过敏原、温度骤变、皮肤干燥、摩擦皮肤);
(2)局部应用润肤霜或色甘酸钠护理皮肤;
(3)孤立肥大细胞瘤可局部使用色甘酸钠或考虑手术切除(例如:屈侧、足底、手掌或头皮的病变);
(4)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症状可应用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物、类固醇皮质激素。
2.慢性肥大细胞介质相关症状的逐步预防性治疗
如出现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眼鼻等慢性介质症状,可以采用逐步预防治疗:局部应用色甘酸钠(1%-4%膏/软膏)、酮替芬、阿司匹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H1和H2受体阻断药、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类固醇皮质激素。
3.过敏反应的紧急治疗(包括膜翅目毒液过敏反应)
系统性荨麻疹可应用抗组胺药;系统性荨麻疹急性发作反应且继发其他器官受累(如气道、胃肠、神经、心血管)或急性过敏反应合并危及生命的症状(低血压、喉头水肿、血流动力学障碍、氧饱和度下降、癫痫)时:立即应用肾上腺素(0.3-0.5 mg/剂)肌内注射(在临床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每5分钟最多重复3次);在肌内注射3剂肾上腺素后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4.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治疗
5.传统治疗
(1)羟基脲:作用原理主要在于骨髓抑制作用,对肥大细胞无实质性作用。
(2)干扰素-α:可改善肥大细胞脱颗粒症状,减少骨髓肥大细胞浸润,改善肥大细胞增多症相关腹水/肝脾大、血细胞减少、皮疹和骨质疏松。主要反应率约为20%-30%;联合皮质类固醇(泼尼松)可改善其疗效和耐受性。
(3)克拉屈滨(2-CdA):克拉屈滨对肥大细胞肿瘤的治疗作用已被体内外研究所证实。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克拉屈滨治疗SM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1(3-74)个月,总反应率为55%。
6.靶向治疗
近年来,包括阿伐替尼、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靶向KIT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疗效令人鼓舞。
(1)阿伐替尼(Avapritinib,BLU-285):阿伐替尼能够强效、高选择性地抑制KIT exon17活化环突变(包括KIT D816V)和PDGFRA类似突变(包括18号外显子的D842V),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 AdvSM患者,推荐口服剂量为200 mg/d。I期EXPLORER试验表明,48例可评估的AdvSM患者的总反应率(ORR)为 77%,其中 85%的肿瘤患者骨髓肥大细胞被清除,92%的患者KIT D816V突变水平降低≥50%。II期PATHFINDER试验的中期分析包括32例可评价的AdvSM患者,ORR为 75%,同时患者的肥大细胞疾病负荷客观指标也显著降低;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24%、16%和 16%。最常见的 3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为外周/眶周水肿,发生率为 3%。
(2)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对 KIT基因常见的 D816V突变无效,但是对少见突变类型可能有效,米哚妥林可靶向野生型和突变型 KIT,两项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在进展期 SM患者中,总反应率(ORR)为 60%。米哚妥林的起始量为 100mg,b.i.d.(不能耐受者减量至 50mg,b.i.d.),随餐服用。
7.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Allo-HSCT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SM的治疗方式,对于AdvSM患者应评估Allo-HSCT的可行性。一项国际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 AdvSM患者接受Allo-HSCT后 3年总生存率 57%,其中SM-AHN为74%,ASM为43%, MCL为17%;2024年报道的一项德国回顾性研究整理了 1999-2021年间接受Allo-HSCT的AdvSM患者的生存率,其中 ASM/SM-AHN(n = 30, 45%)、SM-AML(n = 28, 39%)和 MCL±AHN(n = 13, 19%)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 9.0、 3.3和 0.9年(P = 0.007)。
8.SM各亚型的治疗(图1)
图1
注:BMM:骨髓肥大细胞增多症;ISM: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SM:冒烟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dvSM:进展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SM: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AHN: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合并相关血液肿瘤;MCL:肥大细胞白血病;SM: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HN:相关血液肿瘤;PEG-IFN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Allo-H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整理:Cherry
排版:Nicole
执行:Ba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