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汉口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有一片炽热的土地承载着从战争到和平的重要时代记忆,它就是王家墩机场。伴随着战机的阵阵轰鸣,王家墩机场书写了一段民族从救亡图存到繁荣发展的精神史诗,于时代洪流中矗立起反战卫国的丰碑。
在汉口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有一片炽热的土地承载着从战争到和平的重要时代记忆,它就是王家墩机场。伴随着战机的阵阵轰鸣,王家墩机场书写了一段民族从救亡图存到繁荣发展的精神史诗,于时代洪流中矗立起反战卫国的丰碑。
王家墩机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30年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武汉空军基地在此设立。随着中国空军第三、四、五大队,第八轰炸机大队入驻,王家墩机场成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军事节点。中国空军的战鹰从这里相继起飞,与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搏斗,谱写出烽火苍穹下一幕幕血与火的壮丽史篇。
1938年,日本战机轰炸汉口王家墩机场
1938年初,日军把武汉作为了空袭的重点,派遣大批飞机轮番轰炸,企图通过打击武汉经济、军事、工业设施,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第一次空战发生在1938年2月18日。中午12时许,日军的26架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会合后,摆着长蛇阵直扑武汉。中国空军第4大队29架战机受命迎敌,空中勇士们自汉口、孝感基地紧急起飞,满怀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责任感,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的配合下重创敌机,12分钟内击落敌机12架,我方损失5架,大队长李桂丹、中队长吕基淳,队员巴清正、王怡之、李鹏翔等5名飞行员血染长空,壮烈殉国。这是抗日战争保卫武汉的首次大空战。
图为此役参战的全体将士
同年4月20日,中国军队击落1架日本双座侦察机,并从敌机飞行员处,获得了重要情报:日军为报复中国空军,将于9天后再次空袭武汉。4月28日傍晚,为迷惑日军情报部门,王家墩机场的飞机全部飞往南昌方向。之后,我方的飞机借着夜色,又悄无声息地返回王家墩机场。4月29日下午2点多,日军出动36架轰炸机、12架战斗机,对武汉发起空袭,严阵以待的我方空军迅速发动阻击。中国飞行员以寡敌众,击落敌机21架。这场被誉为“四二九空战”的胜利,在当时极大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
也是在这次空战中,时年22岁的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率先击落1架日机之后,被5架敌机锁定并包围。陈怀民驾驶的战机寡不敌众,多处中弹、油箱着火。身受重伤的他本可以跳伞求生,却选择在千钧一发之际,驾机向上翻转180度,带着滚滚浓烟,快速撞向日军王牌飞行员高桥宪一的战机,与之同归于尽,以身殉国。
“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这是4月28日,陈怀民牺牲前夜在日记中写道的。
陈怀民烈士
为打击敌人气焰、鼓舞士气,中国军队决定于1938年5月19日实施对日本本土的政治空袭。这次越洋远征行动定于下午3时左右,中国空军徐焕升、佟彦博等8名飞行员,分驾2架改装后的马丁B-10轰炸机,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经南昌、衢州至宁波基地降落续油后,飞抵日本九州岛、长崎、福冈、久留米、佐贺等多个城市上空,投下一捆捆反战传单,包括6种告日本人民传单和2种日本反战同盟委托散发的传单,共计120万份,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纸片轰炸”。5月21日零时30分,远征队员驾机安全返回王家墩机场。此次任务成为了二战期间第一支飞入日本领空的外国军事力量,震惊寰宇。
1938年2月至8月,在近6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空军在武汉及附近空域进行了多次激烈交战。机场跑道上的每一次起飞都承载着民族存亡的希望,每一次降落都伴随着生死未卜的忐忑。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王家墩机场不仅是军事设施,更是民族抵抗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年轻飞行员们“誓死报国不生还”的铮铮誓言,目睹了当时市民们仰头期盼战机归来的灼灼目光。这种集体记忆深植于城市的文化基因中,融为武汉人民精神内核的坚强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王家墩机场继续作为军事机场使用,在国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武汉城市的扩张,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提出了新需求,王家墩机场的搬迁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多方论证和规划,机场最终于20世纪末停止使用,2001年开始搬迁。机场原址被规划建设为武汉中央商务区(CBD),曾经的军事禁地变为开放商务区,从隔离空间转变为连接空间,功能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但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根本宗旨却一脉相承。
如今的武汉CBD,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写字楼、商业综合体、高端住宅区相继落成,已成为武汉城市新地标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但属于这里的机场记忆并没有被完全抹去。无论是机场社区内部精美的微型展览、经常性举办的追寻红色足迹活动,还是王家墩公园里静静停放的“运-8”军用运输机,都在表明,这座城从未忘记来时的路。
近年来,武汉CBD在推动区域核心产业聚集、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人才居住环境、营造高水平人文空间、拉动消费经济发展等方面日趋完善。作为武汉5A甲级写字楼最为集中的商务中心之一,武汉CBD入驻企业超2000家,容纳就业近3万人,多家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和高端酒店都落户于此。2014年,武汉CBD首家挂牌的五星级酒店——汉口喜来登酒店开业。2019年,武汉泛海费尔蒙酒店于泛海国际中心启幕。6年过去,酒店仍在武汉顶奢市场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是武汉顶奢酒店当之无愧的“支柱”。
图源“武汉CBD之窗”
如今,武汉CBD正从“金融高地”进阶为“人文与自然共生”的标杆。2023年1月,位于武汉CBD北大门的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全面启动建设。项目是集武汉图书馆、方志馆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单体图书馆,建成后将助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为武汉CBD创造一个理想的集社交、知识为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公园、地铁站等民生工程,不仅提升了区域功能,更彰显了武汉“以人为本”的城市温度。
图源“武汉CBD之窗”
站在今天的武汉CBD,我们已经听不到战机的轰鸣,也看不到起降的航班,但当我们了解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便能感受到历史的多重回响。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的壮烈故事和如今日新月异的建设景象,共同谱写了城区记忆的丰富乐章。这片土地从天空到人间的旅程,映照出一个勇敢的民族从保家卫国到走向现代化的艰辛与成就,也启示着我们如何看待过去、直面未来。王家墩机场在时光的脚步中探索出了自己的答案:让历史以新的形式参与当下,让记忆在与现代的对话中获得新生。
来源:两江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