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其中也包括电子烟。但是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种调配出各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轻易被未成年人购买。
谁能想到,从 2022 年开始,国家三令五申禁止销售的产品,居然还有人违规销售,并且把魔掌伸向了孩子!
在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其中也包括电子烟。但是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种调配出各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轻易被未成年人购买。
这种电子烟因为味道清香会让孩子们放松警惕,不少孩子渐渐染上了烟瘾。
北京的赵女士是一个高二女生的妈妈,前不久,赵女士在整理女儿的书包时,翻出了电子烟。
赵女士想不通的是,自己的女儿一直讨厌烟草味,怎么会开始吸上电子烟了呢?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些都是水果味的电子烟,味道清香、凉爽,并没有烟草味道。她的女儿是因为好奇,开始了尝试。
赵女士的女儿告诉记者,她的朋友中,有一半都在背着家长吸果味电子烟。而她自己,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接触果味电子烟,已经偷偷吸了四年多。
柠檬味的、草莓味的、西瓜味的,她都尝试过。最多的时候,书包里藏着10多支各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
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果味电子烟曾在一些高中学生当中非常流行,甚至出现过互相攀比的现象。
2022年3月,国家明确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然而,记者在上海、广东、湖南等地调查过程中,一些中学生告诉记者,同学当中吸果味电子烟的大有人在。
一些吸电子烟的中学生告诉记者,只要不穿校服,在很多销售场所都能轻易买到电子烟,甚至是调味电子烟。一些中学生从接触这种水果味道的电子烟开始,慢慢开始吸普通香烟,不少家长发现后非常气愤,并进行了投诉。
公益性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10日,以“电子烟”为关键词的总投诉量共350件,其中提及“未成年”“孩子”的占比达到16%,投诉问题排第一位的是非法出售,占比高达31%。
防不胜防的电子烟,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之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市面上热门的 7 款果味电子烟样本做了成分检测,结果发现:
送检的 7 款样本的雾化释放物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物质:
注:加粗数值为检测结果超出限值,不符合团标《雾化电子烟装置通用技术规范》T/CECC 001—2021要求。
某奶茶杯的铅含量,比电子烟团体标准足足超出 3 倍。如果一瓶奶茶杯可以抽 5000 口,吸完这一瓶就相当于吃下了 75 微克的铅!
要知道,每天 0.6 微克/千克体重的铅暴露就能让孩子的智商减低 1 点!
电子烟防不胜防,妈妈们要提高警惕心啊!
由于包装、口味的迷惑性,很多未成年人不会把电子烟当做烟草制品。
你能想到,这些网红饮料是电子烟吗?
加上市面上某些不良商家的诱导,让孩子可以通过更多便捷的渠道接触电子烟。
便利店偷偷售卖的“奶茶杯”(图源:南方都市报)
早在 2017 年,就有媒体报道,学校周边的文具店,有销售电子烟的情况。
如果不加以监管,电子烟有成为青少年第一口烟的趋势,而未成年使用电子烟,则会大大增加成年后使用其他香烟的可能性,对健康有非常大的长期危害。
为了避免电子烟在未成年人中泛滥,国家多部委进行过专项整治活动。
全面下架水果味、食品味电子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避免未成年人吸食”。
对于号称没有“不含有烟碱成分”的“雾化杆”产品,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新型电子烟产品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当中,也明确规定,这类产品应该按照电子烟管理,除非取得了药品或者医疗器械注册。
专家认为,这样的“无尼古丁”产品,就是电子烟的新变种,对未成年人同样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和大家认为的无害不同,虽然比卷烟等传统香烟的好一些,但电子烟同样危害健康,需要管控。
果味电子烟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味多样,凉爽清香,很多未成年人痴迷于这种味道,根本意识不到其中的尼古丁危害。
而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宣称“无尼古丁”的产品,宣称“健康无害”,特别容易让人心动。那么这些看似无害的产品,真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家,还在公开售卖一种宣称“无尼古丁”的“口腔喷雾”,这种产品外形与电子烟高度相似,商家声称这并不是电子烟,但是可以像吸烟一样使用,有荔枝、葡萄、白桃等多种口味的产品,雾量大、果味十足。
这家网店页面显示,这种产品的关注者就有近2万人,回头客也达到2000人。
2024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新型电子烟产品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当中,对不含有烟碱成分,但全部或部分雾化为气溶胶供人抽吸等使用方式与电子烟近似的草本雾化产品,将按照电子烟管理,除非产品取得了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专家认为,这样的“无尼古丁”产品,就是电子烟的新变种,对未成年人同样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中心负责人 郑频频:各种各样的口味,其实会增加对非吸烟者,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是不允许销售。
国家各项禁令相继出台,就是要阻断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但这类产品却仍在监管下暗中流通,不法商家在利益面前罔顾法律与社会责任,必须严厉打击。
姐妹们如果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看到这种披着马甲的电子烟,一定要打电话举报,一起为娃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如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母爱好时光》热线:0451-82898800
编 辑:琬璘
审 核:崔英
终 审:凯淇
来源:淇言奇语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