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沈阳市铁西区的劳动公园,一场关于公共空间文明的"正本清源"行动正引发社会热议。这个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城市公园,曾因部分市民的"特色"舞蹈表演陷入舆论漩涡。随着管理部门整治工作的推进,一场关于城市文明边界与市民文化需求的讨论逐渐浮出水面。
在沈阳市铁西区的劳动公园,一场关于公共空间文明的"正本清源"行动正引发社会热议。这个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城市公园,曾因部分市民的"特色"舞蹈表演陷入舆论漩涡。随着管理部门整治工作的推进,一场关于城市文明边界与市民文化需求的讨论逐渐浮出水面。
这个占地33万平方米的城市绿肺,原本是市民晨练、休憩的公共空间。但近年来,"树上挂人"的奇特景象却成为公园新标签:退休老人以"行为艺术"为名,表演夸张的搂抱钻裆动作,部分表演者甚至刻意营造"黄毛鲁智深""豁牙子窜天猴"等怪异形象。这些游离在公共道德边缘的表演,不仅让本地市民侧目,更引来网络主播的扎堆围观,使劳动公园意外成为流量密码。
面对公共空间的异化现象,城市管理者展现出应有的担当。文化执法部门联合公园管理处启动专项治理,明确划定行为规范红线:严禁涉及低俗、危险动作的表演,对屡教不改者采取限制入园措施。同时引入文化指导员团队,通过组织广场舞教学、书画展览等正向活动,引导市民文明娱乐。
这场治理行动赢得广泛民意支持。市民王女士表示:"公园应该是全年龄段的休闲场所,不能变成某些人博眼球的舞台。"社会学者李
来源:东北华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