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诗生动描绘了一场盛大且威严的军事检阅场景,从将领的尊荣风姿、军队的严整阵势,到战场的肃杀氛围、月夜的清朗之景,全方位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力量与将领的赫赫战功。
黄甲名王尽执鞭,虎头上将拥油鞯。
旌旗映日排戈戟,鼓角凌风动管弦。
霜剑切云寒落月,冰轮出海净秋天。
幕前年少功成后,归向长杨草太玄。
此诗生动描绘了一场盛大且威严的军事检阅场景,从将领的尊荣风姿、军队的严整阵势,到战场的肃杀氛围、月夜的清朗之景,全方位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力量与将领的赫赫战功。
尾联则笔锋一转,描绘出年少将领功成身退后归隐闲适的生活,蕴含着对功名与归隐的深刻思考,使诗歌在豪迈壮阔中又透出一丝淡泊宁静。
首联“黄甲名王尽执鞭,虎头上将拥油鞯”
“黄甲名王尽执鞭”,“黄甲”向来是高贵身份与显赫地位的象征,“名王”更是声名远扬的王侯将相。
“尽执鞭”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这些地位尊崇的人物都亲自执鞭,仿佛在引领或侍奉着什么,暗示着一场盛大且庄重的军事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营造出一种众星捧月般的尊崇氛围,凸显出活动的非凡意义。
“虎头上将拥油鞯”,“虎头”常被用来形容勇猛威武的形象,“上将”则点明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拥油鞯”细致描绘出上将骑着装饰华丽的战马,油鞯的精致不仅体现出其身份的高贵,更彰显出军队的奢华与威严,进一步烘托出军队的强大气势和将领的不凡风采。
颔联“旌旗映日排戈戟,鼓角凌风动管弦”
“旌旗映日排戈戟”,“旌旗映日”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旌旗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形成一片色彩斑斓的海洋。
“排戈戟”则展现出军队中戈戟林立、整齐排列的壮观场面,象征着军队的严整和强大战斗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威武雄壮的军阵之中。
“鼓角凌风动管弦”,“鼓角”是军队中常用的乐器,用于传达命令和鼓舞士气。
“凌风”表现出鼓角声在风中激荡传播,气势磅礴。
“动管弦”巧妙地将鼓角声与管弦乐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激昂的音乐氛围,既体现了军队的纪律性,又增添了场景的壮美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鼓角声和悠扬的管弦乐交织在一起。
颈联“霜剑切云寒落月,冰轮出海净秋天”
“霜剑切云寒落月”,“霜剑”给人一种冰冷、锋利的感觉,象征着战场的残酷与肃杀。
“切云”形容剑气直冲云霄,展现出武器的锐利与将士的勇猛。
“寒落月”则描绘出在寒冷的月光下,霜剑闪烁着寒光,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而又充满杀气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战场的紧张与危险。
“冰轮出海净秋天”,“冰轮”是对月亮的美称,“出海”描绘出月亮从海平面升起的壮观景象。
“净秋天”则表现出月亮的皎洁光芒照亮了整个秋天的夜空,使天地显得格外澄澈、宁静。
此句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在肃杀的战场氛围中增添了一抹清朗与宁静,仿佛在紧张的战争节奏中插入了一段舒缓的乐章。
尾联“幕前年少功成后,归向长杨草太玄”
“幕前年少功成后”,“幕前”指军队的营帐前,代表着战场与军旅生涯。
“年少”点明是一位年轻的将领,“功成后”说明他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展现出年少将领的英勇与才华。
“归向长杨草太玄”,“长杨”指代长杨宫,是古代帝王狩猎、游乐的场所,这里象征着归隐后的闲适生活。
“草太玄”则表示撰写《太玄经》之类的著作,寓意着归隐后从事学术、文化活动,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宁静。
此联表达了年少将领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归隐田园、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以宏大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全方位展现了军事检阅的盛大场景和军队的强大实力。
从将领的尊贵、军队的严整到战场的肃杀、月夜的清朗,层层递进,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军旅画卷。
尾联则由战场的辉煌转向归隐的闲适,表达了对功名与归隐的深刻思考,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来源:无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