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事长钟宝申的致辞中透露出的信息是,隆基绿能并不满足于单纯的“To B供应商角色”,更想成为家庭光伏领域的“全能服务商”,其范围扩大至装修设计、产品安装、后续维保等层面,进攻姿态明确。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3月中旬,隆基绿能发布首个完整的家庭光建绿电解决方案LONGi eHome,正式宣布进入“终端能源消费领域”。
董事长钟宝申的致辞中透露出的信息是,隆基绿能并不满足于单纯的“To B供应商角色”,更想成为家庭光伏领域的“全能服务商”,其范围扩大至装修设计、产品安装、后续维保等层面,进攻姿态明确。
进军“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的动作此前便有迹可寻。
得益于BC电池外观上的优势,钟宝申2023年表态该项技术更适合用于家庭光伏领域。2024年6月,隆基绿能发布了全球首款专为别墅用户设计的光伏组件“Hi-MO X6”,在美观度提升的同时,光照吸收约2.27%,单位面积发电更高。
这次发布的“LONGi eHome”在上述基础上再进一步。
隆基绿能提出的家庭光建绿电解决方案,其中不仅包含光伏电池单一产品,还涉及电气系统、能源管理、安装设计等多个层面。发布会上同步公布4款产品的售价,甚至包括一款车棚:
这种“我全都要的”态度,在隆基绿能发展历史上并不多见,同时意味着隆基绿能内部将家庭光伏条线进行提级管理。
那么隆基绿能所看重的家庭光伏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尽管在新闻稿中也提到了“自建房”,但金融棒棒糖认为隆基绿能的这套方案主要面对的是别墅群体,原因很多:其一是光伏进村整体推进较缓,且以隆基绿能定位很难单独进入下沉市场;其二是隆基产品最低售价也在10万元以上,在对于价格十分敏感的农村自建房,接受度较低;其三是新规后电网不再全额收购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发电量,投资回报周期拉长,乡镇用户对于光伏的积极性还有待观察。
别墅光伏则没有上述焦虑。
首先别墅本身用电量就非常高,有网友贴出自家账单如下:其11月单月用电量达到3730度,日均用电量为124度,月支出3021元,均用电价格为0.81元/度。如果加装地暖,别墅更是“用电土豪”。
若其引入隆基绿能最基础的家庭光伏系统,6.5kW光伏组件日均发电量为30-40度电,对比日均用电量,基本全部实现自发自用,不受电力市场化交易政策以及电力上网限制影响,收益预期会更加明确。
以该别墅的平均电价来算,日均节省的电费24-32.4元,乐观计算一年节省电费为8000-1.1万元,能降低三分之一的电费,产生的效果对比城镇光伏更加直观。
而从存量市场上看,国内拥有500万-1000万套别墅存量市场,光伏覆盖率仅为3%,显然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业内亦有估计别墅光伏上限为100GW,可以消化未来行业两年的产能。
别墅光伏前景看起来确实不错,但我们注意到钟宝申在发布会上依然强调:“进入终端能源消费领域对隆基绿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综合各方面信息看,我们认为这种挑战来自三个层面:
一是别墅光伏市场属于“外热内冷”,国内市场开拓困难。
欧美因为近些年伴随地缘政治因素,能源价格普遍上涨,光伏发电从之前的备用能源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政府为缓解供电压力亦在对家庭光伏进行补贴。
对比来看,尽管节约电费的效果显著,但因为国内电价长期稳定且廉价,而且国内别墅大部分位于城市周边或者核心区域,换言之能买得起的别墅的人群不在乎这部分支出,导致国内别墅光伏市场迟迟未打开局面。
二是家庭光伏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之前隆基绿能做“供应商”,BC电池无论卖给哪家都一样。如今自己直接下场,除去本来的光伏业内的竞争者,也多出一些跨界融合型供应商,例如:海尔集团旗下的纳晖光伏、特变电工的特变益家、华为家庭绿电、美的旗下的美墅绿电等。
三是业务定位的变化,要求隆基绿能同“新人”握手。
面对存量的别墅光伏市场。隆基绿能作为“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就要直面To C市场,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对于长期To B隆基绿能来说显然是一块新领域。就此我们也注意到,发布会上隆基绿能为12家4S商家举行授牌仪式,显然是为后续打开营销市场做准备。
面对新建别墅的增量市场。我们预期的场景是隆基绿能会直接找到开发商进行合作,为新建别墅统一安装光伏系统,增加绿色环保的概念。这样单个小区数百套别墅的集中开发模式,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将时间线拉长,金融棒棒糖注意到隆基绿能“由传统组件销售商转型为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从2022年就开始提出。当时我们曾发文记录隆基绿能联合银行、经销商、农户,推出向日葵一站式“户用光伏”解决方案,算是隆基绿能的转型初试。(详见《隆基绿能推出“向日葵”:开始赚“放贷”的钱?》)
目前“向日葵”模式已经迭代至2.0版本,就此而言我们对于其在别墅光伏领域的探索保持乐观预期。
光伏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隆基绿能在“十年最困难的一年”,出现历史性巨亏,归母净利润亏损82亿至88亿元。其他光伏巨头通威股份亏损70-75亿、TCL中环亏损82-89亿元,大伙日子都不好过,也都在想着如何穿越周期。
近两年我们已经看到不少企业为了抢市场,以价换量,结果是整个行业的利润都被压缩。相反作为龙头的隆基绿能选择的穿越方式则很直接,我们将其总结为一句话: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最明显的“进攻”举措就是放弃主流技术TOPCon,选择All in BC电池。2023年开始隆基绿能就表示未来所有的产能都将采用BC电池技术。幸运的是,其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在2025年2月以高于业内平均的价格,中标“国内单体最大的集中式BC项目”。(详见《陕西楷模:李振国“又”赌赢了?》)
此外隆基绿能的进攻性还体现在多个层面:
例如通过跨界协作,“进攻”新市场。
2025年2月隆基绿能旗下子公司携手五粮液成立英发德睿科技,注册资本10亿,用于推进市场化推动BC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此外对于五粮液近期进入氢能行业的举动,外界预计双方未来也可能就此展开深度合作。
如跨界收购,“进攻”新领域。
2021年以16.35亿元收购“围护结构”第一股森特股份27.25%的股权,成为其第2大股东。2023年收购成果已经显现,隆基绿能作为外部推手,森特股份成立陕西绿发新能源建设有限公司,其中股东包括长安汇通、陕建股份、朱雀投资等主体,用于陕西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推进。(详见《首开“PRE-REITs”导火索:陕西国资5亿“逆推”光伏进城》)
再如主动联合竞争对手,巩固自身竞争优势。
2024年5月,隆基绿能与子公司向通威股份采购不少于86.24万吨高纯晶硅产品,合同预计总金额约为391亿元。金融棒棒糖看来这种与竞争对手间形成的协同效应,会构建起较高的行业竞争壁垒,同样不失为一种“进攻”。
隆基绿能大举进攻底牌是充足的现金储备,2024年三季报显示,其货币资金余额为511.1亿元,显著高于同业上市公司。
2024年初钟宝申表示:2025年隆基绿能会率先回到增长轨道。就目前所有公开的信息,我们判断已成大概率事件。
来源:金融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