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台于西汉置县为虑虒县,隋大业三年改名五台县。全县地理位置优越,有雄踞雁代,连绵太行,横跨晋冀,东瞰河北平原,西窥三晋大地之美称,历来为商家云集、摊贩如织的集散地。据《中国实业志》载:清末民初,五台县城著名的商号有义太丰、同和裕、万义永、义和茂、永茂泉、恒生泰
五台于西汉置县为虑虒县,隋大业三年改名五台县。全县地理位置优越,有雄踞雁代,连绵太行,横跨晋冀,东瞰河北平原,西窥三晋大地之美称,历来为商家云集、摊贩如织的集散地。据《中国实业志》载:清末民初,五台县城著名的商号有义太丰、同和裕、万义永、义和茂、永茂泉、恒生泰、大顺恒、万生隆、吉庆生、元丰厚等货铺,以及吉善昌等中药铺,义兴书局、饭铺、饼面铺、肉铺等和铁、木、铜等匠作摊铺。
东冶为县境门户,自古是枢纽要道,为县内第一大镇,又是货物集散之地,贸易十分发达。著名商号有庆和店、广胜店、恒升店、崇德承、德日旺、富丰昌、怀义明等,主要经营绸缎布匹、金银铜器、粮食煤炭、日用百货、瓜果蔬菜等土特产品。
豆村镇地处关山要冲,旧日商号有恒庆旺、德丰长、永盛茂、大盛公、恒盛源、聚瑞生、公泰店、三福成等40多家铺店,多数磨卖莜面,素有“灵境颗子豆村面”之名气。1933年,五台有商号609户,店员2896人,私营商业资本总额银洋714 255元,户均1173元。1936年,挂牌商号发展到657户,小摊小贩285户,主要集中在县城、东冶、豆村一带。据豆村镇典型调查,私营商业销售额1936年为716 208元;1937年为295 000元;1938年日军入侵五台后,私营商业大部分倒闭停业。据《中国实业志》载,1939年,五台较大集镇复业商号仅为40余户。1940年,五台建立抗日根据地后,私营商号和摊贩重新复业,经商的有420户。
造纸:明代五台县建安村一带就出现麻纸和草纸的作坊,到清末民初,东建安、潭上两村户户碾压,家家晒纸,成为主要生计之一。1934年,五台专门从事造纸业的有42户,年产量8.4刀。
来源:历史的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