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武媚娘山盟海誓,李靖李世民先后去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08:56 1

摘要:却说东突厥的车鼻可汗,本名斛勒,世代为小可汗。唐太宗击败颉利可汗后,突厥残部本想拥立他为大可汗。但当时薛延陀势力强盛,车鼻不敢称大可汗,而是率部归附了薛延陀。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34

却说东突厥的车鼻可汗,本名斛勒,世代为小可汗。唐太宗击败颉利可汗后,突厥残部本想拥立他为大可汗。但当时薛延陀势力强盛,车鼻不敢称大可汗,而是率部归附了薛延陀。

薛延陀首领见车鼻出身贵族,勇猛有谋略,很得人心,担心日后成为祸患,便想先下手为强除去他。不料计划被车鼻察觉,连夜逃走。薛延陀派兵追捕,反被车鼻击败。

车鼻于是在金山北麓建立牙帐,自称乙注车鼻可汗,招兵买马,组建了三万骑兵,时常骚扰薛延陀境内。

后来薛延陀被唐朝所灭,车鼻势力更盛。他派儿子沙钵罗特勒向唐朝进贡,唐太宗遣返沙钵罗,命将军郭广敬北上召车鼻入朝。

车鼻表面上以礼相待,约定朝见日期,待郭广敬回朝复命后,却逾期不至。太宗又去信责问,他仍置之不理。太宗于是派遣高侃为行军总管,调集铁勒各部兵马,前往征讨车鼻可汗。

却说太宗退朝后,忽觉身体不适,头晕目眩,难以支撑——这都是纵欲过度的缘故。他卧倒在床休养,到了晚间病情加重,急忙传御医诊治。服药后不见好转,次日竟不能起身,只得下诏命太子在金液门代理朝政。

太子处理完政务,照例入宫请安。恰巧武媚娘正侍立在太宗榻前,见太子进来,便轻移莲步上前行礼。

太子仔细打量,但见她眼如秋水,面若朝霞,云髻高耸,光泽可鉴,微露贝齿,一笑倾城,身姿婀娜,体态轻盈。只听她轻唤一声"殿下",那声音如魔音灌耳,太子的魂儿差点被勾了去。

待媚娘回身侍立,太子才定下心神,暗忖:"以前见过数次,还未这般动人,如今越发妖艳了。父皇年过半百,还伴着这等尤物,怪不得病成这样。"

太子来到太宗榻前,轻声问候。太宗叹道:"我服食天竺方士的丹药,自以为康健如常,谁知后来药效渐失,体力日衰,看来时日无多了。"

太子忙安慰道:"陛下只是小恙,服几剂药自会康复,不必过虑。"

太宗却说:"我自年轻时就领兵作战,历经数百仗才创下这番基业。如今天下太平,四夷臣服,我的心愿已了,死也无憾。只可怜那些开国功臣多半已经不在了,活着的也都老迈无用。如今只剩李世勣一人,我实在为你担心。"

太子说:"世勣虽然忠诚,但年事已高。"

太宗道:"世勣虽老,却还健壮。此人才智超群,我向来另眼相待,他必不负我。但你与他无恩,恐怕未必肯为你效力。"太子默然不语。

太子退出寝宫时,又与武媚娘撞个正着。自此,太子心里时时惦着这个武媚娘,真是冤家路窄,恰巧太宗一病两月,太子借探病之名,日日入宫侍奉,经常与媚娘相见。

媚娘也知情识趣,借着蛾眉凤目,有意挑逗东宫太子,弄得太子心神不宁。

两人本来你有情我有意,早该成就好事,只因太宗平日精明,虽然病着却不糊涂;太子素来优柔,媚娘也心怀畏惧,所以近在咫尺却未能逾越。后来太宗病情日渐好转,两人更不敢妄动,只得暂且按下心思。

太宗病愈后,又到翠微宫休养了数日。明知病后不宜近女色,但有时情难自禁,难免偶尔沾染。

古人说得好:"蛾眉是伐性的斧头。"多病之躯怎经得起这般折腾?因此从翠微宫回来后,太宗又显出精力衰竭之态。

太宗自知不妙,便将太子詹事李世勣调任叠州都督。

毕竟姜是老的辣,李世勣料事如神,一接到诏令立即拜辞,连家都来不及回,就带着行李离京西去。

满朝文武都夸太宗厚待李世勣,说世勣生病时太宗曾剪下自己的头发为他配药,世勣宴醉时太宗亲自为他披衣,恩宠无比,所以世勣感恩,接到调令立即赴任。

却不知,李世勣早已看透太宗心思,知道这次外调别有深意,所以毫不耽搁。

果然,李世勣走后,太宗对太子说:"我外调世勣,实是为你好。他若犹豫观望,我就以违诏之罪处死他。如今他立即赴任,可见忠心,我死后你可召他回朝任仆射,他必会尽力辅佐,你要牢记。"太子恭敬应允。

不料刚调走一个李世勣,另一个李姓重臣又将离世——此人便是卫国公李靖。

李靖自平定吐谷浑后,遭高甑生、唐奉仪诬告,自恐功高震主,便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太宗给予优厚俸禄,授开府仪同三司。李靖妻子去世时,太宗下诏仿汉朝卫青、霍去病墓的规格修建陵墓,筑阙如铁山积石山状,以表彰李靖的功勋。

到太宗东征时,曾召李靖商议,本想任他为统帅,见他老态龙钟才改任李世勣。

此时,李靖已七十九岁,病重不起,太宗亲往探视,流泪道:"爱卿是朕的故交,为国操劳,朕从未忘怀。如今病成这样,可如何是好?"

李靖答道:"老臣衰朽无用,活着也没意义。只是有负圣恩,心中惭愧。唯愿陛下保重龙体,安国定家。"太宗点头离去。

不久李靖上遗表奏报病逝,太宗罢朝致哀,追赠司徒,谥号景武。

李靖去世后,太宗又往翠微宫休养,忽然患上痢疾,腹痛如绞,痛苦难当。

这次病情来势汹汹,不同以往的虚弱症状,已不是参苓等补药能调养好的。太子李治入宫侍疾,昼夜不离。那个久承圣宠的武媚娘也随侍在行宫,端茶送药,终日不离左右。两人眉来眼去,调笑亲热。

这日合该有事,太宗疲惫昏睡,榻前只剩太子和媚娘二人。灯花闪烁,四目相对。媚娘见太子头上有数根白发,不禁蹙眉道:"殿下年方二十出头,怎么就有白发了?"

太子诧异道:"果然有白发吗?莫非是老了?"

媚娘微笑道:"想必是日夜操劳所致。殿下真是孝思可嘉。"

太子道:"也不全为此故,你可知我的心意?"

媚娘瞟了他一眼,正要回答,见有侍女进来,便转头吩咐说:"圣上安睡,莫要惊扰。我去去就来。"

说着扭动腰肢向外走去。太子趁机溜出寝宫,悄悄跟着媚娘来到她的卧室。

媚娘假意嗔怪道:"殿下乃万金之躯,怎好随妾身来此?"

太子道:"都是为了你,头发都白了,你也该怜惜我才是。"

媚娘见时机已到,乐得顺水推舟,图个后半生快活,便任由太子闭门调情,共赴云雨。

话说太子与媚娘成就云雨之欢后,自然是海誓山盟,恩爱非常。

缠绵了两三日,见太宗已是弥留之际,媚娘暗自欢喜。

一日,太子与媚娘一同侍奉太宗,太宗忽然对媚娘说:"我自患痢疾以来,医药无效,反而加重,看来是不行了。你侍奉我多年,我不忍抛下你。你且想想,我死后你作何打算?"

媚娘心头一寒,忙跪下说道:"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死相报。但圣体未必不能康复,妾也不敢贸然求死。情愿削发出家,长斋礼佛,为圣上祈求长生,以报恩宠。"

太宗道:"好!好!你既有此心,今日便可出宫,也省得我为你操心。"

媚娘拜谢而去,自去收拾行装。

太子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正不知所措,只听太宗自言自语道:"武氏应验图谶,我本想赐死,实在于心不忍。好在她自己愿为尼姑,天下没有尼姑做皇帝的,我死也安心了。"

接着又对太子说:"你去传长孙无忌、褚遂良进来。"

太子急忙出去传旨,又赶到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收拾物品,便哽咽道:"你真忍心抛下我吗?"

媚娘道:"君命难违,只好去了。"说着泪如雨下,语不成声。

太子也含泪道:"你为何自愿为尼?"

媚娘道:"若不这么说,只怕妾身性命难保。"

太子暗暗点头。媚娘接着说:"殿下若真念着妾身,妾愿留此身以待。所以甘心出家,只恐殿下登基后,三宫六院,佳丽无数,未必再顾及妾了。"说罢又泪流不止。

太子指天发誓:"我若负你,天打雷劈!"

媚娘忙止住他道:"殿下的深情,妾已心领。只求一物作为信物。"

太子当即解下腰间九龙玉佩递给媚娘。

媚娘正要接过,忽有宫女进来道:"万岁爷传召殿下,请殿下速去!"

太子来不及告别,只说了句"后会有期,务必保重",便急忙赶往寝宫。

刚到寝宫门口,就听见里面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正与太宗谈话,隐约听太宗说:"太子仁孝,望卿等好好辅佐。莫负朕意!"接着是两人齐声领命。

太子急忙进去与二人见礼,站立一旁。太宗看着他说:"无忌、遂良二位爱卿可以辅佐你,不必担忧。"

又对褚遂良说:"无忌对朕忠心耿耿,朕得天下,多靠他的力量。朕死后,莫让小人进谗言害了忠臣。"

说着黯然神伤。随即传唤宫监道:"武才人可出宫了?你去传旨,命她即刻出宫,不必再来见朕。"宫监领旨而去。

太宗又觉腹痛,呻吟片刻,眼前恍惚看见建成、元吉等人前来索命,不禁"啊哟"一声,晕厥过去。好不容易醒转后,命褚遂良起草遗诏,同时传召妃嫔等人及太子妃王氏一同到榻前送终。

褚遂良草拟完遗诏,呈太宗过目。太宗略看一遍便交给长孙无忌,握着太子的手,指着太子妃对长孙无忌、褚遂良说:"现在佳儿佳妇,都托付给卿了。"

还想再说什么,已是痰喘交加,不能成语,不久便撒手人寰。

一代英雄,就此长逝,享年五十三岁。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堪称秦汉以后一位威德并施的明君。

众人正要举哀,长孙无忌摆手道:"且慢!且慢!"

太子问为何,无忌道:"此处是行宫,不便治丧。请殿下速返朝廷,召集百官奉迎先帝灵柩,方保无虞。"

褚遂良也表赞同。太子于是出翠微宫,由卫士护送回大内。无忌、遂良将太宗灵柩运回,由太子率百官迎入,然后发丧,宣示遗诏,罢停辽东战事和土木工程。

当时在唐朝任职和来京朝贡的夷使数百人,都闻丧痛哭。

太子李治即位为帝,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进爵一级。后世史家因李治庙号高宗,故称高宗皇帝。

高宗遵照太宗遗命,下旨晋升长孙无忌为太尉,并召李世勣回京任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又加授左仆射,晋封司空。因太宗名讳世民,驾崩后避讳"世"字,世勣于是去掉"世"字,单名勣。

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驾崩,八月安葬于昭陵。番将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因受太宗恩遇,自请殉葬,高宗不许。惟将历朝擒服的蛮夷首领,自颉利以下共十四人,都刻石为像,列于陵旁。

次年改元永徽,立王妃为皇后。皇后是并州祁县人,乃同安长公主(高祖之妹)的侄孙女。长公主因王氏女婉淑,向太宗推荐,太宗于是聘为儿媳。

王氏父亲仁祐因女显贵,授职陈州刺史。高宗即位,王氏自然立为皇后。王仁祐晋封魏国公,母亲柳氏为魏国夫人。

新后正位中宫,皇帝君临天下。高宗又加封褚遂良为河南郡公,命他与长孙无忌左右辅政。晋升礼部尚书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右庶子高季辅兼中书令。每日还引见十名刺史入阁,询问百姓疾苦,商议改革事宜。因此永徽初年政通人和,颇有贞观遗风。

到了秋季,又接右骁卫郎将高侃捷报,生擒突厥车鼻可汗。满朝庆贺。

原来,高侃受命出征,至阿息山时,车鼻可汗征召各部兵马抵抗唐军,但各部无一到来。车鼻孤掌难鸣,只得带数百骑仓皇逃窜。

高侃率兵深入,在金山追上车鼻。车鼻的随从大都惊散,只剩他一人被唐军生擒。于是奏凯还朝,在太庙和昭陵献俘。

高宗效法先帝,赦免车鼻,授左武卫将军,命突厥余众仍居郁督山下,特设狼山都督府统辖蕃部,任命高侃为卫将军,设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设三都督,分领十四州;瀚海设七都督,分领八州。各以原部族酋长为都督、刺史。于是东突厥各部尽为内臣。

惟西突厥降而复叛,又动干戈。

起初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遣使请婚未成,射匮无奈,仍照常通使,唐廷也不追究。后来叶护(突厥官名)阿史那贺鲁与射匮有嫌隙,率部归唐。太宗封为左卫将军,命居庭州莫贺城。后又设瑶池都督府,以贺鲁为都督。

贺鲁招集散亡部众,势力渐盛。太宗驾崩后,他暗怀异志,想袭取西、庭二州。庭州刺史骆弘义侦知密谋,急忙奏报。高宗派通事舍人乔宝明前往抚慰,贺鲁于是改变计划,礼待宝明。

待宝明回去后,竟突袭射匮可汗。射匮未及防备,仓促败死。贺鲁于是在千泉建牙,自号沙钵罗可汗,吞并射匮部众,并与前可汗乙毗咄陆联军,势力更强。西突厥别部处密及西域诸国,也多归附。

贺鲁竟仗着兵强马壮,进犯庭州,攻陷金岭城和蒲类县,杀掠数千人。高宗得报,派左武侯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侯将军萨孤吴仁为副将,发泰、成、岐、雍府兵三万人及回纥兵五万骑,共讨贺鲁。

唐军至牢山,见前面有番兵驻扎,以为是贺鲁所派。后经侦察才知是处月部酋长朱邪孤注。

建方、何力等本想安抚处月等部,使贺鲁势孤易破,不料朱邪孤注先来挑战。唐军连战数场,朱邪孤注不敌,连夜逃走。建方命高德逸轻骑追击五百余里,生擒孤注。建方审明情况后,立即处斩。正要乘胜进攻,忽接朝廷诏书,命建方等速回朝。建方不敢违命,只得班师。

原来朝中又出了大变故: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及其妻高阳公主谋反,酿成一桩大案。

高阳公主素为太宗钟爱,下嫁房遗爱后,遗爱也沾光得宠。无奈公主恃宠而骄,渐渐纵欲败度,做出不法之事。

房玄龄嫡子房遗直早授银青光禄大夫。房遗直因弟弟娶了公主,愿让官职给遗爱,太宗不许。房玄龄去世后,公主唆使房遗爱与哥哥房遗直分家,还到太宗面前诬告遗直。

房遗直自行辩白,太宗明察,召公主入宫痛斥,公主因此怏怏不乐。后来遗爱陪公主出猎,在佛寺休息。

僧人辩机相貌英俊,善于逢迎,留公主在寺中住宿。公主竟与辩机私通,另买两个女子陪侍遗爱。

房遗爱得二妾,左拥右抱,其乐陶陶,哪还管公主行事?公主乐得与辩机纵淫,出入无忌,俨如夫妻,还赐辩机金宝神枕。

辩机神魂颠倒,不知珍藏,竟被贼人偷去。后来窃贼破案,搜出金宝神枕。审问时窃贼供称从辩机处偷来。

传问辩机,辩机无法抵赖,实说是公主所赐。御史弹劾此事,太宗自觉惭愧,也不细审,就命将辩机处死,并密诛公主身边奴婢十余人,责她们引导主子为非作歹。

公主不自认错,反怨太宗多事,拆散鸳鸯。太宗驾崩后,公主虽然临丧送葬,却毫无悲容,从此更加肆无忌惮,日夜淫乐。僧人智勖、惠弘,方士李晃,都借谈仙说鬼为名,出入公主府第。还有医生借口诊脉,也得亲近公主。秽闻传遍宫廷。

公主恐东窗事发,暗嘱掖庭令陈元运侦察宫中动静,伺机谋变,又劝房遗爱联络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想奉荆王李元景为帝,废黜高宗。

薛万彻娶的是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则是柴绍之子,娶的是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二人都拜驸马都尉,因与高宗不和,所以愿与房遗爱同谋。

荆王李元景是高祖第七子,听说有机会做皇帝,也就随声附和。只有房遗直怕受连累,暗中通报长孙无忌,无忌密报高宗。高宗命无忌查办此案。

高阳公主闻讯,忙派人诬告房遗直谋反。不久,长孙无忌就彻底查明,水落石出:房遗直并未谋反,倒是房遗爱、高阳公主与薛万彻、柴令武等确有反谋。

长孙无忌报知高宗,高宗顾不得手足之情,命将房遗爱等逮捕下狱,再命长孙无忌等复审。房遗爱有勇无谋,一经刑讯,就将同谋之人全盘供出。

长孙无忌冷笑道:"我看与你同谋的,恐怕不止这些人吧!"

房遗爱说没有。长孙无忌道:"荆王李元景地位疏远,都想当皇帝,难道吴王李恪等人能置身事外吗?我劝你老实交代,若有人主使,你的罪可减轻,何必陪别人送死?"

房遗爱听了,以为长孙无忌在帮自己,若牵连出吴王李恪就能免死,便随口承认,诬陷吴王李恪也参与了谋反。殊不知正中无忌下怀。

原来太宗在世时,因废太子李承乾,先想立魏王李泰,后想立吴王李恪,都被长孙无忌谏阻,因此高宗得以继位。魏王李泰在高宗即位后不久,就已病逝。

而吴王李恪有文武才,素得人心,高宗任为司空,兼梁州都督。长孙无忌恐李恪得势报复前仇,就想借机陷害,置李恪于死地,以除后患。恰逢房遗爱事泄,正好借刀杀人,将李恪牵连进来。

于是罗织成狱,呈上判词: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及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等皆罪当处斩,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也当赐死。惟丹阳公主已去世,不再追究。

高宗阅案后对群臣说:"遗爱等罪当处死,都可照准。惟朕的叔父和兄长,似应免死。"

兵部侍郎崔敦礼抗奏道:"陛下虽欲施恩,但不可枉法。若谋反不诛,如何惩戒后人?"

高宗长叹数声,只好照原判下诏:房遗爱、柴令武、薛万彻皆枭首;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巴陵两公主均赐自尽。

吴王李恪临死大呼:"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忠良。祖宗有灵,必叫你灭族!莫以为能长享富贵!"

长孙无忌等还不罢休,穷究余党,将江夏王李道宗、执失思力、宇文节等均牵连入房遗爱案,流放岭南。同时罢房玄龄配享太庙的资格,并贬玄龄嫡子遗直为铜陵尉——这还是念及先人功勋,才得免死。

来源:深度知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