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告终。硝烟散尽,山河重光,中华民族用3500万军民伤亡的惨痛代价,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我们纪念这场胜利,
8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告终。硝烟散尽,山河重光,中华民族用3500万军民伤亡的惨痛代价,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我们纪念这场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大地,让战争的阴霾永不再现。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中国东北,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再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浴血奋战。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民族意志的考验。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一场场惨烈的战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百团大战展示了敌后抗战的强大力量。这些胜利是用无数先烈生命换来的,每一个牺牲都值得永远铭记。
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工人农民踊跃参军,海外侨胞慷慨解囊,"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壮烈誓言响彻神州。这种全民族抗战的伟力,最终战胜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历史告诉我们,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分裂则会给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是要弘扬这种民族团结精神,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战后,中国以德报怨,展现了泱泱大国的胸怀。数千名日本遗孤被中国家庭收养,抚育成人;中国政府主动放弃对日战争赔款,希望两国人民能够友好相处。这种宽容不是忘记历史,而是为了开创和平的未来。遗憾的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否认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行,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这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威胁着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须伸张。我们反对的是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我们警惕的是历史重演,而不是延续仇恨。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只有汲取历史教训,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威胁依然存在。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维和行动到反恐合作,从抗疫援助到减贫支持,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和平发展的承诺。纪念抗战胜利,就是要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到,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等内涵,至今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这种精神。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80年过去,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但历史的记忆永远鲜活。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先烈们,将永远被后人缅怀;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将永远警示后人珍爱和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大地,让战争的悲剧永不重演。这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心如止水H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