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标准化研究正式起航:全球科技巨头共探近场通信技术新方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4:08 1

摘要: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近期在印度班加罗尔召开了首次6G无线接入网(RAN)工作组会议,标志着6G技术的标准化研究进程正式启动。此次会议于8月25日至29日举行,汇聚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

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近期在印度班加罗尔召开了首次6G无线接入网(RAN)工作组会议,标志着6G技术的标准化研究进程正式启动。此次会议于8月25日至29日举行,汇聚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

据人民邮电报报道,会议期间共收到了来自17家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19篇技术提案,这些提案主要聚焦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标准化落地。会议精心设置了两大核心议程,形成了技术探索与标准细节完善的双重驱动力。

其中,6G专题议程着重探讨了6G无线接入(6GR)空口的基础设计。会议明确了6GR空口的整体技术框架,并确定了空口评估假设的核心维度,将近场特性纳入其中,使其成为衡量6G空口性能的重要指标。这一变化意味着近场技术不再是附加选项,而是6G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的核心要素。

另一大议程则是3GPP信道模型的修订,特别是针对7-24GHz频段的近场信道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作为5G NR Rel-19标准中相关项目的延续,此次修订解决了现行标准中的模糊之处。会议通过补充参数定义和校准仿真假设,为近场技术的统一研发提供了清晰的标准指导。

会议还确立了近场技术与大规模天线阵列、高频段传输之间的紧密联系,为6G实现超高速率、超低时延等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基础。这一决策对于推动6G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企业层面,华为与海思联合提出了针对频段协议的明确需求,特别强调了7-24GHz频段近场信道模型的适配性,为高频段近场通信提供了协议层面的重要参考。中兴与盛科则建议将近场信道模型纳入6GR评估体系,并将近场通信列为6G初期多天线技术的核心方案之一。

终端厂商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用户体验上。例如,小米提出了“细粒度波束管理”方案,建议为近场用户设计专用码本,并推动将FR3信道建模纳入近场特性。vivo则强调了“空间非线性效应”对提升6G频谱效率的关键作用,而OPPO则明确提出FR3应成为6GR的新评估场景,需重点测试大规模MIMO与近场技术的协同效果。

芯片与设备巨头则更关注技术底层的突破。英伟达聚焦于大规模MIMO(mMIMO)的增强,建议研究近场与远场用户的分布切换机制,并优化参考信号设计以适应“距离-角度”的相互依赖性。苹果针对7GHz频段提出了差异化建模思路,认为近场MIMO设计需考虑球面波传播,而远场则可灵活选择。高通则强调“场景适配”原则,认为远场模型仍是基线,近场模型需结合实际部署需求进行启用。

联想提出了“模块化XL-MIMO设计”、LG探讨了“AI/ML优化CSI/BM信令开销”、夏普则对TR 38.901更新后的码本设计进行了探索。这些从不同维度出发的创新思路,进一步丰富了近场技术的落地路径,为6G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