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再升级!周胜华教授解读《2025 ESC/EACTS 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核心要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21:10 1

摘要:2025年8月29日-9月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首日,由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联合制定的《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正式发布,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新版指

2025年8月29日-9月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首日,由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联合制定的《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正式发布,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新版指南在2021版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量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与临床实践进展,对瓣膜性心脏病(VHD)的核心管理理念、多维度评估体系、个体化治疗策略及长期随访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更新。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围绕指南核心更新要点进行权威解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参考。

专家简介

周胜华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名医,中南大学一级主任医师;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副会长、湖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首席、国家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心血管医院(中心)主任,心血管代谢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Section Editor 、《Circulation(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华心力衰竭与心肌病杂志》副主编, 《柳叶刀》杂志特邀审稿人,高等教育出版社《内科学》统编教材主编并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内科学》视频公开课负责人,参编英文《介入心脏病学专著》3部;

近年以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 Research》、《JAMA Network Open》、《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J Mol Cell Cardiol》、《European Heart Journal Open》 、《J Ad v Res》、《Heart Rhyth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近百余篇;

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 -“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临床研究专项基金1项、卫生部重点部属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获湖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获湖南省首批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国际首创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无创精准放疗获发明专利多项。

一、核心理念:构建「心脏瓣膜网络」,强化「多模态影像」精准评估

新指南强调应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VHD管理路径。除常规听诊和影像学筛查外,在地方层面协调推进“心脏团队”、“心脏瓣膜中心”和“心脏瓣膜网络”建设,被视作实现VHD早诊早治的关键举措。

图. 心脏瓣膜网络

其再次肯定了多学科“心脏团队”在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对于病情复杂或需要复杂手术干预的患者,指南强烈推荐由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共享决策”的现代医学理念。

在评估方面,多模态成像现已成为VHD管理的标准方法,用于明确病理机制、评估严重程度、规划干预策略及识别并发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为首选检查手段;若TTE图像质量不佳或难以得出结论,应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OE)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

图. VHD患者的综合影像学评估

二、主动脉瓣疾病管理:适应证大幅扩展,个体化选择更清晰

1. 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干预时机前移:

对于存在重度、高梯度AS且LVEF≥50%的无症状患者(若可行,需经运动试验证实),若手术风险较低,可考虑进行干预治疗,作为密切监测的替代方案。(推荐类别:IIa,证据水平:A)。

2.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的适用年龄下调至70岁:

推荐TAVI用于年龄≥70岁并伴有三叶式主动脉瓣(AV)狭窄且解剖条件适合的患者(推荐类别I,证据等级A)。

推荐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用于年龄

对于其他拟植入主动脉生物瓣的患者,根据心脏团队的评估选择SAVR或TAVI(推荐类别I,证据等级B)。

3.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主动脉瓣反流(AR)首次获TAVI推荐:

对于手术风险较高的重度BAV狭窄患者,如果解剖结构适宜,可考虑行TAVI治疗(推荐类别:IIb,证据水平:B)。

对于经心脏团队评估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的有症状的重度AR患者,如果其解剖结构适宜,可以考虑行TAVI治疗(推荐类别:IIb,证据水平:B)。

4. 混合主动脉瓣膜病干预指征更加明确:

推荐对合并中度AS和中度AR,且平均跨压差≥40 mmHg 或最大流速(Vmax)≥4.0 m/s 的有症状患者进行干预(推荐类别:I,证据水平:B)。

推荐对合并中度AS和中度AR,且Vmax ≥4.0m/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三、二尖瓣疾病管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指征全面升级,微创技术获首次认可

1. TEER推荐指征升级:

对于症状性的重度心室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TEER从IIa类升级为I a类推荐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症状、LVEF降低(

对于外科高风险、解剖合适的重度原发性二尖瓣反流,TEER从IIb类升级为IIa类对于有症状、解剖结构合适且经心脏团队评估为外科手术高风险的重度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应考虑行TEER(推荐类别:IIa,证据水平:B)。

房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首次获得TEER适应证推荐对于经优化药物治疗(包括节律控制)后有症状、且不适合外科手术的继发性房性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若条件适宜,可考虑采用 TEER 治疗(推荐类别:IIb,证据水平:B)。

2. 微创二尖瓣手术首次获得认可:

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考虑微创二尖瓣手术,以减少住院时间并加速康复(推荐类别:IIb,证据水平:B)。

3. 经导管二尖瓣植入(TMVI)首次推荐用于二尖瓣瓣环钙化(MAC)患者:

在具有复杂二尖瓣手术和经导管介入专业经验的心脏瓣膜中心,对于广泛二尖瓣瓣环钙化合并严重二尖瓣功能障碍的有症状患者可以考虑行TMVI(推荐类别:IIb,证据水平:C)。

四、三尖瓣疾病管理:介入治疗指征提升,同期手术指征明确

1. 三尖瓣介入治疗指征从IIb类升级为 IIa类:

对于经优化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性重度三尖瓣反流(TR)、且不伴有严重右室功能障碍或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的高危患者,应考虑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右室重构(推荐类别:IIa,证据水平:A)。

2. 同期手术指征明确:

对于重度原发性或继发性TR患者,建议同时进行三尖瓣手术(推荐类别:I,证据水平:B)。对于中度原发性或继发性TR患者,应考虑合并三尖瓣手术,以避免TR进展和右室重构。(推荐类别:IIa,证据水平:B)。

总结

《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的发布标志着VHD诊疗迈向更精准、个体化和同质化的新阶段。新指南不仅拓展了各类瓣膜病的介入和手术适应证,也强调了多模态影像、心脏团队协作和区域网络建设在提升诊疗质量中的关键作用。该指南的全面实施将有助于缩小全球诊疗差距,推动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公平性,最终使更多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 ESC/EACTS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Eur Heart J. 2025 Aug 29:ehaf194.

MateriaID:MA-CN- Cardiology-09/25-00003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