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中美关系闹得挺僵的,尤其是军事上。西方总有专家跳出来说三道四,迪伦·莫廷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了不少文章,谈大国竞争。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闹得挺僵的,尤其是军事上。西方总有专家跳出来说三道四,迪伦·莫廷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了不少文章,谈大国竞争。
他在最近一篇文章里边,点到中美对抗,话说得挺冲,意思是美军在打仗时能直接上中国大陆,跟解放军来场地面战,还觉得中国不会轻易扔核弹。
莫廷本科在法国读的,之后跑到韩国康元国立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2023年毕业。博士论文写国际关系理论,特别爱聊势力平衡和大国博弈。
毕业没多久,他就进了太平洋论坛,当非驻地研究员,还在欧洲朝鲜研究中心和韩国核战略论坛挂职。
莫廷还去首尔国立大学亚洲中心当访问学者,在特纳咨询公司当专家,给人分析国际风险。
他出过几本书,比如2024年那本《国际关系中的从众行为:中国、俄罗斯及其邻国》,讲大国怎么影响小国的外交政策。
另一本是2025年出的《冷战时期领土扩张与大国行为》,分析冷战时大国怎么抢地盘。
还有一本《路易十四如何挺过霸权争夺》,讲法国国王的战争结束策略。莫廷的观点偏现实主义,觉得国家间竞争就是实力比拼,谁强谁有理。
他特别关注东亚,韩国事务和中国崛起对周边的影响。
在《国家利益》上,他写过越南面临中国压力,美国该怎么帮手。总之,这人不是街头闲汉,背景挺硬的,但他的话总带点挑衅味。
莫廷的狂言背景是2024年中美核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的东风-41洲际导弹在升级,核威慑越来越稳。这让西方有些人坐不住了,担心搞出新军备竞赛。
莫廷就在2024年10月左右的文章里,借俄乌冲突说事,推导出中美打仗时美军能登陆中国本土的想法。他觉得俄罗斯核力量强,但实际没敢用,中国核规模小点,更不会乱来。
俄乌那事是关键。
2024年8月6日,乌克兰从苏梅州集结上万兵力,跨过边境打进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乌克兰部队推进了10多公里,占了几个村子,俄罗斯赶紧调兵反击,但打了几个月还没完。
俄罗斯伤亡不小,乌克兰也损失重,但这行动让西方看清俄罗斯的底线。
之前,俄罗斯官员像梅德韦杰夫那样,多次放话,说如果乌克兰在北约帮手下扩大战事,俄罗斯可能用核武器。
这话被当红线,但乌克兰真越界了,俄罗斯没动核。莫廷说,这说明俄罗斯核威慑有问题。
2024年9月21日,俄罗斯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出大事故,第一级助推器没点火好或机械故障,导弹在发射井炸了,搞出60米宽的大坑,碎片到处飞。
西方分析,这暴露俄罗斯核体系老化,材料问题多。尽管库存大,实际打核战能力弱了。北约就敢多帮乌克兰。莫廷把这套逻辑套到中国头上,说中国核武库在长,但还没赶上美俄。
东风-31AG导弹试射成功,显示对美威慑,但俄罗斯都忍了,中国更得忍。
莫廷推测,中国只在核心利益挨打时才用核。反之,美军行动不碰红线,就没核风险。他举例,美军能派小队特种部队上中国大陆,搞破坏,帮轰炸机指目标。
这些部队规模小,不威胁国家存亡,但能削解放军实力。
中国不会为这些扔核弹,美军慢慢占便宜。他还说,美军平时能占南海无人岛礁,这些地方不是中国关键点,顶多外交闹闹,不会升级核战。
莫廷的观点有理有据,核武器本来就是保家卫国的底牌,不是随便用的。但他漏了中国常规力量强这点。中国海防层层设防,美军想渗透,得先过导弹关。
运兵的船飞机一露头,就可能挨打,全军覆没。中国常规军力够解决这些事,不用核。
话说回来,莫廷这话说出口后,圈里议论多。有人说,他太盯核了,忽略常规战。中国核现代化在推,东风-41能打1.2万到1.5万公里,带多弹头。
DF-31AG是DF-31的升级版,2006年首飞,2018年服役,固体燃料,机动性好。
中国建了300多个导弹 silo,能放DF-31和DF-41。联合国报告说,中国核弹头从2023年的410个,长到2024年的500个,还在增。
美方报告也承认,中国核力在追赶,但还没超美俄。莫廷继续写文章,2025年2月在《国家利益》说,中国漏洞别让美自满。
3月他分析,中国在加勒比建岛链威胁美国。5月他的书《冷战时期领土扩张与大国行为》上市,卖得还行。他还参加韩国核战略论坛,讲东亚安全。
俄乌冲突让莫廷的观点有依据。乌克兰入侵库尔斯克后,俄罗斯调了5万兵力反击,到2024年11月,乌克兰还占着几十个村子。
俄罗斯用苏-25飞机轰炸,乌克兰用无人机反击,双方拉锯。联合国说,俄罗斯那边平民死12个,伤201个。
普京叫这是大挑衅,但没核升级。莫廷说,这证明核大国在常规战忍耐高。
中国核现代化也类似,东风-5变体在升级,PLARF在练多弹头。中国公开试射,显示自信。2024年10月,中国射了枚洲际弹道导弹到太平洋,可能是DF-31AG,落点准,证明能力。
其他专家也谈中美战,像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说美国得防中国“攻台”,但没说登陆本土。莫廷的独特在借俄乌推中美。
现实中,美军在西太演习多,2025年8月在澳洲部署暗鹰导弹,射程远,能打中国。但政治意义大,实际训练有限。
中国回击,导弹专家说,美方步步紧逼,得警惕。莫廷忽略中国反介入能力,A2/AD体系让美军靠近难。中国东风-15B导弹,专打第一岛链。
莫廷的话接地气,但偏激。他觉得美军能小规模渗透,积累优势。中国常规力强,海空军协作,美特种部队上岸前就可能完蛋。核平衡在变,中国现代化解决弱点。
参考资料:
1、抗日战争研究|西方学界关于战时中国形象认知的演变 泰迪·J.乌尔德里克斯(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历史系教授) 2025-07-23
2、一周军评:美军计划在亚太部署中导,能部署多少 观察者网 2024-04-14
来源:历史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