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31日在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他在会议期间的一系列言行,却引发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烈反应。随着一篇200字的推文,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一场隔空的“交锋”,就此拉开了序幕。
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31日在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他在会议期间的一系列言行,却引发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烈反应。随着一篇200字的推文,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一场隔空的“交锋”,就此拉开了序幕。
莫迪虽然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参加阅兵,但参加峰会的积极性却很高。访问中国,对于他来讲是10年都没有干过的事,但是刚一来到会场,他就展现出了自己“自来熟”的一面,和参会的各国领导人频繁互动。其中,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起的表现,成为了一大焦点。
有镜头捕捉到,莫迪与普京挽着手,面带笑容地一同走向中方领导人。三人在翻译的陪同下,进行了一段亲切的交流。在这短短1分多钟的时间里,莫迪多次开怀大笑,展现出极为轻松愉悦的状态。这一场景被媒体广泛传播,既彰显出了本次峰会的和谐气氛,也让莫迪显得比以前更具亲和力。
随后,莫迪更进一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张与普京同坐Aurus豪华防弹轿车的照片。在照片的配文中,莫迪言辞坚定地表示,即便印度面临着一个困难的时期,但仍将与俄罗斯紧密团结,并肩前行。他强调印俄两国的合作,对于全球的和平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莫迪所说的“困难时期”,是暗指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实施的高关税政策,以及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所遭受到的美国的指责。莫迪的这一表态,无疑是在国际舞台上明确表明了印度在对俄关系上的立场,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美国相关政策的不满。
在这辆车内,莫迪与普京的交流持续了约一个小时。结束后,莫迪表现得极为满意,评价其“令人愉快”。此前,两人在公开场合还曾热情拥抱。种种迹象表明,印俄关系经过本次峰会,有了进一步的巩固。
莫迪如此积极地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俄罗斯作为军事和能源大国,一直是印度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军事方面,俄罗斯一直是印度最大的武器提供国;在能源领域,俄罗斯低廉的石油价格,不仅满足了印度庞大的能源需求,还让他们开辟了一条炼制成品油、然后转卖给欧洲挣钱的财路。此外,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也能提升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当然,莫迪来天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与中方的领导人会面。这是双方自当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显然,双方的交谈也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莫迪政府已经决定,恢复中印两国的航班直航。这一举措不仅便利了人员往来,促进了民间交流,也为两国在经贸、文化等多领域的深入合作,搭建了一座桥梁。
莫迪在上合组织峰会之上的表现,和几个月前的强雄霸的同,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感觉。他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称兄道弟,营造出了一种睦邻友好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他还公开谈论美国对印度的关税施压行为,这种毫不避讳的态度,无疑是对美国权威的一种挑战。当然,也是对特朗普个人的一种挑衅。
一直以来,美印关系就错综复杂。在经贸领域,美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长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印度的经济不发达,而且各个地区之间豪强并立,所以任何外资进入印度市场都很困难。同时,昂贵的美国货,在印度打不开销路,市场份额根本提不上去。相比之下,印度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却因为巨大的价格差而相对顺畅。这种情况,让特朗普深感不满,认为这是一种贸易“掠夺”。
而在军购方面,印度的选择也让美国恼火。印度长期以来,都是从俄罗斯和法国购买武器,美国人根本插不上手。而在最关键的五代机项目上,印度却希望自己研制,只从美国手里买航空发动机。但偏偏现在美国自身的产能也不足,每个月只能给印度一台发动机。美国曾经想过要卖印度F-35,但是印度喜欢拖欠尾款的名声在外,美国也不敢贸然和他们做生意。这也就造成,在这个最为丰厚的贸易领域上,美国赚不到印度的钱。
虽然几个月前,美国为了让印度当自己的遏制中国的桥头堡,曾经给了他们一定的支持,但是特朗普本人,却经常在私下里嘲讽印度。后来这件事传了出去,直接导致了两国的关系遇冷。甚至不久前,印度民众还堂而皇之地扎了一个特朗普的纸人,抬着走街串巷以示侮辱。面对这种情况,特朗普怎么可能不怒火中烧!
而今,莫迪在天津的一系列言行,又深深刺激了特朗普。于是,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200多字的推文,文中言辞虽称不上犀利无比,但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印度的强烈不满。特朗普表示,美国与印度贸易往来商品数量悬殊,根源就在于印度对美国征收的关税过高,所以他给印度人高关税,那是合情合理的。同时,他还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武器的行为大加指责,认为这是对美国制裁政策的公然违抗。给人的感觉,这篇推文简直就是“讨印檄文”。
特朗普的愤怒不仅仅停留在推文上,他还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原定于8月、11月的两次美国对印度的访问,已经被特朗普叫停了。这也就意味着,原本计划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可能也就告吹了。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其实就是一次由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共同召开的会议。美国不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就没有了主心骨,这个对话参不参加也就没意义了。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美国不仅要打压印度的经济,还要打压其政治地位。
而印度方面,对于美国最近的一些做法也很反感。比如在印巴冲突的解决上,印度一直表示,是新德里和伊斯兰堡通过双边谈判实现了和平,而并非如美国所言,是特朗普调停的结果。印度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十分注重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声誉,美国的这种“抢风头”的做法,无疑让印度感到不满。类似的事情干得多了,印度自然会寻找新的选择。
在美印关系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印度出于国家利益的综合考量,逐渐向中俄靠拢,这是一种务实的外交战略调整。一方面,印度可以在经济上寻求与其他国家寻找合作机会,拓展贸易伙伴关系,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印度也可以借助与中俄的合作,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增强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如果特朗普对这感到不满,只能说是他自己太狭隘了。
特朗普对莫迪表达不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国内政治压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实,美国人一直对印度存在深深的厌恶。虽然双方的关系,不是中美两国这种竞争关系,但是那种深入骨髓的看不起,比简单的政治对立更严重。
而现在,印度居然敢在关税和对俄关系问题上,频繁地和美国唱反调,美国人哪里会答应?而特朗普为了稳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在这时候就必须迎合国民的这种意愿,对印度采取强硬态度。不过老实说,这是一种并不理性的行为。
美印之间的这场外交风波,对于中国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中国从来不干涉他国内政,印度亲美也罢,反美也罢,都不影响我们和他们的关系。不过,作为多极化的世界关系来讲,印度的选择还是让人欣喜的。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者,身边的伙伴越少,越少一份欺负他人的底气。如今连印度都敢和美国对着干了,美国的霸权可能就真的要崩塌了。
来源:慧言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