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出访期间,国图集团携中国出版界代表团举办中国书刊海外发行及版权合作研讨会详情、2025新西兰中国主题书展暨中新青少年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艺术展详情,获新西兰当地媒体广泛关注。团组一行还访问了新西兰众多文化机构,中新同业互通信息,共谋机遇。中国出版界代表团也对此次业务访问分享了体会与展望,详见下文。摘要:编者按新西兰出访期间,国图集团携中国出版界代表团举办中国书刊海外发行及版权合作研讨会详情、2025新西兰中国主题书展暨中新青少年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艺术展详情,获新西兰当地媒体广泛关注。团组一行还访问了新西兰众多文化机构,中新同业互通信息,共谋机遇。中国出版界代
新西兰媒体关注
▲新西兰当地电视台Channel33对研讨会和书展暨艺术展作专题报道。
▲新西兰当地媒体剑桥报对研讨会和书展暨艺术展作专题报道。
出访新西兰期间,代表团成员单位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与奥克兰孔子学院“中教集团书架”签约仪式举行,这标志着“中教集团书架”正式落地奥克兰孔子学院,新华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并被中国日报等数家媒体转载。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陈世杰、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冯云生、奥克兰孔子学院理事会成员康浩、奥克兰大学出版社社长马尔科姆·坎贝尔等中新嘉宾出席活动。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丰富,中文已成为新西兰发展最快的外语之一。“中教集团书架”的设立,旨在通过免费提供中文图书资源、设立专属阅读区域、组织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兼具中文学习与中国文化传播功能的示范平台。
业务访问
▲访问奥克兰大学图书馆。
▲访问Whitcoulls书店。
团组访问奥克兰大学图书馆,深入了解新西兰顶尖学府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服务,并探讨双方在出版资源共享、文化交流互鉴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同期,团组还访问了新西兰领先的连锁书店品牌Whitcoulls,深入当地大众市场,了解新西兰的图书生态与读者需求,并就中国出版物在新传播落地事宜展开交流。✦
现场声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党委书记、社长 刘超通过中国书刊海外发行及版权合作研讨会和新西兰中国主题书展等活动,感受到包括新西兰在内的海外读者对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依然有着强烈的意愿,在图书版权、文化创意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要找到需求点、契合点、兴趣点、共赢点,并且要在互相尊重理解、学习互鉴的基础上才能碰撞火花,产生共鸣。另外,业内人士表示,有声内容愈发成为全球出版业的共同增量,有声读物出版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国内出版企业要积极应对、加强合作,在有声读物国际版权交易、资源创作生产、智能技术融合、平台渠道搭建、营销发行模式等方面与国外出版机构开展深入交流,开创深度合作。作为教育出版社,我们需针对新西兰等国际市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特征,组建本土学者、国内专家与编辑团队联合,通过深入调研,实施内容分级改造,为当地师生提供适合本土的多样化、多层次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同时利用数字赋能,推动开发真正符合学习、阅读、购买习惯的产品,提升教学效能,为区域教育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叶峰此次通过参加中国书刊海外发行及版权合作研讨会和新西兰中国主题书展,我们深刻感受到,当前国际出版领域正呈现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教育娱乐深度融合、跨界合作日益常态化三大趋势。这些趋势不仅体现了出版业态的转型升级,也为我们“走出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针对新西兰市场,我们更需精准把握其双重文化特性:它既是全球重要的英文出版市场,遵循主流国际出版规则与审美体系;又拥有超过20万华人群体,形成了稳定且不断增长的中文读物消费需求。面对这一格局,中国出版单位应当采取双向发力策略:一方面持续强化英语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IP和品牌产品;另一方面也需精准开拓华文读者市场,推出契合海外华人情感认同与文化记忆的读物,巩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纽带。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将积极依托自身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少儿IP全链开发运营能力,以及深厚的书画艺术资源整合底蕴,实施更加立体化的市场进入策略:不仅通过技术场景化降低阅读门槛,利用轻量化数字阅读平台灵活适配本土市场需求;还将强化本地化叙事,积极联合当地文化学者、作家与插画家,共同开发能够引发跨文化共情的题材作品,有效消解文化隔阂;同时大力推进跨界融合,将优质文学IP延伸至文旅、展览、衍生消费等场景,实现从单一图书输出到多元文化价值认同的升级。这一路径既契合新西兰英汉双语并存的市场特性,也顺应全球出版业创新融合、价值共享的主流发展方向,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提供了可实践的范例。人民教育出版社 少儿读物编辑室副主任 邵梦从中国书刊海外发行及版权合作研讨会和新西兰中国主题书展相关活动中,可以看到:一是海外出版社也在推动图书高质量发展。面对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读者更加注重图书的内容及形式,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升图书质量,利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读者对象,是目前国际图书出版商共同关注与努力的目标。二是注重本土文化传播。新西兰出版商在选题、文创等产品设计方面,更加在意保护本土文化、传播本土文化,如毛利文化。三是国际图书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新西兰图书出版商希望在图书等创意产业领域与中国合作,这表明中新国际版权合作会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出版统编语文教材的出版社,结合本次书展等相关活动,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入新西兰市场:一是针对新西兰中小学生出版一套中文学习教材。目前在新西兰,中文是学生学习的第二大外语,新西兰华人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新西兰本土学生对中文也有一定的需求,市场上的中文产品无法满足他们系统化学习中文的需要,如果能有一套系统性的、分级的中文教材,可以更好地进入新西兰市场,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二是中文学习数字化产品的推广。目前新西兰数字化产品只占整个图书市场5%,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相信在新西兰也会有很大的市场。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数字化产品比较成熟,可以借助奥克兰孔子学院平台,将我们丰富的中文教育资源推广到新西兰中小学,促进他们的中文学习及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播。三是少儿图书及相关文创推广。通过本次书展,可以看到新西兰本地的小读者对中国原创的绘本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多出版描绘中国本土文化的绘本,同时配套相关文创产品,满足新西兰小读者的阅读需求。法律出版社 法治与经济分社首席策划编辑、分社长助理、副编审 陈妮通过参加中国书刊海外发行及版权合作研讨会和新西兰中国主题书展,我深刻感受到国际出版与文化传播领域正经历以下两个新趋势:第一,版权合作的核心是内容本土化。新西兰向中国的版权输出以传播毛利人历史文化为代表。而新西兰读者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知识产权法、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关注日益增长。法律出版社作为专业出版社,核心优势在于内容的权威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在对外传播上将侧重于宣传与国外相关的中国法治建设。比如,“涉外法治文库”作为聚焦中国涉外法律研究与实践的专业出版物,可将文库中的重点图书作为版权合作突破口;宣传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案例、立法解读,以及近年来中国法治营商环境的进展来吸引外商投资,帮助外商在中国开展业务合作。第二,数字化与AI技术深度融合。国际市场特别是机构用户对电子书、有声书、数据库、在线课程等数字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纸质版藏书量不多,藏书中绝大多数是数字图书。实现AI技术应用于内容生产、智能推荐和读者互动等环节是今后法律出版社的技术发展方向,以拓宽图书触达渠道,满足国际读者碎片化阅读习惯。总之,法律出版社将以内容上的本土化和形式上的创新为两翼,形成“内容精准输出+渠道高效触达”的协同模式,逐步构建中国法律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来源:出版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