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乌商贸城,一家经营袜子的夫妻店内,店主傅江燕手里拿着自家的商品,找好角度和背景,对着手机镜头,口中绘声绘声地说着“12345”,录好了一段小视频。
“跨境电商用AI,要摸索,更要走宽路。”
好文3804字 |6分钟阅读
图源自电影《金手指》
义乌商贸城,一家经营袜子的夫妻店内,店主傅江燕手里拿着自家的商品,找好角度和背景,对着手机镜头,口中绘声绘声地说着“12345”,录好了一段小视频。
傅江燕的店主要经营外贸,产品主要销往中东、南美等地,现在她只要把拍好的口播视频经过DeepSeek跑一遍,就能直接生成不同语言的外语文案,再利用其他AI工具剪辑视频,就能生成数十条专业的外语产品介绍视频。
AIGC正在改变跨境生意,而且不止在线下,更在线上。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储瑞松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将提升购物效率,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阿里国际站总裁张阔更是预测称,未来100%的商品信息由机器、AI和人重构,达到更高效的匹配效率。
如同当年亚马逊启动全球开店项目为中国跨境电商打下“强心剂”,如今随着跨境电商的生意模式越来越“卷”,AIGC的浪潮正在掀起跨境电商的新一轮变革风暴。
2012年,中国跨境卖家大举进军亚马逊开店,“当年深圳的每一个烧烤摊几乎都有人在聊亚马逊、在聊跨境”,一位亚马逊店家回忆,那时国内跨境电商是真正的春天。
商务部《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合规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后,国内跨境电商出口进入高速扩张期,阿里国际站、速卖通、SHEIN、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先后落地。
直到2021年,亚马逊突然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密集封店、封号,两个月内近5万卖家“遭殃”;从数据上看,那一年35%的跨境电商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其中13%的企业销售额下滑超过三成。
高速发展近十年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遇到了新的瓶颈。一方面,增量机会近乎枯竭,虽然TEMU、SHEIN等新平台带来了机会,但品类多集中在服饰领域,并且对成本、价格的严格管控也给不少跨境商家带来压力。
另一方面,海外买量成本与日俱增。据市场营销公司WordStream调查,2023年4月-2024年3月,美国本土广告平均每次点击费用增至4.66美元,而在2020年时仅为2.76美元。
跨境商家正在经历新的堵点和痛点,但2022年底横空出世的ChatGPT-3.5以及2024年初爆发的DeepSeek-R1,不仅是科技领域的“奇点时刻”,更为跨境电商领域打开新通路。
2023年,作者曾探访过一家主营AI数字人主播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过去跨境商家在深圳招聘一位外语流利、每天工作4小时、每周工作6天的主播,月薪平均2-3万元,“而且人需要休息、还有可能离职,这都增加了企业的试错成本。”
但如今利用AIGC打造的、更拟人化的数字人主播,能直接为跨境商家省去最主要的人力成本,并且数字人主播还能兼顾运营、场控的部分工作。
高效便捷又节约成本的AI工具,正在实打实地为跨境商家“解压”。尤其DeepSeek出现后,不仅账号免费,使用接口的toekn费用仅为之前ChatGPT的1/10。
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23年发布的报告中就指出,预计未来几年AI将给电商行业带来约20%的额外收入。
显然,AI为跨境商家省去的不必要的成本,也就是为商家增收。
当下,部分城市也高度支持跨境商家对AI的创新应用。去年9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称,对借助人工智能、跨境直播等开展自主品牌推广的跨境电商企业,单个企业每年扶持金额不超过50万元。对服务跨境电商企业50家以上且服务营收不低于1000万元,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扶持。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AIGC,跨境电商也不例外,如今平台和商家更是形成了合力,不仅通过AI实现降本,更是利用AI工具增效创收。
据作者的梳理,亚马逊、阿里国际站等核心跨境电商平台已经为商家推出了一系列的AI工具,主力的跨境大卖更是通过AI实现了业绩的突破性增长。
对商家而言,过去在跨境平台建立一个商品详情页,不仅需要熟悉掌握当地外语的运营人员,还需要对制图、剪辑乃至拍摄都非常专业的设计人员,仅仅一个商品详情页的图文设计就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亚马逊的数据统计显示,过去商家制作一个高质量的A+商品详情页,成本在150-400美元不等。
基于上述痛点,2024年12月,亚马逊在美国站的A+页面和高级A+页面上线了“A+ Gen AI”功能,它在原文案生成的基础上加入了图片生成功能,卖家可以用其一次性生成符合亚马逊消费者习惯的引人入胜的图文。据官方数据,目前全球已有超过70%的品牌在使用A+页面,A+内容平均可带来10%-20%的销售提升。
很多中小跨境商家也在灵活使用AI的设计工具,一位跨境服饰商家就表示,目前店铺人员会使用AI设计工具PicCopilot来做Meta的广告素材,转化率提升了12%。
AI工具在解放商家过去对相关专业人员的高度依赖,一位经营体育用品的跨境商家表示,过去店里很缺流利掌握外语的财务、客服和设计人员等,尤其要能接受时差,但AI正在一步步优化这些问题。
解放人力只是AI带来的第一步变化,更深入的变革来自AI对数据有深刻洞察和即时反馈,并且能在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功能中得到体现。
2024年10月,阿里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阿里国际站的AI产品中,智能接待是现在平台侧所有商家打开最多、活跃最高的产品。
智能接待简言之就是AI升级的智能客服,但不简单的地方在于,智能接待背后有着更庞大的商家、平台及用户的数据库作为支撑,不仅能对数据进行深度的筛选、分析,更能生成个性化的客户回复语言。
官方数据显示,到2024年11月,阿里国际站AI的平均日调用量为2.6亿次,达到规模级应用的水平。
不仅是阿里,有数据显示,跨境电商企业接入DeepSeek后,客服响应时间可缩短82%,人工客服成本也能降低47%。
除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外,主力的跨境大卖也早已在具体实践中使用AIGC功能。泛品类跨境大卖华凯易佰曾官宣,2023年其已经通过AICG技术助力智能决策3000万次,各平台文案生成400万次,类目推荐700万次。
AI正在重塑跨境电商的生意链条,并且还会进一步深化。
“未来几年,可能看到很多垂直领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AI只能做20%-30%,到50%-60%,甚至90%以上这样一个过程。”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如是说。
当然,作为全新的技术领域,不少跨境商家也是审慎对待AIGC。
当你使用AI大模型搜索一项全新的数据,AI往往会给你一个完全不着边际、找不到原始出处的答案,并且看起来很“真”。到这里,你就被AI幻觉影响了。
2024年8月,Arthur AI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比较了OpenAI、Meta、Anthropic以及Cohere公司开发的大语言模型都会产生幻觉。另据VectaraHHEM的测试,DeepSeek-R1的幻觉率达到14.3%,高于DeepSeek-V3。
AI幻觉也会影响跨境商家的使用体验。有商家指出,自己售卖的窗帘无法裁剪,但AI通过算法测算出窗帘可以被裁剪,这反而给买家造成误导,还会给卖家带来售后问题。
有时AI还会算错尺寸、价格;还有卖家遇到的问题是,给AI的图片是一双鞋子,却被识别成袜子,最后生成Listing的介绍完全走偏。
平台级的AI应用也会存在问题。2024年8月,部分亚马逊卖家反馈,亚马逊AI疑似大范围标记违禁词,结果很多卖家的Listing被误判后直接删除,如卖女包的卖家被误判为儿童学习用品,于是因无CPC(儿童产品安全证书)被删除。
AIGC是效率工具,但企业也需要更专业的调教师和把关人。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也曾提到,AI技术应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专业人才,现在既懂AI应用又熟悉跨境电商的复合型人才还是匮乏。
从在商言商的角度来看,跨境商家对AI工具的使用也是摸索中前行,更聚焦在基础应用层面,补齐过去的短板、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但也更为谨慎地看待AI带来的技术冲击波和当前存在的弊端。
一位广州跨境大卖向媒体表示,目前公司内AI应用仍比较窄,通常用于产品图片的主色改复色,产品换背景图;同时,设计师会通过AI来延展服装款式的风格和设计。
该公司负责人认为,AI设计图对于产品生活化的呈现不够,很难取代真人拍摄的质量;服装设计师能借助AI找到趋势和灵感,但肯定无法直接使用AI设计的成品。
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多数跨境商家对AIGC的态度。
目前AI存在的技术问题,大部分是更宏观的全局问题,跨境电商平台仅靠一己之力也很难改变,需要企业界和科研界共同努力去提升和攻克,跨境企业也主要是使用成熟工具,当前AI大模型确实解决了很多需求和痛点。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曾表示,AIGC能真正实现技术平权,让普通人都能感受技术普惠的力量,而更广泛的跨境商家,都有望从这一轮AI浪潮中获得增量价值。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副总裁、AI业务负责人张凯夫也认为:越是中小商家,越能从AI的应用中获益。
跨境电商用AI,要摸索,更要走宽路。
参考新闻:
1.《跨境电商的“AI暗战”:谁能靠垂直应用改写千亿市场格局?》,来源:亿邦动力
2.《跨境电商试练AI,DeepSeek取代了ChatGPT》,来源:第一财经
3.《电商商家“偏爱”数字主播?我们和数字人厂商聊了聊》,来源:地歌网
4.《跨境品牌成长之路:从单一角色到多方共赢》,来源:霞光社
5.《电商全球卖,全靠AI带》,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