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神枪手|在狱中为儿子缝制的小书包上,有母亲多少柔情和思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18:57 2

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共一大纪念馆精心打造的特别节目《我们都是神枪手——文物里的抗战故事》,已正式上线喜马拉雅APP。中共一大纪念馆依托馆藏珍贵抗战文物,挑选20件文物,录制20个音频故事,让文物“开口说话”,借助声音的力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共一大纪念馆精心打造的特别节目《我们都是神枪手——文物里的抗战故事》,已正式上线喜马拉雅APP。中共一大纪念馆依托馆藏珍贵抗战文物,挑选20件文物,录制20个音频故事,让文物“开口说话”,借助声音的力量再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本节目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喜马拉雅联合出品。

“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短短的一句话,写在泛黄的日记本里,日记所标注的时间是1939年3月8日。日记的主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具传奇特色的将领,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东征之战时救过蒋介石一命,又在长征时用担架把周恩来抬出草地的大将陈赓。众所周知,无论面对怎样的险阻,陈赓始终是个乐天派。这样的一个乐天派,为什么会在日记里写下这行痛苦万分的文字?这一切只与一个人有关,她的名字叫王根英,是陈赓的妻子。我们要说的这件文物,就是出自王根英之手。

王根英,原名王庶心,出生在上海,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参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下旬,王根英作为中共上海代表,前往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正是在这期间,王根英遇到了陈赓。此时的陈赓,受党中央派遣、刚刚从苏联学习完政治保卫课程回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承担会场的保卫工作。很多年后,陈赓和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面对镜头谈起父母的往事,说父亲陈赓对母亲王根英是一见钟情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其间搭桥引线。1927年5月,经组织批准,陈赓和王根英在汉口结婚。

结婚后不久,陈赓与王根英因为各自的工作聚少离多。1927年7月,陈赓随周恩来前往江西,策划并参与了南昌起义。王根英则回到上海,从事地下交通工作。1927年8月24日,陈赓在会昌战斗中身负重伤,直到10月中旬,在辗转多地后,前往上海治疗腿伤。直到此时,两人才团聚。在王根英的精心照顾下,陈赓的伤势渐渐好转。1928年4月,陈赓化名王庸,在上海的中央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直至1931年底,陈赓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这短短的四年,是陈赓和王根英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日子。这样的日子短暂而甜蜜。因为地下工作的危险性,他们俩曾数次搬家。1929年,陈赓与王根英的长子陈知非出生,王根英甚至不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门牌号码,也从不向孩子提起陈赓的真实姓名和工作。

然而孩子无意间的一句话,却差点带来了灭顶之灾。陈知非3岁时,有一天见到租界的巡捕挎着枪,想起了爸爸的手枪,就天真地对巡捕说:“我爸也有枪,你们的枪,没有我爸的枪好。”巡捕一听,就尾随着陈知非来到了陈赓家门口,正好碰到在找孩子的王根英,就问她:“你家有枪吗?”机警的王根英马上意识到是孩子说漏了嘴,回答道:“是有支枪,是他爸在商店里给他买的玩具枪。”巡捕看了看王根英的打扮,就是个生意人家的女主人,也就信以为真了。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为了保护党组织,陈赓必须撤离上海。他们先是举家搬到了天津,警报解除后,当年9月,又搬回上海。不久后,陈赓被派往鄂豫皖苏区,而王根英则带着孩子留在了上海,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12月,因为叛徒出卖,王根英被捕,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判处8年有期徒刑后,转入南京的“江苏第一模范监狱”。在监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非人的折磨,王根英坚贞不屈,和帅孟奇等女共产党人一起,同敌人进行了艰苦斗争。在狱中的王根英,时刻担心着丈夫和孩子,尤其是孩子,离开时,还不到5岁。或许是担心再也见不到孩子了,王根英在狱中一针一线为小知非缝制了一个小书包,用密密麻麻的针脚,绣出一架直冲云天的小飞机,旁边还绣着“干云而上”四个大字,寄托着对儿子的无限思念和期许。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党组织积极营救狱中关押的共产党人。8月18日,在南京的周恩来和叶剑英一起前往监狱看望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并与国民党当局交涉,王根英等人被当场释放。8月26日,王根英在陕西泾阳县云阳镇八路军总部,见到了阔别六年的丈夫陈赓。8月27日,陈赓的日记中记载了他们夫妻俩的久别重逢。“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作竟夜之谈。是晚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达四年,艰苦倍尝,在敌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使我对她更加敬佩。从此我俩的爱情更趋稳定,而绝对不可动摇了。”

这场久别重逢只有短短的半个月。不久后,陈赓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开赴抗日前线,王根英则进入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陈赓率领的386旅是一支抗日劲旅,在他的指挥之下,386旅屡战屡胜、战功赫赫,很快便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军对于陈赓和386旅,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甚至在装甲车外面贴上了“专打386旅”的标语。与此同时,王根英在延安的学业也即将完成。1938年秋,王根英被调往八路军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夫妻两人再次聚到了一起。然而这次相聚依旧是短暂的。1939年3月8日,八路军129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在突围的危急关头,王根英发现一个装有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她毅然冲回驻地去取,途中与日军遭遇,在交火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王根英烈士牺牲后,陈赓痛苦万分,立下誓言,要为她守节三年。

当年,王根英烈士为儿子缝制的小书包,如今摆放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厅的醒目位置,既诉说着为人母的柔情满怀,更彰显了为初心的铮铮铁骨。

收听精彩节目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版权说明:

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图文作品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纸媒、网站、客户端、微信平台等媒体或个人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中共一大纪念馆”。谢谢合作!

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