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提醒:长在9个部位的痣,与癌症“密不可分”,及时处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17:31 2

摘要:林大妈今年56岁,最近总觉得脚底一颗原本不起眼的小黑痣有些“不对劲”——好像颜色比以前深,边缘也不再圆润。隔壁老王得知后跟她说,脚底的痣有时比脸上的还要危险。他还提到,医生们一直提醒,有些特殊部位的痣跟癌变脱不了关系,不能掉以轻心。听完这话,林大妈决定这次得认

林大妈今年56岁,最近总觉得脚底一颗原本不起眼的小黑痣有些“不对劲”——好像颜色比以前深,边缘也不再圆润。隔壁老王得知后跟她说,脚底的痣有时比脸上的还要危险。他还提到,医生们一直提醒,有些特殊部位的痣跟癌变脱不了关系,不能掉以轻心。听完这话,林大妈决定这次得认真点儿,毕竟家里亲戚当年也是因为没重视,吃了大亏。

可能你也听说过:“痣长在身上不碍事,大多数都是良性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大部分痣确实对健康没什么威胁,可那一小部分,尤其是长在某些“危险地带”的痣,却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酝酿恶变——比如黑色素瘤,属于皮肤癌中“高危险型”,早期常常伪装成普通黑痣,发现晚了往往已经进展到中晚期,生存率就会大大降低。

那到底该盯紧哪些“部位”的痣?不少皮肤科专家总结了9个要特别留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熟悉的“雷区”。

据《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黑色素瘤患者以50-69岁人群为主,66%的患者伴有溃疡症状,51%出现在肢端部位,48%出现在足底。专家强调,痣如果长在摩擦、日晒、容易受伤的位置,或是隐蔽难观察的地方,风险要高得多

手掌、脚底
经常摩擦、压力大,容易刺激黑色素细胞发生变化,黑色素瘤高发区域之一。指甲盖下方
常被误认为是“淤血”或“黑条”,但实际上指甲下的色素痣非常危险,不管痛不痛,都需要警惕。鼻孔内侧、口唇粘膜、外阴等特殊黏膜区域
因为视线难以注意,一不小心就“悄悄”长大或发生变化。肛门周围
隐蔽部位,有病变很难被及时发现,发现时往往偏晚。头皮
总被头发覆盖容易被忽略,这里长痣一旦恶变,转移速度极快。腰带、内衣、文胸易摩擦区域
长期反复摩擦、压迫,容易诱发细胞变性。耳背、颈部
同样属于容易被忽视、紫外线暴露多的位置。躯干部经常晒太阳的部位
如肩膀、后背,日晒也是诱发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受过外伤的老疤痕处
老伤疤变色、出现新黑痣,必须警惕细胞变异。

听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自己身上痣多,难道都得挨个处理吗?其实不是。重点是留意这些特殊位置的痣,如果还出现了变化,更要提高警惕

普通的痣和危险的黑色素瘤到底差哪儿?专家常提醒,学会ABCDE法则,很管用

A(Asymmetry)对称:良性痣一般左右对称,恶性常不对称;B(Border)边界:良性边缘清楚,恶性则模糊不清、参差不齐;C(Color)颜色:普通痣颜色均一,黑色素瘤颜色杂乱、多变;D(Diameter)直径:大于6毫米、或短期明显变大要警惕;E(Evolving)演变:若痣突然快速生长、溃烂、渗液、出血,这是危险信号。

有研究指出,黑色素瘤患者中早期确诊比例仅有13%,近六成就诊时已是中晚期,这与公众对“危险痣”识别率低有很大关系。

医生还提到,摩擦、抓挠、外力破坏、乱用药物腐蚀这些行为,也会刺激普通痣向恶性发展,千万不要因为“痣碍眼”自己处理。

定期自查
每3~6个月对身上痣做一次检查,重点关注上面说的9个高危区域,有变化及早去医院。

不随便点痣/涂药
特别是脸部、脚底等特殊部位,千万别自己点痣、用药水腐蚀。

选择专业医疗机构
想处理痣,一定要先请专业皮肤科或肿瘤科医生评估,必要时做病理活检。

防晒防摩擦
外出涂抹防晒霜,衣物选舒适、不压迫,尽量避免反复摩擦。

警惕“变化”就是提醒
以前没变化的痣,最近忽然有形状、颜色、质地的变化,就是给你的信号。

家族史要特别小心
有黑色素瘤、皮肤癌家族史的朋友,建议至少每年查一次。

说到底,对大多数痣,不犯“折腾”错误就是最好的保护。可那些在9个敏感位置的痣,真不能疏忽大意。遇到突然长大的黑痣、不规则色块、有破溃渗血、突起变硬等情况,这可不是美观的“小问题”,一定要请专业医生帮忙判定。

真心劝一句,健康这事儿不能有侥幸心理,“多看一眼,早检查一次”,也许就能远离一场不大不小的灾难。你每一次重视身体的细节,都是为自己和家人积累安心的底气。

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中的建议只适用于一般健康科普和风险提醒。不管你身上哪种痣出现了不明变化,务必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面诊,遵医嘱科学应对。光靠“看文章”无法取代个体诊断,切勿自我诊断或拖延处理。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
3.《你身上的黑痣 会不会“要命”?》.羊城晚报
4.《脸上的“黑痣”想祛?专家:不是你想祛就能祛》.大河网
5.《肿瘤患者护理问答[M].王敏剪辑;于彩祥编审》
6.《痣变癌早期症状可发现.黄勤编著》
7.《关于皮肤黑色素瘤的科学解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8.《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和防治建议》.中国肿瘤临床

来源:老耿来聊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