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 9 月开学季到来,孩子们回到校园,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让流感病毒有了 “可乘之机”。加上秋季早晚温差大,孩子免疫力尚未完全成熟,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流感 “盯上”。作为家长,如何帮孩子筑牢校园流感防护墙?
随着 9 月开学季到来,孩子们回到校园,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让流感病毒有了 “可乘之机”。加上秋季早晚温差大,孩子免疫力尚未完全成熟,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流感 “盯上”。作为家长,如何帮孩子筑牢校园流感防护墙?
为啥开学季孩子特别容易得流感?3 个 “风险点” 家长要清楚
很多家长疑惑:“孩子在家好好的,一开学就容易感冒发烧,是不是学校环境不好?” 其实,开学季孩子高发流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并非单纯 “环境问题”。
首先,集体生活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幼儿园和学校教室空间相对密闭,几十名孩子一起上课、吃饭、玩耍,若有 1 名孩子携带流感病毒,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或触摸过的课桌、玩具,都可能成为 “传播载体”,免疫力较弱的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其次,温差变化打乱孩子免疫系统。秋季早晚温差可达 10℃以上,孩子早上穿得多、中午活动后出汗脱衣,稍不注意就会受凉,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而流感病毒最喜欢 “趁虚而入”,一旦病毒突破黏膜屏障,就可能引发发热、咳嗽等症状。
、最后,开学初期作息调整易 “透支” 免疫力。假期里有的孩子可能晚睡晚起,开学后突然早起、适应紧凑的学习节奏,身体容易处于 “疲劳状态”,此时免疫系统功能会减弱,对流感病毒的抵御能力自然下降。
疫苗是 “第一道防线”,尽早安排最稳妥
面对流感,最科学有效的防护手段就是接种流感疫苗。但很多家长对 “接种时间”“接种次数” 存在疑问,甚至因 “怕麻烦” 耽误孩子接种,反而让孩子暴露在风险中。
流感病毒的活跃期通常从 10 月持续到次年 3 月,而疫苗接种后需要 2-4 周才能在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因此,9 月开学后及时带孩子接种,刚好能在流感高发期前形成 “保护屏障”,避免孩子在秋冬季节反复生病。
如果错过 9 月,10-11 月接种仍有意义,但越晚接种,孩子暴露在病毒中的风险就越高,建议家长尽早安排。
还有的家长以为 “孩子去年打了疫苗,今年不用打”,这是常见误区 —— 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去年的疫苗无法应对今年的病毒株,必须每年接种。
目前我县的疾控中心和各医院都已储备流感疫苗。接种前,家长需带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或户口本或出生证明相关证件,避免现场排队耽误时间。
3 个 “小习惯” 帮孩子远离病毒
疫苗能降低感染风险,但不能 100% 杜绝流感。开学后,家长还需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从 “细节” 上减少病毒接触。
早上送孩子上学前,家长可以简单做 3 个检查:摸额头看是否发热、观察孩子是否有咳嗽 / 流鼻涕症状、询问孩子是否有乏力 / 咽痛等不适。若孩子出现异常,千万别让孩子 “硬扛上学”—— 一方面,生病状态下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另一方面,流感病毒一般在发病前 1-2天就有传染性,可能传染给同学。此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待症状完全消退后再返校。
孩子在学校会接触课桌、门把手、玩具等物品,手上容易沾染病毒。家长和学校要教会孩子 “七步洗手法”,提醒孩子 “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及时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摸鼻子,同时注意咳嗽要用手帕或手肘遮挡,教室要常通风。
秋季开学是孩子流感防护的 “关键窗口期”,疫苗接种 + 日常防护双管齐下,能帮助孩子在校园里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家长们别犹豫,赶紧把孩子的流感防护安排起来吧!
随着 9 月开学季到来,孩子们回到校园,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让流感病毒有了 “可乘之机”。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