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少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08:00 1

摘要:“6月27日天气:晴 下午4点02分,窗外一个不寻常的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20层楼顶的外立面上,赫然站着一只红隼·它矫健而英俊,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愣在那里,半天没反应过来,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似乎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动了这位‘不速之客’……”

黄昏,周派在大运河畔拍摄栖息觅食的白鹭。从春到夏再到秋,他也在这里记录见证着白鹭育雏、成长的过程。

两年来,从照片到文字,周派详细记录着身边的红隼。

栖息在城市楼宇间的红隼。周派 摄

站在自家窗口,专注地寻找、观察红隼在小区楼宇间的生存状态。

在空调间放置两个人工鸟巢,希望能吸引红隼前来入住。

“6月27日天气:晴 下午4点02分,窗外一个不寻常的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20层楼顶的外立面上,赫然站着一只红隼·它矫健而英俊,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愣在那里,半天没反应过来,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似乎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动了这位‘不速之客’……”

这段日记,是通州小学生周派红隼研究日记的第一篇内容。

周派今年小升初,出生长大在城市副中心的他从小就对自然万物充满兴趣。随着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候鸟、留鸟的种类、数量也逐年增加,周派更是在城市副中心爱鸟汇志愿者的影响下,对身边的这些小精灵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23年春天,周派发现自己家小区的高楼间有红隼栖息,于是向爱鸟汇志愿者表达了去记录红隼在城市中生存状态的想法,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与建议。爱鸟汇的志愿者叔叔不但鼓励他去实践,还提供了一台专业的观鸟望远镜,让他能更好地观察、拍摄红隼。

从红隼捕食归来,在楼宇间梳理羽毛,以及它们如何带着孩子适应生存环境,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仔细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些藏在城市缝隙里的野生“精灵”,如今在渐好的生态环境里显现出更多的温情,城市副中心生态的改善,正让人与自然的距离悄悄拉近。生态的变好,不只是天空多了些飞鸟,也能让生态恢复、动物保护成为更多人的共识,把爱护和保护自然的理念记在心中。

2024年至2025年,周派对红隼的长期记录,连续获得通州区小学生生态环保主题观鸟比赛、北京市中小学生观鸟赛鸟类生态摄影一等奖。获奖是对他认真、执着的肯定,但比获奖更珍贵的,是自身专注力的提高,观察细节能力的培养,同时孩子观鸟的成长旅程更是充满了无尽的乐趣与探索,从初次相遇的惊奇,到共同成长的陪伴,每一刻都值得被珍藏。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文并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