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晚报联合北京市档案馆,精心策划了“档案里的北京抗战”系列报道。多路记者重访档案发生地,记录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晚报联合北京市档案馆,精心策划了“档案里的北京抗战”系列报道。多路记者重访档案发生地,记录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
一段段兰台记忆,一篇篇回访报道,一段段现场视频,在最近3个月里引发很多读者共鸣。大家被红色故事触动,自发到北京市档案馆参观“胜利烽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京津冀晋蒙档案史料展”,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目前,该展览累计接待观众6万余人次。
“牢记历史教训,望和平长存!”“铭记历史,我辈自强!”“珍爱和平,祝祖国繁荣昌盛!”……展厅留言簿上写满了观众的爱国情、报国志。
“读过报道,再看展览,感觉档案中的故事更加生动了,眼前这些抗战英烈的形象更加立体了。”高中生齐怡萌说。她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知所从来,思所将来,青年的我们定将振兴中华!”
历史无言,山河为证。有读者主动来信、来电,希望捐赠“传家宝”,丰富档案资料,传承家国记忆。近3个月来,市档案馆先后收到公众捐赠的数十件抗战档案,来自北京、河北、天津、陕西、广东等地。
韩先生是一位抗战老兵后人,他代表全家向市档案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这些纪念章是家中老人的遗物,对我们家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为了让这些珍贵的老物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们一致决定捐赠。”韩先生说,这些纪念章能被更多人看见,也是对老人最好的纪念。
家住天津的任先生专程坐车到市档案馆,捐赠了一套日本发行的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明信片。任先生说,他看到北京晚报的相关报道后,立即联系市档案馆希望捐赠明信片等相关资料,“希望这些材料也能更好地被利用,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历史。”
记者探访的京城红色遗迹,也迎来了一波参观热潮。
“80多年前,这里曾如同人间炼狱。日本侵略者占领当时的石景山炼铁厂后,疯狂掠夺矿产资源,奴役压榨中国劳工。”在首钢档案馆,工龄37年的档案管理员武志辉,总会为观众讲起石景山炼铁厂的故事,“百年首钢转型以后,不仅举办了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赛事,还成为服贸会的永久会址,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参观打卡。”
武志辉刚提交了一份《北京市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申报表,内容包括日本侵略者遗留在石景山炼铁厂的近千张照片、196册工程资料、648张玻璃底片。“这些珍贵档案提醒着我们,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与抗争,要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他说。
门头沟区妙峰山脚下的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讲解员郭淑萍日复一日讲述隐蔽战线上的“神秘往事”。“纪念馆创新开发了体验课程,观众可在山洞布景中,依照摩斯密码‘传输’信息,沉浸式体验当年的斗争场景。”郭淑萍说,希望通过丰富的观展体验,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铭记历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本报记者 李祺瑶 魏婧 宗媛媛(“档案里的北京抗战”最后一期报道见今日8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