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预防先行,健康入秋—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4:59 1

摘要:进入秋季,气温变化大,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也开始蠢蠢欲动,各类传染病又进入新一轮的活跃期,人体适应力和免疫力面临双重考验,哪些人是易感人群,应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呢?

2025/09/02

星期二 农历七月十一

科尔沁区疾控中心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大,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也开始蠢蠢欲动,各类传染病又进入新一轮的活跃期,人体适应力和免疫力面临双重考验,哪些人是易感人群,应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呢?

健康科普

常见秋季传染病

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夏秋换季期,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出现持续高热,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外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传播。

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两周。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传播途径: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被传染。

易感人群:多发生于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是2--4周。

3.诺如病毒感染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等方式引起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0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左右。

4.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5.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易感人群:水痘的易感人群一般情况下以婴幼儿和儿童时期的人群为主,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成年人也是易感人群。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

传播途径: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

7.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高热(部分病例高热可达39-40°C),伴畏寒、寒战、乏力、全身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为主,常有咽痛、咳嗽。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容易造成传播流行。

传播途径: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呼吸道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流感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

秋季预防传染病须知: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患者,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可采用中医药方法,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8.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9.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10.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健康科普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