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车主老韩至今记得2021年提理想ONE时的场景:33.8万落地,增程器一启动“拖拉机声”震得方向盘发抖,中控屏还时不时黑屏报警。可当他开着这辆“移动噪音源”回老家,堵在零下10℃的高速上时,隔壁纯电车车主蜷在车里不敢开空调,他却能淡定加油续命——那一瞬间他
山东车主老韩至今记得2021年提理想ONE时的场景:33.8万落地,增程器一启动“拖拉机声”震得方向盘发抖,中控屏还时不时黑屏报警。可当他开着这辆“移动噪音源”回老家,堵在零下10℃的高速上时,隔壁纯电车车主蜷在车里不敢开空调,他却能淡定加油续命——那一瞬间他突然懂了:热效率算个屁,能救命的技术才是真香!
当丰田工程师嘲笑增程器热效率33%“不如燃油机”时,中国车主用订单扇肿了专家的脸。理想L系列月销破3万,问界M7周订单冲上2万,这些车用的增程器热效率不过35%-40%,比顶级混动发动机低一截。但消费者根本不在乎参数表上的数字,他们只认死理:“我管你热效率多少,能让我冬天不开空调挨冻吗?能让我充电排队少赚160块吗?”
新势力选增程路线,本质是被逼出来的生存智慧。理想汽车初创时找丰田买发动机被拒,只能淘换东安动力的1.2T三缸机——热效率仅34%,冷启动抖成筛子。但李想发现个漏洞:让发动机彻底“退居二线”只发电,240kW电机当主角,用户根本听不见噪音!
更狠的是成本账:
增程式省掉复杂变速箱,研发成本直降40%;
电池包比纯电车小一半(30度电 vs 80度电),立省5万;
复用燃油车生产线,18个月就能量产上市。
省下的钱全砸在冰箱彩电大沙发上。用户摸着Nappa真皮座椅感慨:“发动机抖关我啥事?省10万够再买台五菱宏光了!”
上海一块燃油车牌炒到9万,绿牌却免费送;海南燃油车限行,增程车畅行无阻。政策制定者把增程式归为“新能源”,让车企逮住钻空子的机会——既能吃补贴拿绿牌,又不用像纯电车那样死磕1000公里续航。
大众最眼红这招。2023年还骂增程“落后”,2025年就推出ID.ERA增程SUV,EA211发动机当增程器,纯电续航堆到350公里。德国人嘴上强硬,身体却很诚实:“能蹭中国绿牌的政策,热效率低点算什么?”
北京车主陈先生的话代表多数人:“开惯电机直驱的平顺静谧,再开燃油车顿挫得像坐拖拉机。”增程车的魔力在于:
90%市区通勤纯电行驶,每公里成本1毛钱;
5分钟加油恢复800公里续航,堵车时空调随便开;
加速响应秒杀同级燃油车,红绿灯起步总快人一个身位。
至于馈电油耗?2025年的新机皇问界M7已压到5L/100km,比汉兰达还省油。参数党还在较真热效率,车主们早开着增程车翻越折多山了。
中汽研数据曾显示增程车电池衰减比纯电快30%,引发“冤种”争议。但车主们掰着指头算账:
同配置比插混省2-3万,免购置税又省1.5万;
10年省10万油费,够再买辆五菱MINI;
保养费比燃油车低40%,省下的钱贴补电池更换绰绰有余。
当专家纠结“能量转化损耗”,普通人只认一个理:开十年省出半套房首付的技术,谁敢说落后?
丰田章男抱着热效率40%的发动机自嗨时,中国车主用行动宣告新时代的生存法则:技术不必最牛,够用就行;参数不用最靓,省钱就赢。
至于那些嘲笑增程车“脱裤子放屁”的专家?网友神回复:“诺基亚砸核桃时也笑iPhone不耐摔,现在谁还用诺基亚刷抖音?”
来源:爱车人士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