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研究发现,过了65岁,若还坚持原来的刷牙方式,不仅保不了牙,反倒可能伤了身。还有两个看似“讲卫生”的习惯,其实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慢性伤害”。
说起牙刷,几乎是咱们每天睁眼闭眼都要打交道的老熟人。可你知道吗?人老了之后,这刷牙的事儿,还真不能一成不变。
有研究发现,过了65岁,若还坚持原来的刷牙方式,不仅保不了牙,反倒可能伤了身。还有两个看似“讲卫生”的习惯,其实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慢性伤害”。
不少人一听就懵了,大半辈子坚持下来的习惯,难道还刷错了?可别不信,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因为这些习惯,吃饭难、说话费劲,还容易引发一连串的健康问题。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掰扯明白——人到老年,牙口这事儿,真不是小问题。
有个数据你可能没听说过: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牙周病的患病率超过85%,而牙齿脱落、牙龈萎缩、口腔干燥等问题,正在悄悄困扰着千千万万个老年人。可惜的是,很多人还在用年轻时候那一套刷牙逻辑,殊不知牙刷刷着刷着,问题也跟着来了。
很多人说,早晚刷牙是基本操作,这还能错?还真能。尤其是这两个习惯,如果不改,刷牙不但护不了牙,还容易“刷出病”。
第一,早起空腹刷牙,用冷水。
在年轻人看来,冷水刷牙清爽提神,早上还不耽误时间。但人一上了年纪,身体的耐受力可没那么强了。空腹时口腔内的唾液分泌少,保护作用减弱,这时候用冷水猛一刺激,牙龈容易出血,牙根也会跟着“打摆子”。
更要命的是,冷水刺激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问题。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在清晨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波动大的时候,冷刺激可能诱发心律异常乃至脑血管意外。这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风险。
更合适的做法是:刷牙前先喝几口温水润口,再用温水刷牙。别小看这一点变化,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和全身稳定都有不小帮助。
第二,晚上饭后一边看电视一边顺手刷牙。
不少老人习惯吃完饭随手就刷牙,想着早点清洁早点安心睡觉。可问题在于,刚吃完饭的时候,口腔内的酸碱度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刷牙,容易对牙釉质造成磨损。
尤其是牙齿已经松动或者有老年性牙龈萎缩的情况下,刷牙太勤、太早、太狠,反而让牙齿更快“退休”。
正确的做法是:饭后漱口,等半小时再刷牙。这样既保留了唾液的保护膜,又避免了直接“刮”掉牙齿表层。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刷牙几十年也没事。那咱就得说句实话:牙齿的问题不是一下子显现的,是一天天慢慢坏掉的。你现在觉得没事,不代表五年后、十年后牙齿还能咬动干馍。
看看那些年纪轻轻牙就掉光、吃饭靠假牙的老人,很多都不是因为不刷牙,而是用错了方法,刷错了时间。
老年人口腔的变化,其实是一场“静悄悄的退化”。唾液分泌减少、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口腔黏膜变薄,这些变化让老年人的牙齿比年轻时更脆弱、更容易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口腔健康不只是吃饭的事儿,它和心脏、肺、肠胃、甚至认知功能都有关系。
有研究显示,牙周病和老年痴呆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反复的口腔炎症,会通过血液影响到大脑,增加认知退化的风险。
还有一项日本的老年人研究发现,牙齿少于20颗的老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更高。因为牙齿少了,咀嚼能力下降,饮食变得单一、吸收变差,久而久之营养不良,身体系统一起出问题。
所以别小看牙刷这点事,它关乎的不只是“口气清新”,而是全身上下的健康连锁反应。
那是不是老年人就不用早晚刷牙了?当然不是。刷牙还是得刷,但方法得改,节奏得换。
比如说,老年人刷牙最好选择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时间控制在两到三分钟。太短清洁不到,太久磨损牙齿。
再比如,可以适当使用含氟牙膏,但不要选那种泡沫特别多、刺激性强的。年纪大了,口腔黏膜变薄,那些“辣辣的”牙膏,反而容易让口腔出血、溃疡。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牙缝要清,但别用牙签戳来戳去。咱们经常能看到有人饭后一根牙签走天下,戳得牙龈都变形了。其实这对牙间乳头损伤大得很,建议用牙线或者牙缝刷,更安全。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又问了,那假牙咋办?假牙也得天天刷,而且要“卸下来”刷。
很多老人怕麻烦,戴着假牙睡觉,这可要不得。假牙不清洁,会滋生细菌,引发口腔炎症、口臭,严重的还会引发肺炎。尤其是免疫力低的老人,“假牙肺炎”不是吓唬人的名词,是实打实的病。
所以啊,假牙每天要用专用清洁剂浸泡,再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别图省事。
其实说到底,刷牙这事儿,年轻人可以粗糙点,老年人可马虎不得。牙口一垮,吃饭不香,营养跟不上,健康也就慢慢打折扣了。
再加上现在不少老人觉得自己“没牙也能活”,结果一拖再拖,等到牙龈肿得像馒头、嘴里发臭、连喝水都疼,才急急忙忙去看医生。那时候,能保住的就少了。
人上了年纪,身子骨在变,牙也一样,它不是“再坚强也不会老”的。该换方法就得换,别拿固执当坚持。
咱常说“人老先老牙”,这话一点不假。牙口好,吃嘛嘛香,不光是胃口问题,更是生活质量的根儿。
所以,过了65岁,别再拿年轻时候的“刷牙经”硬套自己了。牙齿也得“退休养护”,用对方法,才能老得体面。
咱们老百姓常说一句话:“牙好,肠胃好,身体才不倒。”这话听着土,可真准。
嘴上的事,看起来小,实则连着全身的筋骨气血;牙刷一动不动,问题就可能悄悄扎了根。
愿咱们每个人老了,都还能咬得动苹果,笑得露牙花子。
你家长辈有没有这些刷牙误区?欢迎留言说说你怎么看!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2023年版.
[2]刘志刚, 马建军. 老年人口腔健康与全身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10): 2485-2488.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知识科普,非诊疗建议,如有口腔不适请及时就医。文章不含低质创作,所有资料来源于权威出处,旨在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内容侵权或表述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