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对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地位作用的科学定位,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结论之一。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重大结论,对于新时代树立正确抗战史观,毫
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吴杰明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对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地位作用的科学定位,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结论之一。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重大结论,对于新时代树立正确抗战史观,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十分重大的政治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的论断,最早见于毛泽东在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他指出,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后来,这一论断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和坚持这个论断。1995年9月3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作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这个问题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完善。在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他又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同时他还指出,抗战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为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各种观点的对立、交锋乃至斗争。一方面,敌对势力常常借此事大做文章,进行各种别有用心的歪曲、污蔑和攻击;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不时冒出各种杂音噪音。如有的对“两个政党”“两个战场”进行错误定位,有的对抗战史实进行荒唐演绎,有的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提出所谓质疑,也有的对抗日英雄加以恶意污蔑,等等。凡此种种,集中到一点,就是企图动摇、扭曲和颠覆“中流砥柱”这一论断。对这些错误观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立场,旗帜鲜明地正本清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我们纪念抗战,说到底是要讲好两个故事:一个是中国抗战的故事,目的是揭示中国抗战“东方主战场”的地位作用;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的故事,目的是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中流砥柱”的地位作用。无论从什么角度研究抗战,都必须把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地位作用真正搞明白、坚持好、突出出来,这样才能还原历史真相,把握历史主流,从根本上增强对党的领导的高度认同,也才能进一步强化政治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不鲜明,那就是舍本求末,就可能犯政治性、历史性错误。
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无可置疑、不容歪曲的历史事实
一是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起反抗侵略、救亡图存的旗帜。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先后发表宣言和作出决议,公开表明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正式对日宣战。党积极在东北抗日联军中开展工作,并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迅即组成东征军东渡黄河抗日。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二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和维护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发表《共同抗日宣言》和《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推动事变和平解决,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使抗日战争有了领导中枢、基本阵营和政治保证。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以斗争求团结,一次次打退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化解各种投降和分裂风险,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维系巩固和发挥出重大作用。
三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广大工人、农民参加抗日斗争。1937年7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明确提出全国军队和人民实行总动员。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积极进行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动员和凝聚起最广泛的抗战力量,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事实证明,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战争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
四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1935年以来,毛泽东先后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一系列著作文章,逐步形成了持久战的理论框架,后来集中全党智慧,形成《论持久战》这一光辉著作。持久战理论客观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基本特点,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形式,有力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创造性地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关于持久战的理论、战略和作战方针,从而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五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战术。党果断实行军事战略和作战方针转变,明确提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这一全新作战样式,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决定抗战胜负的重要因素。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灵活机动地运用游击战战术战法,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武装斗争形式,积极支援和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发展到132万人,建立起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六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和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号召共产党员要成为11个方面的模范。广大共产党员在抗战各条战线上浴血奋斗,赴汤蹈火,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全民族抗战中的钢铁脊梁。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期间所展现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热忱和斗争意志,凝炼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并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具有坚实依据和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我们党在抗战期间,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奋力开创和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全党坚守了初心使命,达到了高度统一和空前团结,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备了其他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具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抗战爆发后,针对新的形势任务对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党对自身建设进行了深入实践和创新性探索。在党的建设地位作用上,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在组织建设上,最广泛地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在思想建设上,深入开展党的思想教育和全面整顿党的作风;在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大量选拔和培养党的各级干部;在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上,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正是由于在党的建设做了如此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才使得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而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和拥戴。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结论。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结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强国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吴杰明(国防大学原中将政治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先后主编各类著作40余部,主持重大课题50余项,发表论文上百篇,多次参加军委机关重要文件材料起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中央直接联系掌握的专家”)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