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子,你爹走了?这么大的事儿咋不早说呢?"村支书家的儿子小王一脸焦急地跑进院子,气喘吁吁地问道。我正在收拾父亲的遗物,听到这话不禁一愣,心里暗想:这消息传得可真快啊。"嗯,昨晚的事。爹临终前说不想麻烦别人,让我悄悄把他带回老家安葬。"我略带歉意地回答。小王沉
文:清风唏嘘语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子,你爹走了?这么大的事儿咋不早说呢?"村支书家的儿子小王一脸焦急地跑进院子,气喘吁吁地问道。我正在收拾父亲的遗物,听到这话不禁一愣,心里暗想:这消息传得可真快啊。"嗯,昨晚的事。爹临终前说不想麻烦别人,让我悄悄把他带回老家安葬。"我略带歉意地回答。小王沉默片刻,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离开了。我看着小王离去的背影,心中突然涌起一阵莫名的不安。
01
青山村,一个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小村落,青瓦白墙,炊烟袅袅。这里有着两百来户人家,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看似平静祥和的生活。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叫李子,是这个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如今在城里当了大学老师,但每逢假期,我都会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这次回来,却是为了送别我的父亲——那个在村里默默付出了一辈子,却始终被人看轻的外姓人。
父亲名叫李大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年轻时从邻村娶了我母亲,成了青山村里少有的上门女婿。在这个重视血缘关系的小山村里,父亲的身份注定了他要面对诸多白眼和嘲讽。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家的猪不小心跑到了邻居王大爷家的玉米地里,啃食了一些玉米。王大爷气冲冲地找上门来,指着父亲的鼻子骂道:"李大山,你这个外来户,连自家猪都管不好,还有脸在我们村里待着?"
父亲低着头,一言不发地听着王大爷的责骂。他的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却强忍着没有发作。等王大爷骂累了,父亲才轻声说道:"王大爷,是我管教不严,我这就把猪卖了,赔您的损失。"
"赔?就赔这点儿?"王大爷冷笑一声,"你这猪啃的可是我家的良种玉米,少说也得赔三倍!"
尽管母亲在一旁急得直掉眼泪,父亲还是二话不说,把家里唯一的猪牵去集市上卖了。那天晚上,我看到父亲坐在院子里,借着月光默默地抽着旱烟,浓重的烟雾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我悄悄走到父亲身边,想安慰他几句,却不知该说什么。父亲察觉到我的存在,转过头来,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轻轻摸了摸我的头。
"子啊,记住,做人要厚道。"父亲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虽然是外来的,但只要我们用心待人,总有一天会被接纳的。"
我点点头,心里却充满了疑惑和不甘。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忍气吞声?为什么村里人总是欺负我们?这些问题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日后将会影响我的很多决定。
02
然而,父亲并没有因为这些遭遇而放弃。他跟着我爷爷学了一手好木工活,还自学识字,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渐渐地,村里人有什么家具需要修理,或是要写点什么,都会来找父亲帮忙。
"李大山,我家那老柜子坏了,你啥时候得空帮我修修?"
"大山啊,我儿子要结婚了,你给写几副对联呗?"
父亲总是笑呵呵地应承下来,从不提报酬的事。他的手艺越来越好,甚至有邻村的人也慕名而来。我常常看到父亲忙到深夜,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但他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舒展。久而久之,村里人对父亲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人在背后说些闲话,但至少不再公然对父亲冷眼相待了。
转机出现在我十岁那年。那天,村支书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当地习俗,出殡那天要请人抬棺。可是抬棺的人没掌握好分寸,眼看棺材就要倾斜摔落在地。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父亲一个箭步冲上前,用自己的肩膀稳住了棺材。那一刻,我看到父亲的脸上闪过一丝痛苦的表情,但他咬紧牙关,硬是支撑住了。
村支书感激涕零,当场给父亲鞠了一躬。从那以后,父亲在村里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村支书还帮父亲申请了一笔小额贷款,让我们家买了台拖拉机。有了这台拖拉机,我们家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就在我们家境刚有起色的时候,母亲突然病倒了。我们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母亲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村里人又开始议论纷纷,说是我们家祖坟风水不好,这个外姓人带来了霉运。
父亲不为所动,依旧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照顾母亲。他甚至卖掉了那台来之不易的拖拉机,为母亲治病。我常常看到父亲深夜里跪在院子里,对着天空喃喃自语,不知是在祈祷还是在忏悔。
"大山啊,你说你这么多年在村里辛辛苦苦的,怎么连个儿子都没有?"有天,村支书喝醉了酒,拉着父亲的手感叹道。这话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戳进了我的心里。
父亲笑了笑,指了指在一旁写作业的我说:"我有儿子啊,比别人家的还聪明呢!"
"哈哈,说得是!你家李子可是咱们村的骄傲啊!"村支书拍着大腿笑道。
就这样,在父亲的努力和村民们逐渐的接纳下,我们家在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当老师。父亲用积攒多年的积蓄,再加上借了些钱,在城里给我买了套小房子。
"儿子,这房子虽然不大,但是你以后在城里也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了。"父亲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欣慰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骄傲和欣慰的泪水。
我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和布满皱纹的脸庞,心里突然涌起一阵酸楚。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想拥抱他,想告诉他我有多感激,但最终只是笨拙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父亲和母亲坚持留在老家,说是舍不得那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我每个假期都会回去看看他们,有时还会带些城里的特产。村支书一家对我父母很是照顾,逢年过节总会来串门,陪老两口说说话。
03
好景不长。去年冬天,93岁高龄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在弥留之际,他拉着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儿子,爹这辈子活得不容易,但也活得值。你别为我大操大办,等我走了,你就悄悄把我带回老家,和你妈合葬在一起就行了。"
我强忍着泪水,点头答应。父亲的手渐渐失去了温度,我却不敢松开,仿佛这样就能留住他的生命。直到护士轻轻地说"走了",我才如梦初醒,泪如雨下。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我的意料。
当我按照父亲的遗愿,低调地准备把他的遗体运回老家时,村支书家的儿子小王找到了我。
"李子,你这样做不行啊。"小王一脸严肃地说,"你爹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总该有个像样的葬礼。再说了,你现在也是有出息的人了,怎么能让你爹走得这么没有面子呢?"
我犹豫了。一方面,我想尊重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我又希望能为父亲办一场体面的葬礼,让他走得风光一些。就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村里的议论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听说了吗?李大山家要办葬礼,可是找不到人抬棺呢!"
"这不是活该吗?谁让他是个外姓人,自家又没有兄弟。"
"就是啊,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听到这些话,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父亲一生勤勤恳恳,到头来竟然连最后的尊严都得不到。我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那种疼痛却比不上心中的愤怒和悲伤。我下定决心要为父亲争这口气。
我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丧葬服务公司吗?我需要安排一场葬礼,要最高规格的。对,我需要八个抬棺的人,还有......"
挂断电话后,我深吸一口气,走出院子。院子外,村民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看到我出来,他们立刻噤声,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我能感受到他们目光中的探究和猜测,仿佛在等着看我如何收场。
我扫视了一圈,朗声说道:"各位叔叔阿姨,我爹的葬礼明天上午十点开始,还请各位赏脸来送我爹最后一程。"
说完,我转身回到屋里,开始为父亲的葬礼做最后的准备。我知道,明天将是一场硬仗,但我必须为父亲争这口气。那一夜,我几乎没有合眼,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我想起他教我写字时那双粗糙却温暖的手,想起他在田间劳作时挺直的背影,想起他深夜里偷偷擦拭眼泪的模样。这些记忆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一次次地刺痛我的心。
04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我就起床开始忙碌。院子里,白色的挽联、花圈已经布置妥当。门口,一队身着黑色西装、戴着墨镜的年轻人整齐地站立着。这是我昨晚连夜从城里请来的"亲戚"。他们的表情肃穆,站姿笔直,给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
村民们陆续来到我家门口,看到眼前的阵仗,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能看到他们眼中的震惊和困惑,有些人甚至开始窃窃私语,猜测这些"亲戚"的身份。
"这...这是李大山家?"有人小声嘀咕道。
"李子现在可是大学老师,能差这点钱吗?"另一个人附和道。
我站在院子中央,沉默不语。心里却在想:爹,您看到了吗?儿子给您准备了一个风光的葬礼。我知道,这可能不是您想要的,但请原谅儿子的任性吧。
十点整,八名身强力壮的抬棺人将父亲的棺木稳稳抬起。棺木上覆盖着一层红色的绸缎,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我身着一身素白的孝服,手持黑白肖像走在最前面。身后,是我请来扮演"亲戚"的人们,他们神情肃穆,步伐整齐。我能感受到村民们惊诧的目光,但我只是直视前方,步伐坚定地前行。
队伍缓缓走出院子,向村口的路上行进。路两旁,村民们都惊讶地看着这场阵仗,有些人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我听到有人小声议论:
"李大山这辈子没白活啊,你看他儿子多孝顺。"
"是啊,这葬礼办得,比村长的都气派。"
"谁说李家没人的?你看这么多亲戚,一个个都体面得很。"
我听着这些议论,心里五味杂陈。父亲一生默默无闻,临终前只想悄悄离去。而我,却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他的价值。这是对是错?我已经无法判断了。但我知道,这是我能为父亲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05
行至半路,我突然想起了什么。我让队伍停下,回到家里取出了一个旧皮箱。这是父亲生前用来存放重要物品的地方。我打开皮箱,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本发黄的账本。我的手轻轻抚过这些账本,仿佛能感受到父亲的体温。
这是父亲多年来记录的人情往来账。每一笔借出去的钱,每一次帮助别人的事,都被他仔细地记录在这些本子里。我随手翻开一页,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
"王大娘家屋顶漏水,帮忙修理。工钱免了。" "张叔家儿子结婚,送对联一副。" "李婶家牛生病,借钱500元。"
然而,父亲从未用这些账本去向别人讨要过什么。这些记录,更像是他对这个村子、对这些乡亲的一种默默的牵挂。
我抱着这些账本,回到送葬的队伍中。当我们走到村口的空地时,我示意大家停下。我将那些账本摆在地上,掏出打火机,点燃了它们。
"李子,你这是干什么?"小王惊讶地问道。
我看着渐渐被火焰吞噬的账本,轻声说道:"这是我爹记录的人情账。他一辈子帮助别人,从不计较回报。现在,我把这些账烧掉,就当是把他的善良和付出,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吧。"
火焰越烧越旺,村民们都沉默了。有些人低下了头,有些人偷偷抹着眼泪。我看到王大爷 —— 曾经因为玉米地的事责骂过父亲的那个人 —— 此刻正在人群中默默抹泪。也许,他也想起了父亲曾经对他的帮助。
当账本完全化为灰烬时,我转身对着父亲的棺木深深鞠了一躬。
"爹,您走吧。您的善良和付出,不该被人嘲笑,更不该被人遗忘。"
送葬的队伍继续前行,向着村后的山坡走去。那里,是我们家的祖坟所在。我知道,父亲终于可以和母亲团聚了。途中,我惊讶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送葬的队伍。他们默默地跟在后面,脸上带着追思和愧疚。
到了坟地,我看着父亲的棺木缓缓被放入墓穴,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强烈的情感。我跪在墓前,泪如雨下。
"爹,您放心走吧。您教导我要厚道,要善良,我都记住了。您的精神会永远活在我心里,活在这个村子里。"
06
葬礼结束后,我站在父母的坟前,看着周围的青山绿水,心中百感交集。我想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为这个村子默默付出的一切。突然,我感觉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
"李子啊,你爹这一走,你以后还回来吗?"身后传来村支书的声音。
我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老人,轻声说道:"叔,我可能不会经常回来了。除了清明节来祭奠父母,我想我再也不会踏足这片土地了。"
村支书叹了口气,拍了拍我的肩膀,没有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
我最后看了一眼父母的坟墓,转身离开。走出几步,我又停下脚步,回头对村支书说:"叔,麻烦您以后多来看看我爹娘。我会定期寄钱回来,请您帮忙打理一下坟墓。"
村支书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照看的。你爹生前对村里人那么好,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转身时,我看到不远处站着几个村民,他们的眼中似乎带着歉意和不舍。我知道,父亲的离去,或许让他们意识到了什么。但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我迈步向村口走去。背后,是我生长的村庄;前方,是我将要继续的人生。我知道,父亲的教诲将会永远伴随着我。他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善良和坚强,这是比任何财富都要珍贵的遗产。
走到村口时,我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阳光下,青山村依旧静谧祥和,炊烟袅袅。但我知道,这里已经不再是我的家了。我的家,是父亲用一生的付出和爱铺就的那条路,那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爹,我走了。"我轻声说道,然后转身,坚定地走向未来。
在我离开的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风中传来的细语,那是父亲的声音:"去吧,孩子。带着我的爱,勇敢地走下去。"
我擦干眼泪,挺直腰板,大步向前。我知道,无论未来如何,父亲的精神都会永远伴随着我,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来源:渝厨子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