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60岁依旧坚持问诊,一天傍晚他被人接走,第二天全村人都哭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08:20 1

摘要:青桥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就像一颗被遗忘在山褶子里的珍珠。从县城到这里,需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路况崎岖,雨天更是难行。也正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青桥村显得格外封闭和宁静。

文:清风唏嘘语

大山深处的青桥村里,有一位已经行医三十五年的老村医。

他的小诊所是村民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也是这个偏远山村与外界相连的生命纽带。

六十岁的年纪,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依旧每天准时出现在那间简陋的诊所里。

村民们不知道的是,在那个看似平常的傍晚,一场改变所有人命运的事情正在悄悄发生。

01

青桥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就像一颗被遗忘在山褶子里的珍珠。从县城到这里,需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路况崎岖,雨天更是难行。也正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青桥村显得格外封闭和宁静。

村子里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村里唯一的医疗点,就是林远山开的那间小诊所。

林远山今年六十岁了,在这个村子里行医已经三十五年。他的诊所就设在自家的两间瓦房里,墙上贴着各种医学挂图,药柜里摆放着常用的药品。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只有一台老式的血压计和一个听诊器。

每天早晨六点,林远山准时起床。他先是在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接着打扫诊所,整理药品。七点钟,诊所准时开门。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三十五年,从未间断过。

这天早晨,阳光刚刚爬上山头,陈婶就拿着药瓶来到了诊所。陈婶今年五十五岁,是村里的热心肠,也是林远山的老病人。她患有高血压多年,需要定期来调药。

“林医生,早啊!”陈婶一进门就热情地打招呼。

“早,陈婶。今天感觉怎么样?”林远山放下手中的活,招呼她坐下。

“昨天晚上有点头晕,不知道是不是药的问题。”陈婶把药瓶放在桌上。

林远山拿起血压计,仔细地给陈婶测量血压。数值有些偏高,他皱了皱眉头,又仔细询问了陈婶最近的饮食和作息情况。

“药量需要调整一下。”林远山走到药柜前,重新配了药,“这几天要少吃盐,多休息。”

陈婶接过药,感激地说:“林医生,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用心给我们看病。村里要是没有您,我们这些老人可怎么办啊!”

林远山笑着摆摆手:“我还不老,还能干几年呢。只要村里需要,我就一直在。”

陈婶走后,林远山坐在桌前,看着窗外的青山绿水。六十岁的年纪,在城里早就退休了,可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他就是村民们的依靠。

上午九点,小虎的奶奶急匆匆地抱着孩子跑了进来。小虎今年八岁,父母都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林医生,您快看看,小虎从昨天晚上就发烧,一直不退。”奶奶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林远山赶紧接过孩子,用手摸了摸额头,确实烫得厉害。他拿出体温计,给小虎量了体温,三十九度二。

“别急,先给孩子降降温。”林远山一边安慰奶奶,一边给小虎用酒精擦身降温,又配了退烧药。

“今天要多喝水,如果晚上还不退烧,就马上来找我。”林远山叮嘱道。

看着奶奶抱着小虎离开,林远山的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这就是他离不开这个村子的原因,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他。

02

在青桥村,林远山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更是村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生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林医生。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小虎突然高烧不退,体温高达四十度。小虎的爷爷奶奶吓坏了,半夜三更地敲响了诊所的门。

“林医生!林医生!救救小虎!”爷爷的声音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急切。

林远山披着外套就跑了出来,看到小虎浑身发抖,脸色潮红,立刻意识到情况严重。他二话不说,把祖孙三人接进了诊所。

“这是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高热,必须马上处理。”林远山一边给小虎物理降温,一边准备药物。

整整一夜,林远山守在小虎身边,每隔半小时就给他量一次体温,调整治疗方案。爷爷奶奶累得睡着了,他还在那里守着。

直到天亮,小虎的体温才慢慢降下来,脸色也恢复了正常。看着孩子安静地睡着,爷爷奶奶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林医生,您一夜没睡,我们怎么谢您啊!”奶奶拉着林远山的手,哽咽着说。

“这都是应该的,孩子没事就好。”林远山疲惫地笑了笑。

类似的事情,在林远山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村里的老李腰痛严重,不能下地干活。林远山不仅在诊所给他针灸治疗,还专门上门给他做康复指导,教他一些简单的锻炼方法。

有一次,村里的小媳妇翠花怀孕了,产检时发现胎位不正。林远山连夜联系县医院,还亲自护送她去转院。在去县城的路上,他一直守在翠花身边,直到确认母子平安才回来。

村民们都说,有林医生在,就像有了定海神针。不管遇到什么疑难杂症,林医生总能想办法解决。即使解决不了,他也会想方设法联系更好的医院。

王大伯是村里的老支书,也是林远山的老朋友。每次看到林远山忙碌的身影,他都会感慨地说:“远山这孩子,把一辈子都给了咱们村。”

春去秋来,林远山就这样默默地守护着青桥村的每一个人。他的医术越来越精湛,威望也越来越高。村民们遇到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商量。在大家心中,林远山已经不仅仅是个医生,更像是这个村子的守护神。

03

医者仁心,可医者的心里也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孤独和痛苦。

林远山的妻子在十年前因病去世了。那时候,他们的儿子林浩刚刚大学毕业,在省城找了一份工作。妻子临终时,拉着林远山的手说:“远山,咱们这辈子没享过什么福,你一定要把村里的人照顾好。”

从那以后,林远山就一个人住在这个老房子里。房子不大,三间瓦房,其中两间改成了诊所,他自己就住在最里面的一间。

每天晚上,诊所关门后,林远山就会坐在妻子的照片前,跟她说说话。

“秀芳,今天陈婶的血压又有点高,我给她调了药。小虎的感冒好多了,那孩子真机灵。”林远山对着照片轻声说着。

照片中的女人温和地笑着,仿佛在静静地听着他的诉说。

林浩在省城成了家,工作也很忙,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每次打电话,他都劝父亲到城里去享清福。

“爸,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村里受苦。城里医疗条件好,我们也能照顾您。”林浩在电话里说。

“村里人需要我,我不能走。”林远山总是这样回答。

“可是您的身体怎么办?万一有个什么事,村里连个像样的医院都没有。”林浩有些着急。

“我的身体我知道,还能撑几年。”林远山不愿意多说这个话题。

其实,林远山心里也渴望天伦之乐,也想抱抱孙子,享受一下家庭的温暖。可是每当想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他就无法狠心离开。

王大伯经常来找林远山下棋,两个老朋友坐在院子里,一边下棋一边聊天。

“远山,你说咱们这村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王大伯执着棋子,若有所思地说。

“怎么了,大伯?”林远山抬起头看着他。

“年轻人都走了,留下的都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再过十年二十年,这村子怕是要空了。”王大伯的声音里带着忧伤。

林远山沉默了一会儿,说:“只要还有人在,我就不会走。”

“可是咱们这代人走了,这村子真的要散了。”王大伯长叹一声。

夜深人静的时候,林远山常常会想这个问题。他知道村子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守在这里。可是只要还有一天能力,他就要坚持下去。

有时候,看着村里的留守儿童,林远山会想起自己的孙子。城里的孙子不愁吃不愁穿,有最好的教育条件。而村里的孩子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着简朴的生活。

“如果我走了,这些孩子生病了怎么办?”林远山常常这样问自己。

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林远山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一守就是三十五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04

这是一个普通的傍晚,夕阳西下,青桥村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光影中。林远山正在诊所里整理药箱,准备明天要用的药品。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天晚上都要检查一遍药品的存量,确保第二天能够正常接诊。

突然,一阵汽车引擎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这在青桥村是很少见的,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很少有外面的车辆进来。

林远山走到窗前,看到一辆黑色轿车稳稳地停在诊所门口。车子很新,牌照是省城的,一看就不是本地的车。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深色西装的中年男子。男子看起来四十多岁,戴着眼镜,举止文雅,一看就是城里人的装扮。

男子走到诊所门前,礼貌地敲了敲门:“请问,这里是林远山林医生的诊所吗?”

“我就是林远山。”林远山打开门,仔细打量着这个陌生人。

男子恭敬地点了点头:“林医生,有人请您过去一趟。”

“谁要见我?”林远山有些疑惑。他在这个小山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很少与外界有什么联系,更不知道会有什么人专门派车来接他。

“您去了就知道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男子的态度很客气,但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坚决。

林远山心里涌起一阵不安。这种突如其来的事情,让他感到非常陌生和不适应。

“能不能先告诉我是什么事?我这里还有病人要照顾。”林远山试图了解更多的情况。

“林医生,相信我,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时间比较紧急,希望您能配合。”男子的表情很认真。

就在这时,陈婶正好从村里路过,看到诊所门前停着一辆陌生的轿车,还有一个穿西装的人在和林医生说话。她心里有些好奇,也有些不安,就停下脚步远远地观望着。

林远山看了看诊所,又看了看那辆黑色轿车,心里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但直觉告诉他,这可能会改变什么。

“我需要收拾一下。”林远山说。

“请便,我在车里等您。”男子说完,走回了车边。

林远山回到诊所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些常用的物品。他拿起桌上妻子的照片,看了很久,然后轻轻地放回原处。

“秀芳,我不知道这次要去哪里,但我相信不会有什么大事。”他对着照片轻声说道。

锁好诊所的门,林远山跟着那个男子上了车。车子启动了,慢慢地驶离了青桥村。

陈婶看着那辆黑色轿车消失在山路的拐弯处,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她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但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

夜幕降临,青桥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诊所里没有了往日的灯光,显得格外冷清。

05

第二天一早,王大伯像往常一样来到诊所,想找林远山下棋。可是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应声。

“这奇怪了,远山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开门了啊。”王大伯自言自语地说着,又大声喊了几声,还是没有回应。

这时,陈婶也来了,她是来复查血压的。看到王大伯站在诊所门前,她快步走了过来。

“大伯,林医生怎么还没开门?”陈婶问。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远山从来不会这么晚还不开门。”王大伯说着,开始担心起来。

陈婶突然想起昨天傍晚看到的那一幕,赶紧告诉了王大伯:“昨天傍晚,我看到有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诊所门口,还有一个穿西装的人和林医生说话。后来林医生就跟着那个人上车走了。”

“什么?”王大伯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你看清楚了吗?”

“看得很清楚,那辆车很新,牌照好像是省城的。那个人看起来很正式,不像是普通人。”陈婶详细地描述着。

很快,这个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聚集在诊所门前,议论纷纷。

“会不会是林医生的儿子接他享福去了?”有人猜测。

“不对,林医生从来不会不告而别。再说,他儿子要接他,早就接了,怎么会等到现在?”陈婶摇摇头。

“那辆车看起来很正式,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另一个村民担忧地说。

“别胡说,林医生是好人,能出什么事?”王大伯制止了这种猜测,但心里也开始担心起来。

小虎的奶奶也来了,她是专门来给孩子复查的。看到诊所没开门,她急得不行。

“林医生怎么不在?小虎昨天晚上又有点发烧,我正准备来找他看看呢。”奶奶焦急地说。

王大伯拿出手机,拨打林远山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他试了好几次,都是同样的结果。

“这可怎么办?林医生的电话打不通。”王大伯对大家说。

村民们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在这个偏远的山村,林远山就是他们的依靠。现在他突然消失了,大家都感到非常不安。

“要不要报警?”有人提议。

“再等等看吧,说不定林医生明天就回来了。”王大伯说,但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整整一天,诊所的门都是紧锁着的。这在三十五年来从未发生过。村民们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大家都在担心林远山的安危。

夜晚降临,诊所依旧一片漆黑。往日里总是亮着温暖灯光的小诊所,现在显得格外冷清和孤独。

06

没有了林远山,青桥村的村民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个朴实的老医生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第三天一早,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在诊所门前。大家商量着要轮流守在这里,等林远山回来。

“咱们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想想办法。”王大伯说。

“可是咱们能有什么办法?连林医生去哪里都不知道。”陈婶无奈地说。

就在这时,小虎的奶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怀里抱着发烧的小虎。

“各位,快帮帮忙,小虎又发高烧了,没有林医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奶奶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大家围了过去,用手摸摸小虎的额头,确实烫得厉害。可是没有林远山,谁也不敢给孩子用药。

“赶紧送县医院吧。”王大伯说。

“可是去县医院要三个小时,这孩子能撑得住吗?”奶奶更加着急了。

最后,村里几个年轻人开着三轮车,紧急把小虎送到了县医院。来回六个小时,等回到村里时,天都黑了。

小虎虽然退烧了,但这件事让村民们更加意识到林远山的重要性。

第四天,陈婶的血压又升高了。平时都是林远山给她量血压,调整药物。现在没有了林医生,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在家里干着急。

“我这血压高得头都晕了,可是没有林医生,我也不敢随便吃药。”陈婶对邻居说。

村里的老人们大多都有慢性病,需要定期调药。没有了林远山,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要不咱们也去县医院吧。”有人提议。

“县医院那么远,光路费就要花不少钱。再说,县医院的医生也不了解咱们的情况。”陈婶摇摇头。

村民们这才深深地体会到,林远山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了解每个人的病情,知道每个人的体质,更重要的是,他是他们信任的人。

“咱们村要是没有林医生,就像没有了主心骨。”王大伯感慨地说。

村民们开始担心,如果林远山真的不回来了,他们该怎么办?这个偏远的山村,还能维持下去吗?

夜深人静的时候,村民们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林医生到底去哪里了?他还会回来吗?

07

第五天上午,王大伯实在坐不住了。他拿着林远山给他的诊所备用钥匙,决定进去看看,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推开诊所的门,里面的一切都保持着林远山离开时的样子。药柜整整齐齐,桌上的病历本还摊开着,记录着最后一个病人的情况。

王大伯仔细地查看着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当他翻动桌上的文件时,突然发现了一个信封,上面写着“给王大伯”。

王大伯的手微微颤抖着,打开了信封。里面是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上面是林远山熟悉的字迹:

“大伯,如果您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离开了。请不要担心,我可能要去一个地方,处理一些重要的事情。诊所的钥匙您先保管着,如果村里有紧急情况,请联系县医院。我会尽快回来的。对不起,让大家担心了。”

王大伯看到后震惊了。这分明是早有准备的样子,说明林远山知道会有这一天。可是,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他如此神秘?什么样的事情重要到需要他丢下村民们不管?

王大伯拿着信,急忙跑出诊所,召集村民们开会。

“大家都来看看,这是远山留下的信。”王大伯把信递给大家传阅。

村民们看了信,都感到非常震惊。

“林医生早就知道要走?那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陈婶不解地问。

“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大事,不然他不会这样。”有村民猜测。

“会不会是他儿子出了什么事?”另一个人说。

“不对,如果是家里的事,他会直说的。”王大伯摇摇头。

大家议论纷纷,但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最终,王大伯提议:“要不咱们报警吧,让警察帮忙找找。”

“报警会不会不太好?万一林医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陈婶有些犹豫。

“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咱们总得知道他到底怎么样了。”王大伯说。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远远地又传来了汽车引擎声。大家都紧张地望向村口,心里既期待又担心。

08

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又出现了,这次下来的不是那个穿西装的陌生人,而是林浩。

林浩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脸色凝重,眼眶有些红肿,一看就是刚刚哭过的样子。

村民们立刻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询问林远山的情况。

“小浩,你爸怎么样了?”

“林医生在哪里?”

“他什么时候回来?”

面对村民们急切的询问,林浩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各位叔叔阿姨,我爸他...”

他停顿了很久,似乎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才继续说道:“我爸被查出了胰腺癌晚期,医生说只有三个月时间了。”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村民们都愣住了。胰腺癌,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几乎等于是绝症。

陈婶最先反应过来,她捂着嘴巴,眼泪就流了下来:“怎么会这样?林医生平时看起来好好的啊!”

“不可能,林医生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得这种病?”王大伯也不敢相信。

林浩擦了擦眼泪,继续说:“其实,我爸早就知道自己的病情了。三个月前在县医院体检时就发现了异常,但他一直瞒着大家,坚持给村里人看病。”

村民们更加震惊了。三个月前,林远山就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但他居然一声不吭,继续为大家服务。

“那天晚上接他的,是省城肿瘤医院的专家。我爸本来拒绝治疗,他说要把最后的时间留给村里。但专家说,如果立即手术,还有一线希望。”林浩的声音越来越哽咽。

“我爸考虑了很久,最终答应去试试。但他有一个条件...”林浩停顿了一下。

“什么条件?”王大伯急忙问。

林浩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继续说道:“我爸的条件是,如果手术失败,他要回到村里,在这里度过最后的时光。如果手术成功,他也要回来继续当村医,直到真的干不动为止。”

听到这话,村民们的眼泪都流下来了。即使在生死关头,林远山想的还是村民们,想的还是这个小诊所。

“手术进行了八个小时,很成功,肿瘤完全切除了。但医生说还需要后续的化疗,才能彻底康复。”林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欣慰。

“那太好了!”陈婶激动地说,“林医生没事就好!”

“可是我爸坚持要回来,他说不能让村民们担心。他要亲自告诉大家实情,让大家放心。”林浩说着,向车的方向看了看。

这时,村民们才注意到,车里还坐着一个人。

车门慢慢打开,林远山从车里走了出来。虽然瘦了很多,头发也白了不少,但精神还算不错,那双温和的眼睛依然充满了光芒。

看到林远山平安归来,村民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纷纷哭了起来。但这不是悲伤的眼泪,而是激动和庆幸的眼泪。

“林医生!”小虎挣脱奶奶的手,跑过去抱住了林远山的腿,“林爷爷,我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林远山弯下腰,摸了摸小虎的头,眼中也含着泪水:“小虎,林爷爷回来了,以后还会给你看病的。”

陈婶走到林远山面前,哽咽着说:“林医生,您怎么不早说呢?吓死我们了。这几天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小虎发烧都得送县医院。”

“对不起,让大家担心了。”林远山歉意地说,“我本来想着,如果手术不成功,就不告诉大家了,省得让大家伤心。”

王大伯走过来,用力地拍了拍林远山的肩膀:“老林,你这个糊涂蛋!有病为什么不说?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不能一起承担?”

“是啊,林医生,您把我们当什么了?”其他村民也纷纷说道。

看着村民们真诚的关怀,林远山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流了下来。

09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青桥村,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到了诊所门前。老人、妇女、孩子,还有一些正在田里干活的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赶了过来。

大家围着林远山,都哭了。这是发自内心的眼泪,是对一个好人平安归来的喜悦,也是对他三十五年来无私奉献的感动。

“林医生,您这些年太辛苦了!”

“林医生,您一定要好好养身体!”

“林医生,我们不能没有您!”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内心的感激和关爱。

小虎的奶奶拿出家里的鸡蛋,非要给林远山补身体。陈婶跑回家,端来了刚刚煮好的鸡汤。其他村民也纷纷回家拿东西,有的拿米,有的拿面,有的拿菜,都要给林医生补养身体。

“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些东西我不能要。”林远山推辞着。

“您就别推辞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王大伯说,“这些年您为村里付出了这么多,现在该轮到我们照顾您了。”

村民们纷纷表示,要凑钱给林医生治病。

“林医生,您治病需要多少钱,我们大家一起凑。”

“对,咱们村虽然穷,但林医生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我家里有点积蓄,先拿出来给林医生用。”

看着村民们朴实的面孔,听着他们真诚的话语,林远山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就是他三十五年来舍不得离开的原因,这里有最纯朴的民风,有最真挚的感情。

“谢谢大家,真的谢谢大家。”林远山哽咽着说,“能为你们服务,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林浩站在一旁,看着这感人的一幕,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父亲的选择,理解了父亲对这个村子的深厚感情。

夕阳西下,青桥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不同的是,诊所里又亮起了温暖的灯光,村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又回来了。

10

一个月后,青桥村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省里得知了林远山的感人事迹后,决定在青桥村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卫生所,配备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并派遣年轻的医生来协助工作。

卫生所很快就建成了,设备齐全,条件比原来的小诊所好了很多。林远山成了卫生所的顾问,继续为村民们看病,但工作量大大减轻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林浩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他辞去了省城的工作,回到村里协助父亲管理卫生所。

“爸,我要学会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林浩对父亲说。

林远山欣慰地笑了:“孩子,你能这样想,我就知足了。”

新来的年轻医生叫张明,是医学院刚毕业的研究生。他技术精湛,但对村民们的情况不太了解。林远山就手把手地教他,告诉他每个村民的身体状况和用药习惯。

“陈婶的血压比较特殊,用常规的降压药效果不好,得用这种配方。”

“小虎这孩子体质偏弱,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剂量。”

“老李的腰痛是老毛病了,针灸配合理疗效果最好。”

张明认真地学习着,他被林远山的专业精神深深感动了。

村民们也逐渐接受了张明,但他们最信任的还是林远山。

“年轻医生技术好,设备也先进,但还是林医生最了解我们的身体。”陈婶笑着说。

林远山的身体在逐渐恢复中。定期的化疗让他有些疲惫,但精神状态还不错。他有了更多时间陪伴村民,也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配合治疗。

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青桥村的希望。年轻的医生来了,儿子也回来了,卫生所的条件改善了,村民们的医疗保障更好了。

“看来,青桥村不会散了。”林远山对王大伯说。

王大伯点点头:“是啊,有了这些年轻人,咱们村就有希望了。”

黄昏时分,林远山坐在卫生所门前,看着远山如黛,夕阳如血。村里的孩子们在门前玩耍,年轻的父母们从外地打工回来了,村子里重新有了生机。

林浩走到父亲身边,父子俩静静地看着这个美丽的山村。

“爸,您后悔过吗?在这里守了三十五年。”林浩问。

林远山摇摇头:“不后悔。能为这里的人做点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价值。”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您舍不得离开这里。”林浩说。

“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守护这里的人,你的使命是把这份守护传承下去。”林远山欣慰地说。

夜幕降临,卫生所里依然灯火通明。有村民来看病,林远山和张明一起接诊。林浩在一旁学习着,准备接过父亲的衣钵。

三代人,三种传承,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续写着医者仁心的故事。

来源:美妆前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