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第一作者发顶刊(IF=48.1)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15:11 1

摘要: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葛省波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CS Nano》(五年影响因子16.2)发表了题为“Frontier in Advanced Luminescent Biomass Nanocomposites for Surface Ant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葛省波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CS Nano》(五年影响因子16.2)发表了题为“Frontier in Advanced Luminescent Biomass Nanocomposites for Surface Anticounterfeiting” 的综述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康雪莲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葛省波副教授为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王奎研究员、英国诺森比亚大学Ben Bin Xu讲席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Xuehua Zhang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葛省波副教授近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五年影响因子48.1)上发表了题为“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 and their derivatives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的论文。最近,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影响因子20.3)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rogress in advanced MOF-derived materials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的综述论文。点击阅读:

南京林业大学蒋剑春院士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IF=40.4)发表研究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第一作者发顶刊(IF=48.1),又以通讯作者在顶刊(IF=20.3)发表论文

生物质基发光纳米复合材料凭借其可再生性、生物相容性及环境友好特性,近年来成为信息安全与防伪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综述系统阐述了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核心作用,重点解析了生物质材料的发光机制:通过纳米技术与界面工程策略,成功开发出具有高发光效率、稳定性的新型生物质基发光材料。研究特别聚焦于三类关键生物质源材料——纤维素纳米晶体、木质素及壳聚糖——在发光材料制备中的核心作用,并深入探讨了表界面工程对材料性能的优化路径。

文章创新性地将生物质碳点合成技术与发光防伪系统集成,系统梳理了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前瞻性地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防伪材料设计中的应用潜力,指出未来研究需突破绿色合成工艺、性能优化及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瓶颈。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非常规发光材料创新方法,将加速开发兼具高性能与生态友好特性的生物质基防伪解决方案,为构建可持续发展新型防伪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本成果不仅为生物质纳米材料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系统性理论框架,更通过跨学科研究范式推动了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对促进绿色防伪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来源:莱娜探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