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人陪儿子高考,自己考了650分,名牌大学狂打他200个电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08:19 1

摘要:有些人用一辈子去完成一个梦想,有些人用一个决定改变两代人的命运。

文:清风唏嘘语

有些人用一辈子去完成一个梦想,有些人用一个决定改变两代人的命运。

当高考的铃声响起,考场里坐着的不只是十八岁的青春,还有三十五岁不甘平凡的倔强。

这是一个母亲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选择与牺牲的故事。

01

五月的清晨,超市还没什么顾客。沈知予站在收银台后面,机械地整理着零钱。手机突然响了,是儿子的班主任林老师。

“沈女士,墨辰最近的状态很不好。”林老师的声音里带着担忧,“这次模拟考,他掉到班里三十多名了。”

沈知予的手一抖,硬币洒了一地。她顾不上捡,急忙请了假往学校赶。

学校办公室里,许墨辰低着头坐在角落。看到母亲进来,他的肩膀微微一颤。

“墨辰这孩子平时挺努力的,就是最近压力太大。”林老师推了推眼镜,“已经连续一个星期失眠了。”

沈知予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许墨辰的头发有些油腻,眼圈发黑,整个人瘦了一圈。

回家的路上,母子俩都没说话。经过小区楼下的便利店,沈知予停下脚步:“进去买点东西吧。”

她挑了两瓶牛奶,又拿了几包儿子爱吃的饼干。结账的时候,许墨辰突然开口了:“妈,要是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沈知予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考不上就考不上,妈养你。”

“可是......”

“没有可是。”沈知予打断他,“天塌下来有妈顶着。”

晚上十一点,许墨辰的房间熄了灯。沈知予躺在自己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她翻身坐起,借着窗外的路灯看着墙上那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十七岁的她,穿着高中校服,笑得灿烂。那时候她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所有人都说她能考上好大学。可是一场意外的怀孕,让一切都变了。

她拿起手机,在搜索框里输入“成人高考”。页面慢慢加载出来,她一条条地看着报名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她喃喃自语。

窗外传来夜鸟的叫声,沈知予关掉手机,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心里生根发芽。

第二天早上,她比平时起得更早。给儿子做好早餐后,她翻出了压在箱底的高中毕业证。证书的边角已经有些发黄,但上面的字迹还很清晰。

“妈,你在看什么?”许墨辰端着碗走进来。

“没什么。”沈知予赶紧把毕业证塞回去,“快吃饭,要迟到了。”

送走儿子后,沈知予给超市主管打了个电话:“王姐,我今天有点事,能不能晚点去?”

“行吧,别太晚。”电话那头传来不太高兴的声音。

沈知予换上最正式的衣服,深吸一口气,朝教育局走去。

02

教育局的大厅里人不多。沈知予在咨询窗口前站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走过去。

“您好,我想问一下成人高考的事。”

工作人员抬起头,是个年轻姑娘:“成人高考要到十月份,现在还早呢。”

“不是,我想问......”沈知予咬了咬嘴唇,“我能不能参加六月的普通高考?”

年轻姑娘愣了:“您多大了?”

“三十五。”

“三十五?”姑娘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引来旁边几个人的目光。她压低声音,“您确定要参加普通高考?那可是和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一起考啊。”

沈知予点点头:“我高中毕业,有毕业证。”

姑娘翻了翻文件:“按规定,您这种情况确实可以以社会考生身份报名。不过......”她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没什么。”姑娘拿出一张表格,“您填一下这个。”

沈知予接过表格,手有些发抖。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她一项项填着,填到报考类别时停住了。

“理科。”她在方框里打了个勾。

交表的时候,姑娘又问了一遍:“您真的想好了?三十五岁参加高考,压力会很大的。”

“我想好了。”沈知予的声音很坚定。

办完手续出来,阳光有些刺眼。沈知予眯着眼睛看了看时间,赶紧往超市跑。

“知予,你怎么才来?”方姨正在整理货架,看到她进来松了口气,“主管刚才还问你呢。”

“路上堵车。”沈知予撒了个谎。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沈知予没有马上回家。她绕道去了新华书店,在高中教辅区转了很久。

“阿姨,您是给孩子买书吗?”售货员走过来。

沈知予脸一红:“是,是的。”

她挑了几本基础的复习资料,结账时心疼地看着收银条。这些书花了她小半个月的饭钱。

回到家,许墨辰正在做题。沈知予把书藏在卧室,若无其事地去做饭。

“妈,今天的菜怎么这么少?”吃饭时,许墨辰发现桌上只有两个素菜。

“最近菜价涨了。”沈知予夹了块土豆给他,“多吃点,正长身体呢。”

晚上,等儿子睡下后,沈知予轻手轻脚地拿出复习资料。借着台灯的光,她翻开了数学书。

“设函数f(x)=......”

这些符号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十八年了,她已经忘记了大部分知识。她拿起笔,一点点地推导。

凌晨两点,她才合上书。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她不敢熬太晚。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白天上班,晚上陪儿子学习,深夜自己复习。沈知予感觉自己像个上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也不能停。

“知予,你最近怎么总是无精打采的?”方姨关心地问。

“可能是没休息好。”沈知予打了个哈欠。

“你看你,眼圈都黑了。”方姨凑近看了看,“是不是为了孩子高考操心?”

沈知予笑了笑,没有回答。

03

时间进入五月中旬,离高考只剩不到一个月。

许墨辰的状态有所好转,每天按时作息,认真复习。沈知予看在眼里,既欣慰又焦急。她自己的复习进度太慢了,很多知识点都理解不了。

一天晚上,许墨辰做完题,准备去倒水。经过母亲房间时,他发现门缝里透出灯光。

“妈还没睡?”他轻轻推开门。

沈知予正趴在桌上写着什么,听到声音慌忙合上本子:“墨辰,你怎么还没睡?”

“我渴了,来倒水。”许墨辰注意到桌上的草稿纸,“妈,您在做什么?”

“看看你们的复习资料,了解一下现在都考什么。”沈知予把书往身后藏了藏。

许墨辰没有多想,倒完水就回房了。可是躺在床上,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母亲最近确实很奇怪,经常对着手机发呆,还买了很多本子。

第二天是周末,许墨辰起得比较晚。他听到客厅有动静,悄悄走出去,看到母亲正在背英语单词。

“abandon,放弃...ability,能力......”

许墨辰愣在原地。母亲为什么要背高考词汇?

“墨辰,你醒了?”沈知予发现了他,赶紧把书合上。

“妈,您......”

“我就是随便看看。”沈知予站起来,“早饭在锅里,快去吃吧。”

许墨辰心里充满疑惑,但看母亲不愿多说,也就没有追问。

沈知予的压力越来越大。上班时她总是心不在焉,好几次找错钱,被顾客投诉。

“沈知予,你来我办公室一下。”主管的脸色不太好看。

办公室里,主管把一张纸推到她面前:“这是这个月你的差错记录,整整八次!”

沈知予低着头不说话。

“你最近到底怎么了?”主管的语气缓和了一些,“是家里有什么事吗?”

“对不起,王姐。”沈知予深吸一口气,“我儿子马上高考了,我有点......”

“哦,原来是这样。”主管点点头,“可以理解。这样吧,这个月就不扣你奖金了,但是你得打起精神来。”

“谢谢王姐。”

从办公室出来,沈知予去了洗手间。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圈乌黑,脸色憔悴。她用冷水洗了把脸,强打起精神回到收银台。

午休时间,她躲在仓库里做数学题。一道三角函数题难住了她,她算了半个小时也没算出来。

“沈知予!”主管的声音突然响起。

她吓了一跳,手里的笔掉在地上。

“你在干什么?”主管走近一看,脸色变了,“你在做高中数学题?”

沈知予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你不会是......”主管瞪大了眼睛,“你要参加高考?”

事已至此,沈知予只能点头承认。

主管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你这是何苦呢?三十五岁了,就算考上又能怎样?”

“王姐,求求您,别告诉其他人。”沈知予恳求道,“就一个月,高考后我一定好好工作。”

主管看着她,眼神复杂:“行吧,但是不能再影响工作了。”

晚上回到家,沈知予疲惫地靠在沙发上。许墨辰端了杯水给她:“妈,您最近太累了。”

“没事。”沈知予接过水杯,“你复习得怎么样?”

“还行,最近模拟考都在520分左右。”

“不错。”沈知予欣慰地笑了,“保持住,一定能考个好大学。”

许墨辰坐到她身边:“妈,其实我不在乎考什么大学,只要您开心就好。”

沈知予鼻子一酸,抱住儿子:“傻孩子。”

夜深了,沈知予继续她的复习。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历史年代......这些知识像潮水一样涌来,她拼命地想要抓住每一个。

04

2024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

凌晨四点,沈知予就醒了。她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心跳得飞快。

五点整,她起床开始准备早餐。煮粥、煎蛋、蒸包子,每一样都做得格外用心。

“妈,今天的早餐好丰盛。”许墨辰揉着眼睛走出来。

“高考第一天,吃好点。”沈知予把一个煮鸡蛋放到他面前,“吃完我送你去考场。”

“不用了吧,学校安排了校车。”

“我想送你。”沈知予的语气不容拒绝。

七点半,母子俩出门了。沈知予的包里装着两张准考证,一张是儿子的,一张是她自己的。

市一中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家长。横幅、标语、加油声,整个街道都沸腾了。

“妈,我进去了。”许墨辰深吸一口气。

“去吧。”沈知予拍拍他的肩膀,“正常发挥就好。”

看着儿子的背影消失在考场入口,沈知予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社会考生的入口在学校的侧门,相对冷清许多。

“准考证、身份证。”保安例行检查。

沈知予递过证件,手微微颤抖。

“您是考生?”保安惊讶地看着她。

“是的。”

保安多看了她几眼,最后还是放行了。

考场在教学楼的五楼。沈知予走进教室,里面已经坐了一些考生。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复读生,看到她进来,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把准考证放在桌角。旁边的男生忍不住问:“阿姨,您也来高考?”

沈知予点点头,没有多说。

八点半,监考老师开始发试卷。当答题卡发到手里时,沈知予的手抖得厉害。她深呼吸了几次,才稳定下来。

“考生们注意,现在开始答题。”

铃声响起,沈知予拿起笔,在答题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语文考试还算顺利。作文题目是“时间的礼物”,她想到了自己和儿子这十八年的点点滴滴,笔下生情,写得很投入。

十一点半,考试结束。沈知予急忙收拾东西,赶到儿子的考场外等候。

“妈,您怎么来了?”许墨辰看到她有些意外。

“担心你啊。”沈知予自然地接过他的文具袋,“考得怎么样?”

“还可以,作文写的是时间。”

“巧了,跟妈想的一样。”沈知予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赶紧转移话题,“饿了吧?咱们去吃饭。”

下午是数学考试。这是沈知予最担心的科目。

拿到试卷,她先浏览了一遍。选择题还好,大题就有些吃力了。她咬着笔杆,一步步地演算。

最后一道大题,她实在做不出来,只能写了个解题思路。交卷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数学考得不理想。

走出考场,她的脚步有些沉重。

“沈女士?”一个声音叫住了她。

她回头,是林老师。

“林老师,您怎么在这?”沈知予心里一紧。

“我来接几个复读的学生。”林老师打量着她,“您这是......”

沈知予知道瞒不住了:“我也参加高考了。”

林老师震惊地看着她:“您......为什么?”

“就是想试试。”沈知予低声说,“麻烦您先别告诉墨辰。”

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05

高考第二天,理科综合和英语。

中午考完理综,许墨辰说要去上厕所。他记得社会考生的考场就在附近,心里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去看看那些“大龄考生”。

他沿着走廊慢慢走,经过一间间教室。走到尽头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靠在墙上。

那人低着头,嘴里念念有词。许墨辰走近了些,听到她在背化学方程式。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这声音......许墨辰猛地抬起头,看清了那人的脸。

“妈?!”他震惊地叫出声。

沈知予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看到儿子站在面前,她的脸瞬间变得惨白。

“墨辰,你...你怎么在这?”她的声音在颤抖。

“我来上厕所。”许墨辰呆呆地看着她,“妈,您......您也在考试?”

走廊里很安静,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脚步声。母子俩就这样对视着,谁都没有说话。

“妈,您为什么不告诉我?”许墨辰的声音里带着颤音,“您为什么要瞒着我?”

沈知予靠在墙上,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气:“我......我只是想试试。”

“试试?”许墨辰的眼圈红了,“您知道我这些天有多担心吗?我以为您生病了,我以为......”

“对不起。”沈知予低下头,“我不该瞒着你。”

“您准备了多久?”

“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许墨辰喃喃重复着,“难怪您最近总是很累,难怪您要背单词......”

铃声响了,提醒考生准备进场。

“快去考试吧。”沈知予推了推他,“别耽误了。”

“妈......”

“去吧,考完再说。”

许墨辰一步三回头地走了。沈知予看着他的背影,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下午的英语考试,许墨辰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他的脑海里全是母亲靠墙背书的样子。那么疲惫,那么努力,那么......让人心疼。

他想起这段时间母亲的种种异常:深夜的灯光、藏起来的书本、日渐憔悴的面容......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也在准备高考。

三十五岁,十八年没有碰过课本,却要和他们这些天天学习的学生一起考试。许墨辰无法想象母亲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交卷的时候,他匆匆检查了一遍就出去了。他要去找母亲。

社会考生的考场还没有交卷。许墨辰站在走廊里等着,透过窗户,他看到母亲正在认真答题。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她的侧脸上。这一刻,许墨辰觉得母亲是那么美,那么勇敢。

考试结束,沈知予走出来,看到儿子在等她。

“考完了?”她问。

“嗯。”许墨辰点头,“妈,我们回家吧。”

回家的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直到进了家门,许墨辰才开口:“妈,您为什么要参加高考?”

沈知予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很久:“十八年前,我因为怀了你,放弃了高考。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年我参加了高考,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您......”

“我不后悔生下你。”沈知予打断他,“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我只是想证明一下,三十五岁的我,还能不能追回十七岁的梦想。”

许墨辰的眼泪掉了下来:“妈,对不起。”

“傻孩子,你有什么对不起的。”沈知予抱住他,“是妈妈对不起你,不该瞒着你。”

06

高考结束后的日子过得很慢。

许墨辰变得格外体贴,每天早上都会给母亲做早餐,晚上陪她散步。他不再问母亲考得怎么样,只是默默地陪伴。

沈知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班、买菜、做饭,仿佛那场考试只是一个梦。只有方姨偶尔会关心地问一句:“知予,你那个事怎么样了?”

“还不知道呢。”沈知予总是这样回答。

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一大早,许墨辰就守在电脑前。沈知予给他泡了杯牛奶:“别紧张,正常发挥的话应该没问题。”

“妈,您不查吗?”

“等你查完我再查。”

上午十点,查分系统开放。许墨辰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点击查询。

页面加载了几秒钟,成绩出来了:语文115,数学108,英语118,理综182,总分523。

“523分!”许墨辰兴奋地跳起来,“妈,我考了523分!”

“不错不错。”沈知予也很高兴,“比预期的要好。”

“妈,该您了。”许墨辰让出位置。

沈知予坐到电脑前,手放在键盘上,却迟迟没有动作。

“妈?”

“我......我有点紧张。”沈知予深呼吸。

“没事的,不管多少分,您都是最棒的。”许墨辰握住她的手。

沈知予点了点头,输入自己的信息。

点击查询。

等待。

页面刷新。

一个数字出现在屏幕上:650。

“什......什么?”沈知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650分?!”许墨辰也震惊了,“妈,您考了650分!”

沈知予又刷新了一次页面,数字没有变化。真的是650分。

“这怎么可能......”她喃喃自语。她以为自己能考500分就很不错了,650分,这个分数连她年轻时都不敢想。

“妈,您太厉害了!”许墨辰激动地抱住她,“650分啊!能上清华北大了!”

沈知予还在发呆。她点开详细成绩:语文128,数学135,英语142,理综245。

每一科都这么高?她反复确认了好几遍,确实没有看错。

下午两点,沈知予的手机响了。

“您好,请问是沈知予女士吗?”

“是的。”

“我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老师,看到您的高考成绩非常优秀,想问问您有没有意向报考我们学校?”

沈知予愣住了:“清华?”

“是的。以您的分数,我们可以提供很好的专业选择。”

挂了电话,手机又响了。

“您好,我是北京大学招生办的......”

“您好,我是复旦大学招生办的......”

“您好,我是浙江大学招生办的......”

一个下午,电话就没有停过。到了晚上,许墨辰帮她统计了一下,接了将近两百个电话,全国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打来了。

“妈,您要火了。”许墨辰拿着手机给她看,“已经有媒体在报道了。”

果然,新闻已经出来了:

“35岁母亲陪儿子高考,考出650分高分”

“十八年后重返考场,单亲妈妈创造奇迹”

“名校抢人大战,清华北大都想要这位特殊考生”

沈知予看着这些标题,还是觉得不真实。

晚上,林老师来了。

“恭喜您,沈女士。”林老师笑着说,“650分,真的很了不起。”

“谢谢。”沈知予有些不好意思。

“我来是想问问,您打算报哪所学校?”

“我......”沈知予看了看儿子,“我还没想好。”

许墨辰突然说:“妈,您应该去最好的学校。”

“可是......”

“没有可是。”许墨辰学着她的语气,“您值得最好的。”

这天晚上,沈知予失眠了。她想着那些名校的邀请,想着可能的未来,心里既兴奋又不安。

第二天,媒体蜂拥而至。记者们都想采访这位“高龄高分考生”。沈知予推掉了大部分,只接受了本地电视台的一个简短采访。

“请问您为什么会想到三十五岁参加高考?”

“为了圆一个梦。”沈知予对着镜头说,“也为了告诉儿子,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采访播出后,沈知予彻底出名了。她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曾经放弃梦想的人。

许墨辰的同学们都来祝贺:“墨辰,你妈妈太牛了!”

小雨也发来消息:“阿姨真的好厉害,我妈妈看了新闻都哭了。”

看到这些,许墨辰心里充满了骄傲。他的母亲,那个在超市收银的普通女人,创造了一个奇迹。

07

第三天早上,林老师又来了。这次她的表情有些凝重。

“沈女士,有件事我必须告诉您。”

“什么事?”沈知予有种不好的预感。

林老师拿出手机,打开一个网页:“您看看这个。”

那是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首页有一条醒目的公告:

“关于2024年高考成绩复核情况的通报”

沈知予接过手机,往下看。在一长串名单中,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经复核,考生沈知予(准考证号240671893)的成绩存在录入错误。原始成绩为:语文108分,数学95分,英语122分,理综170分,总分495分。系统显示的650分为工作人员录入失误。现予以更正,并向该考生致歉。”

看到这里,沈知予整个人都震惊了。

手机从她手里滑落,掉在地上。

“495分......”她喃喃地重复着这个数字。

原来,那个让所有人惊叹的650分,只是一个错误。她的真实成绩只有495分。

“那些大学的电话......”沈知予突然想起这两天接的那些电话。

“恐怕都要收回了。”林老师叹了口气,“我也是刚刚看到这个通报,马上就来告诉您了。”

许墨辰这时从房间出来:“妈,林老师,你们在说什么?”

沈知予和林老师对视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墨辰,你妈妈的成绩......”林老师犹豫着。

“怎么了?”许墨辰预感到不对。

沈知予深吸一口气:“儿子,妈妈的650分是系统录错了。真实成绩是495分。”

“什么?”许墨辰愣住了。

他拿过林老师的手机,仔细看了那份通报。看完后,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怎么会这样......”他握紧了拳头。

“没事的。”沈知予反而平静下来,“495分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

“可是那些大学......”

“本来也不是属于我的。”沈知予摸了摸儿子的头,“别为妈妈难过。”

林老师走后,家里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那些前两天还热情邀请的大学,一个接一个地打来电话,委婉地表示“由于成绩有误,之前的邀请作废”。

网上的风向也变了。

“原来是个乌龙,白激动了。”

“495分,这水平也就一般吧。”

“35岁了才考这点分,还不如不考。”

许墨辰看着这些评论,气得浑身发抖:“这些人懂什么!妈妈18年没学习了,一个多月能考495分已经很了不起了!”

“别看了。”沈知予关掉电脑,“别人怎么说不重要。”

晚上,沈知予做了一桌子好菜。

“妈,您心情还好吗?”许墨辰担心地问。

“当然好。”沈知予笑着给他夹菜,“虽然没有650分,但是妈妈完成了高考,圆了自己的梦。”

“妈......”

“而且啊,495分也能上大学呢。”沈知予眨了眨眼睛,“到时候咱们母子俩一起上大学,多有意思。”

看着母亲的笑容,许墨辰的心里五味杂陈。

08

七月,填报志愿的时间到了。

许墨辰的523分可以报一所不错的一本大学。他选了省内的一所理工大学,离家不远,方便照顾母亲。

“你应该报更好的学校。”沈知予说。

“这个就很好。”许墨辰坚持,“而且离家近。”

沈知予的495分,选择就少多了。她填了一所本地的学院,虽然不是名校,但能圆她的大学梦就够了。

八月中旬的一天,许墨辰收到了快递。

“妈,我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他兴奋地喊。

沈知予放下手里的活,走过来:“快打开看看。”

许墨辰撕开信封,抽出通知书。可是看清上面的内容后,他愣住了。

“怎么了?”沈知予问。

“这......这不是我报的学校。”许墨辰把通知书递给她。

沈知予接过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某某大学(985工程重点大学)。

“怎么可能?”许墨辰翻来覆去地看,“我没报这个学校啊,我的分数也不够啊。”

沈知予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可能是......可能是......”

“妈,您是不是知道什么?”许墨辰察觉到了异常。

沈知予沉默了一会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儿子,妈妈要告诉你一件事。”

那是一份协议书。许墨辰接过来细看,越看越震惊。

原来,在650分乌龙事件后,有一所985大学的招生老师私下找到了沈知予。

“沈女士,虽然您的真实分数没有达到我们的录取线,但是您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那位老师说,“我们愿意提供一个特殊的机会。”

“什么机会?”

“您儿子的分数,加上我们的一些特殊政策,可以被我们学校录取。条件是,您放弃今年继续求学的机会。”

沈知予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她偷偷帮儿子改了志愿。

“妈,您......”许墨辰看完协议,眼眶红了。

“傻孩子。”沈知予笑着说,“妈妈的大学梦,就让你替我去实现吧。”

“可是您呢?您不是一直想上大学吗?”

“谁说我不能上了?”沈知予神秘一笑,又拿出一本书,“看,自考教材。我已经报名了,用四年时间,我也能拿到本科文凭。”

许墨辰再也忍不住,抱着母亲哭了起来。

九月初,送儿子去学校的那天,沈知予帮他整理行李。

“到了学校好好学习,别辜负这个机会。”

“妈,我会的。”许墨辰郑重地点头。

火车站,离别的时刻到了。

“妈,等我放假就回来看您。”

“好。”沈知予笑着挥手,直到火车消失在视线里。

回到家,沈知予坐在书桌前,打开了自考教材。窗外阳光正好,她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生活恢复了平静。沈知予依然在超市工作,只是现在工作台旁边多了一本书。休息的时候,她就拿出来看几页。

方姨说:“知予,你可真是不服输。”

“人活着,总得有点奔头。”沈知予笑着回答。

晚上,许墨辰会跟她视频。

“妈,我们学校真的很好,谢谢您。”

“谢什么。”沈知予嗔怪道,“好好学习就是对妈妈最大的感谢。”

“妈,您的自考复习得怎么样?”

“挺好的。等你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也能拿到毕业证了。”

母子俩都笑了。

那场轰动一时的“650分乌龙”渐渐被人遗忘,沈知予也不再是新闻人物。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为儿子撑起了一片天空。

故事还在继续,梦想还在路上。

来源:美妆前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