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益合生·科创前沿月刊》不仅是一本电子刊,更是机构发声的思想阵地!创新火种的传播平台!战略推进的舆论引擎!· 强化思想引领,传播科学理念;· 激发创新思维,点燃智慧火花;· 推动技术转化,服务人类健康;· 弘扬科学精神,洋溢生命情怀。一一题记
蒋经韬 武汉望湖斋
2025/9/2日凌晨
《千益合生·科创前沿月刊》不仅是一本电子刊,更是机构发声的思想阵地!创新火种的传播平台!战略推进的舆论引擎!
· 强化思想引领,传播科学理念;
· 激发创新思维,点燃智慧火花;
· 推动技术转化,服务人类健康;
· 弘扬科学精神,洋溢生命情怀。
一一题记
9月1日,收到陈院士发来的《企业月刊》电子刊创刊号。鲜红的封面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横滑翻页”的交互方式也符合现代阅读习惯,整体初步印象良好。在进一步细读和思考后,我认为其在科学传播体系的构建、品牌专业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在契合“两院一中心一园区”战略定位方面,仍有值得深化与提升之处。现从以下方面提出个人的思考与建议:
本刊应立足于分子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前沿,紧密结合“生物农业创新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生物技术转化中心与合成生物产业园”(即“两院一中心一园区”)的战略架构,确立以下四项核心宗旨:
· 强化思想引领,传播科学理念;
· 激发创新思维,点燃智慧火花;
· 推动技术转化,服务人类健康;
· 弘扬科学精神,洋溢生命情怀。
其具体价值可延展为三个维度:
1. 信息集成与沟通平台
电子刊应系统整合“两院一中心一园区”在科研突破、项目进展与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关键动态,设立如“关键进展”“项目深一度”等栏目,使其成为内部协同和外部传播的核心节点,提升信息的透明度与传播效率。
2. 品牌与科研形象塑造
通过融合企业视觉标识与科学元素的设计语言,展现千益合生严谨、创新、国际化的机构形象。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有助于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树立高端、专业的品牌认知。
3. 知识沉淀与行业共享
内容不仅应反映最新科研动态,还应沉淀为机构知识资产。通过对前沿研究、技术报告与创新实践的系统记录,推动内外部知识循环与能力共建,强化我们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引领作用。
刊名重塑:突出科学性与战略导向
原刊名《企业月刊》未能充分体现机构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的聚焦与高度。建议更名为《千益合生·科创前沿月刊》,其中:
· “千益合生”明确主体身份,
· “科创前沿”凸显对科研创新与尖端探索的追求,
· 整体命名契合“两院一中心一园区”以科技驱动产业变革的使命。
设计升级:融合科学气质与现代美学
1. 色彩系统:在现有红白主色调基础上,引入企业辅助色,并于地图元素、标题级差处作点缀性应用,增强专业层次感与视觉记忆。
2. 图形元素:世界地图可叠合分子结构、细胞图谱等生物元素,抽象化表达全球视野与行业属性;底部曲线建议施以渐变,增强动态与精致感。
3. 文字排版:增强中英文字体的科学感与现代性,优化字距与层级排版,提升标题与导读信息的逻辑结构和阅读舒适度。
4. 品牌标识:适度放大并优化“ChiyoBiosyn”标识的版面位置,强化品牌识别与国际形象。
栏目重构:对接“两院一中心一园区”战略框架
建议将栏目设置与总体规划紧密挂钩,强化内容与战略的协同性:
· 将“创始刊”更名为“启航号”,喻义事业全新出发;
· “发刊词”调整为“战略视角”,凸显顶层设计与格局;
· 原有栏目优化如下:
· “核心突破” → “科研前沿”,聚焦两院重大成果;
· “现场直击” → “创新现场”,突出中心与园区实践;
· “科技瞭望” → “领域洞察”,涵盖行业趋势与战略思考;
· “项目解剖” → “项目解码”,强调技术转化与路径分析。
《千益合生·科创前沿月刊》不仅是一本电子刊,更是机构发声的思想阵地、创新火种的传播平台和战略推进的舆论引擎。我们将全力办好此刊,做好系统性、多层次、高立意的宣传倡导,为加快实现“两院一中心一园区”的宏伟蓝图摇旗呐喊、凝聚共识!让我们以科学为炬,照亮前行之路;以创新为帆,推动事业远航;以生命为名,谱写健康新篇!
来源:蒋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