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1901 年 12 月 10 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______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______,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完成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
A.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表彰在科学与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改编自《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B. 这位科学家在量子物理领域颇有建树,其研究成果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改编自《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C. 学校仲裁委员会对学生纠纷的处理公平公正,得到师生一致认可。
D. 他在演讲中渗透着对家乡的热爱,话语真挚,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备选词语:颁发、遗嘱、建树、巨额、渗透、拨款)
①1901 年 12 月 10 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______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______,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②诺贝尔基金会管理着诺贝尔留下的______资金,每年从基金收益中______,用于诺贝尔奖的奖金发放与相关活动组织。(改编自课文)
③在科学领域,只有长期深耕、不断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______;而和平事业的推进,更需要爱心与责任______到每一个行动中。(改编自课文)
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一篇______(体裁),选自 1901 年 12 月 11 日的《》,客观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关键信息,是新闻 “用事实说话” 的典范。
②新闻的 “五结构” 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本文导语部分交代了______、地点、颁奖机构、事件核心(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背景部分补充了______(人物)的遗嘱内容,解释了诺贝尔奖的设立缘由与奖项设置。
③诺贝尔奖的创立者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______,最初设立的奖项包括物理学奖、______、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1969 年新增经济学奖。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______,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 射线;(化学奖),他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______(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主体)
③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红十字会;______,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主体)
④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发,______,授予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背景)
⑤诺贝尔奖的奖金总额为______,它由诺贝尔基金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构成,从诺贝尔基金成立以来,奖金数额逐年增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背景)
A. 标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简洁明了,点明事件(颁发诺贝尔奖)与特殊性(首届),概括新闻核心内容。
B. 导语是开头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交代了通讯社、时间、地点、颁奖方、事件,总领全文。
C. 主体部分按 “奖项分类” 依次介绍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的获奖者及贡献,详略得当,信息准确。
D. 课文没有背景和结语部分,仅通过导语和主体呈现颁奖信息,结构不够完整。
A. 时间:1901 年 12 月 10 日(颁奖时间)、“过去的一年里”(获奖者贡献的时间范围)
B. 地点:斯德哥尔摩(颁奖地点,路透社发电地点)
C. 人物:瑞典国王、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颁奖方),伦琴、居里夫妇等(获奖者)
D. 事件的结果: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所有奖项均由欧洲科学家获得
A. 文中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发” 是新闻背景,交代了诺贝尔奖的颁发依据与负责机构。
B. 背景中 “诺贝尔基金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构成奖金”,解释了奖金的来源,增强新闻的透明度与可信度。
C. 课文背景部分仅补充了遗嘱内容,未提及诺贝尔奖的意义,略显单薄。
D. 背景的加入让新闻不仅报道 “颁发了什么奖”,还解释 “为什么颁发”“由谁颁发”,丰富了新闻内容。
A. “首次颁发” 中 “首次” 明确强调这是诺贝尔奖的第一次颁发,体现事件的特殊性,避免歧义。
B.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中 “卓有成就” 准确概括获奖者的贡献程度,既肯定成果,又不夸大。
C. “诺贝尔奖的奖金总额为 3100 万瑞典克朗” 中 “3100 万” 是精确数字,体现新闻 “用事实说话” 的原则,不可修改。
D.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中 “从即日起” 界定时间范围,明确遗嘱生效与颁奖的关联,语言严谨。
A. 课文通过客观报道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展现了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B. 报道中列举各领域获奖者的贡献,体现诺贝尔奖 “表彰杰出贡献” 的核心宗旨。
C. 课文仅关注颁奖过程,未提及诺贝尔奖对后世的影响,主题不够深刻。
D. 作为首届诺贝尔奖的报道,课文为后续诺贝尔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历史记录价值。
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 “主体” 部分,完成题目。
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 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①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 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提示:从语言准确性、结构角度分析)
②授奖仪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提示:从时间、地点表述的精准性分析)
(3)选段中介绍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的内容与其他奖项相比,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4 分)三、语言赏析(15 分)1.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9 分,每题 3 分)(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2)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3)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2. 结合课文,说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作为新闻,其语言有哪些鲜明特点(6 分)四、拓展阅读(10 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 10 月 7 日电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 7 日宣布,将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 “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卡罗琳医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朱利叶斯和帕塔普蒂安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感知热、冷和机械刺激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治疗慢性疼痛等疾病的新药奠定了基础。朱利叶斯于 1997 年发现了一种对辣椒素敏感的蛋白质 TRPV1,这种蛋白质能感知疼痛和高温;帕塔普蒂安则在 2010 年发现了感知机械压力的 Piezo 通道蛋白,这些发现共同构建了人类触觉与温度感知的分子基础。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托马斯・佩尔曼表示,两位科学家的研究 “改变了我们对感官如何工作的理解”,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研究领域,未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据悉,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为 1100 万瑞典克朗(约合 760 万元人民币),将由两位获奖者平分。授奖仪式将于 12 月 10 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1. 对比《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与《2024 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说说两者在报道内容与语言风格上的异同(4 分)2. 两篇新闻都提及 “奖金数额”,请分析这一内容在两篇文中的共同作用(6 分)五、微写作(10 分)请模仿《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新闻写法,写一则 200 字左右的校园 “年度优秀学生” 颁奖新闻。
要求:①包含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②结构完整(标题、导语、主体,可含简要背景);③语言简洁、准确,体现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1)①bān ②zhǔ ③jiàn ④é ⑤zhòng ⑥shì ⑦shèn ⑧zhà ⑨méng ⑩bō(每空 0.5 分,共 5 分)
(2)①颁发 ②遗嘱 ③建树 ④巨额 ⑤仲裁 ⑥逝世 ⑦渗透 ⑧炸药 ⑨联盟 ⑩拨款(每空 0.5 分,共 5 分)
(1)D(“渗透” 指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用于形容 “演讲中蕴含情感” 不恰当,可改为 “饱含”,3 分)
(2)①颁发 遗嘱 ②巨额 拨款 ③建树 渗透(每空 1 分,共 5 分)
(1)①新闻(消息) 路透社 ②标题 时间 诺贝尔 ③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化学奖(每空 0.5 分,共 4 分)
(2)①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 ②荷兰的范托夫 德国的贝林 ③法国的帕西 ④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⑤3100 万瑞典克朗(每空 1 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共 8 分)
二、课文理解(20 分)1、(1)D(课文背景部分交代遗嘱、颁奖机构、奖金来源,结语隐含 “诺贝尔奖的持续影响”,结构完整,2 分) (2)D(和平奖获得者迪南是瑞士人、帕西是法国人,并非 “所有奖项均由欧洲科学家获得”,且贝林等是科学家,普吕多姆是文学家,2 分) (3)C(背景中 “表彰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暗含诺贝尔奖 “推动人类进步” 的意义,2 分) (4)C(“3100 万瑞典克朗” 是首届奖金数额,体现准确性,但新闻中的精确数字需根据实际情况表述,并非 “不可修改”,2 分) (5)C(课文虽未直接提及后世影响,但 “首次颁发” 本身已暗示其历史意义,主题深刻,2 分)
2、(1)介绍首届诺贝尔奖各奖项的获奖者及贡献,同时说明诺贝尔奖的颁发依据、机构与授奖仪式安排(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采用 “国家 + 人名(奖项)+ 贡献” 的统一句式,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发现了 X 射线”“卓有成就” 等表述精准概括贡献,不夸大、不遗漏,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与客观性(2 分,意思对即可) ②“每年于 12 月 10 日” 明确授奖频率与固定日期,“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 解释日期的特殊意义;“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 明确两个授奖地点,信息完整,避免模糊,体现新闻的严谨性(2 分,意思对即可)
(3)特点:除介绍获奖者姓名、贡献外,还补充了和平奖获得者的具体行动时间(如迪南 “1864 年建立红十字会”),其他奖项仅简要说明贡献(2 分);原因:和平奖的贡献与 “具体组织建立” 相关,补充时间能更清晰体现其历史价值,同时与其他科学、文学领域的 “研究成果” 类贡献形成区分,让信息更贴合奖项特点(2 分,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赏析(15 分)1、(1)运用新闻导语的标准格式(通讯社 + 时间 + 地点 + 事件),开篇即明确核心信息,简洁有力,符合新闻 “快速传递关键内容” 的要求,奠定客观报道的基调(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对即可)
(2)运用分类表述(分领域介绍获奖者)、近义词区分(“卓有成就”“颇有建树”),前者让信息条理清晰,后者避免语言重复,同时精准匹配不同领域的贡献特点(科学领域用 “卓有成就”,文学领域用 “颇有建树”),体现语言的精准性(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对即可)
(3)运用补充说明(括号内 “瑞典 3 个、挪威 1 个”),明确 “4 个机构” 的具体分布,避免歧义;重复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强化颁奖的合法性与依据,增强新闻的可信度(3 分,答出手法及效果,意思对即可)
2、①准确严谨:如 “1901 年 12 月 10 日”“3100 万瑞典克朗”,时间、数字表述精准;“首次”“卓有成就” 等词界定清晰,无模糊表述(2 分);②客观中立:仅陈述颁奖信息与获奖者贡献,不加入主观评价(如不赞美获奖者 “伟大”,仅用 “颇有建树” 客观概括),体现新闻的客观性(2 分);③简洁条理:主体按 “奖项” 分类介绍,句式统一(如 “国家 + 人名 + 贡献”),语言凝练,无冗余信息,符合新闻 “高效传递信息” 的需求(2 分);④信息完整:补充背景(遗嘱、颁奖机构),让读者不仅知 “然”,更知 “所以然”,体现新闻的完整性(答出三点即可,需结合课文例子,意思对即可)
四、拓展阅读(10 分)1、①相同点:均客观报道诺贝尔奖颁发信息(获奖者、贡献、颁奖机构),语言准确简洁,符合新闻体裁特征(2 分);②不同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所有奖项,侧重 “首次” 的历史意义;《2024 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仅聚焦单一奖项,侧重 “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如 “为开发新药奠定基础”)(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体现真实性:明确的奖金数额是具体事实,符合新闻 “用事实说话” 的原则,增强报道的可信度(2 分);②展现奖项价值:奖金数额的公布,从侧面体现诺贝尔奖的权威性与影响力(2 分);③提供完整信息:奖金是颁奖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及数额能让新闻内容更完整,满足读者对 “奖项细节” 的了解需求(2 分,意思对即可)
五、微写作(10 分)评分标准:
内容(4 分):①包含六要素(时间:如 “12 月 28 日”;地点:如 “学校礼堂”;人物:颁奖方 “校领导”、获奖者 “10 名优秀学生”;起因:“表彰年度优秀”;经过:“颁奖仪式流程”;结果:“获奖者获证书与奖金”),信息完整(2 分);②主体补充获奖者特点(如 “学业优异、志愿服务突出”)或颁奖流程(如 “校长致辞、颁奖、获奖者代表发言”),内容具体(2 分);
结构(3 分):①标题明确(如 “我校 2024 年度优秀学生颁奖仪式举行”),概括核心事件(1 分);②导语简洁(如 “本报讯(记者 八年级 3 班 李阳)12 月 28 日下午,我校 2024 年度优秀学生颁奖仪式在礼堂举行,10 名学生获此殊荣”),交代核心要素(1 分);③主体衔接导语,逻辑清晰(1 分);
语言(3 分):①简洁准确,无口语化表达(2 分);②客观中立,不加入主观赞美(如不写 “他们是最棒的”,仅写 “他们在学业与品德方面表现突出”)(1 分)。
(示例:# 我校 2024 年度优秀学生颁奖仪式举行
本报讯(记者 八年级 2 班 王萌)12 月 28 日下午 3 时,我校 2024 年度优秀学生颁奖仪式在学校礼堂举行,校领导为 10 名获奖学生颁发证书与奖金。
本次优秀学生评选依据 “学业成绩、志愿服务、品德表现” 三项标准,经班级推荐、学校审核确定获奖者。其中,九年级 1 班张宇因 “年级排名前十且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200 小时” 获选,八年级 4 班刘佳则以 “学科竞赛获奖与班级管理贡献” 入选。校长在致辞中强调 “优秀是责任与坚持的结果”,鼓励全体学生以获奖者为榜样。据悉,获奖名单已在学校官网公示,颁奖奖金来源于学校专项奖励基金。)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