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咸阳上班族之间的一个“万能”称呼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0 04:17 2

摘要:刚在咸阳工作时,我忽然发现,同事之间的称呼蛮有趣的。只要不是面对领导,普通员工之间都称呼对方“姓+师”,比如“王师”、“张师”、“李师”。再后来,工作时间一久,原来在咸阳一些年代久一点的企业、公司里,这种称呼已经延续了好多年。

刚在咸阳工作时,我忽然发现,同事之间的称呼蛮有趣的。只要不是面对领导,普通员工之间都称呼对方“姓+师”,比如“王师”、“张师”、“李师”。再后来,工作时间一久,原来在咸阳一些年代久一点的企业、公司里,这种称呼已经延续了好多年。

在咸阳本地方言里,“师”会读成si,轻声,老师会念成“lao(四声) si(轻声)”。而在我们之前的单位里,大伙相互称呼起来,可谓si、si不停。

其实,初入职场时,同事之间如何正确称呼,有阵子蛮困扰我的。对有头衔的,可以x总、x经理、x主任地称呼,当然在不清楚职位时,叫错也是蛮尴尬的,于是有人见谁都直呼“总”,这多少会让对方觉得谄媚。

当然,对初入职场的小辈,谁还没有过被直呼了许多年的“小王、小张”,哪怕“小王、小张”已经成家当了爸妈,在年龄和职位面前,还会被叫着像依然长不大的“小王、小张”。

其实,职场中人,最常对接的,是年龄各不相同、职位相差不大的平行同级。所以,如何方便、正确地称呼这些同事,才是一种技巧甚至一门学问。

当然,有人会选择“x哥、x姐”这样听起来亲近一点的叫法。但在并不熟络的同事之间,我是觉得这种叫法有几分油腻。甚至你要是在搞不清对方年龄的前提下,尤其是女同事,还贸然叫人家一声“姐”,那对方估计会在心底问候你几句。相信我,没多少女士喜欢“姐”这个叫法。

但“师”不会,同类的还有“工”这个称呼。听起来,都带点知识分子的文雅气质。可能,这两个字听起来跟“老师”、“工程师”贴近。

不过相比较起来,“工”的叫法比较受行业限制,一般制造业、IT等行业比较通用。但“师”不会,我理解成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像被称呼为“老师”的,不一定要求对方必须是老师,也可以是培训师、编辑、作者等等,一切跟文化、传播、传承搭边的从业者,都不会拒绝被别人称呼一声“老师”。

其实在咸阳工作久了,我了解到,早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咸阳有很多制造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纺织类轻工业,同事之间都习惯如此称呼。潜移默化中,这种叫法就成为这座城市间,许多人之间默契的称呼。

再后来,这些企业的员工们或退休或转岗,或者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后辈分散在各个行业岗位,他们又把这种习以为常的称呼带到了新的单位,哪怕它是服务业、餐饮业、工程单位甚至各类五花八门的行业。

而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哪怕是外地人来咸阳务工的,相信也有过不知如何恰当称呼同事的困扰。好了,听身边同事都“张si、王si”地叫着,也就自如地切换着喊一声“X 师”,职场上的“入乡随俗”这就平稳落地了。

来源:谝咸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