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一炮轰”施肥法,即将小麦整个生育期所需肥料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土壤,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尽管这种施肥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却依旧深受部分农户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小麦“一炮轰”施肥法的弊端及其能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一炮轰”施肥法,即将小麦整个生育期所需肥料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土壤,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尽管这种施肥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却依旧深受部分农户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小麦“一炮轰”施肥法的弊端及其能够普遍应用的原因。
一、小麦“一炮轰”施肥法的弊端
(一)肥料利用率降低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着明显差异。苗期小麦生长缓慢,需肥量较少;而在拔节至孕穗期,小麦生长迅速,对养分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一炮轰”施肥法在前期提供了过量的养分,小麦无法充分吸收利用,这不仅导致肥料浪费,还可能引发小麦徒长,造成茎秆细弱。到了小麦生长后期,土壤中的养分供应又难以满足其需求,出现脱肥现象,影响小麦的灌浆和籽粒饱满度。尤其是氮肥,其易随降水、灌溉流失,进一步降低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二)倒伏风险增加
若基肥中氮肥比例过高且一次性施入,小麦苗期极易出现旺长情况。旺长的小麦茎秆节间伸长,细胞壁变薄,机械组织发育不良,茎秆细弱,抗倒伏能力下降 。后期在遭遇风雨等恶劣天气时,倒伏的风险显著增加,而倒伏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同时也增加了收割难度和成本。
(三)对土壤条件要求严苛
“一炮轰”施肥法仅适用于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在这类土壤中,肥料能够被较好地吸附和保存,缓慢释放养分,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然而,若在沙质土壤中使用,由于沙质土壤颗粒较大,孔隙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肥料易随水渗漏,无法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持续提供充足养分。此外,当土壤肥力过低时,一次性施肥也难以满足小麦全生育期的养分供应,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四)受气候因素影响大
小麦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复杂多变。若遇到持续干旱,土壤中的肥料无法有效溶解,小麦根系难以吸收养分;而暴雨天气则可能引发肥料大量流失,导致土壤中养分含量急剧下降,使得养分释放与小麦需肥节奏严重不匹配,极大地影响施肥效果,进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二、小麦“一炮轰”施肥法普遍应用的原因
(一)节省人力成本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日益减少,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一炮轰”施肥法只需在播种前一次性完成施肥操作,无需在小麦生育期内多次追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对于一些家中劳动力不足或外出务工的农户来说,这种施肥方式极为便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节约时间成本
传统的分次施肥需要农户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关注施肥时间,多次进行田间作业,这不仅耗费时间,还可能因农事繁忙而错过最佳施肥时机。而“一炮轰”施肥法在播种时一次性完成施肥,节省了后续追肥所需的时间,使农户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农事活动或非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三)简化施肥操作
对于一些缺乏专业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农户来说,复杂的施肥技术难以掌握。“一炮轰”施肥法操作简单,农户只需在播种前按照一定的施肥量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即可,无需考虑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差异和追肥时机,降低了施肥技术门槛,便于农户接受和应用。
(四)肥料技术发展
近年来,肥料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逐渐普及。缓控释肥能够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缓慢释放养分,延长肥料的有效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炮轰”施肥法前期养分过剩、后期养分不足的问题 。这些新型肥料的出现,为“一炮轰”施肥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的施肥效果,提高了农户采用这种施肥方式的积极性。
(五)产量表现尚可
在一些土壤肥力较好、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的地区,即使采用“一炮轰”施肥法,小麦也能获得相对不错的产量。对于这些地区的农户来说,“一炮轰”施肥法在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同时,产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简单高效的施肥方式 。此外,部分农户种植小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口粮需求,对产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一炮轰”施肥法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产需求,也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麦“一炮轰”施肥法虽然存在肥料利用率低、倒伏风险增加、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高的弊端,但因其在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简化施肥操作、有新型肥料技术支持以及在部分地区产量表现尚可等方面的优势,在当前农业生产中仍被普遍应用。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小麦品种特性,合理选择施肥方式,优化肥料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