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印资本能否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06:30 5

摘要:《印度快报》8月29日发表题为《印资本能否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评论认为,印资本本身存在结构性问题,且印私人投资恐长期表现出低风险偏好、低信心、低领导雄心等负面特质,这或进一步阻碍印经济发展。本文作者普拉塔普·巴努·梅塔(Pratap Bhanu Meh

《印度快报》8月29日发表题为《印资本能否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评论认为,印资本本身存在结构性问题,且印私人投资恐长期表现出低风险偏好、低信心、低领导雄心等负面特质,这或进一步阻碍印经济发展。本文作者普拉塔普·巴努·梅塔(Pratap Bhanu Mehta)系《印度快报》特约编辑。

截至2025年7月23日印度市值前十强企业。图源:Forbes India

长期以来,印在信贷、物流、能源、反腐败等多方面的经商环境已有所改善,但私人投资仍未回升。一方面,印官方或美化本土商业环境,而商界领袖出于顾虑往往不敢公开直言。另一方面,除少数超大财团外,印多数私营资本恐缺乏全球竞争力,难以吸引商业投资。总体看,其根本问题在于印资本本身存在结构性缺陷。

从历史维度看,印资本主义主要起源于商业阶层,高度擅长套利而非自身建设。印企长期依赖信贷体系汲取资源,却未能将其充分转化为自身生产能力。经济自由化后,印本土资本集中加剧,安巴尼(Ambani)和阿达尼(Adani)等集团在垄断地位日益巩固,不仅扭曲了国内市场竞争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印在地缘政治中的脆弱性。然而,印寡头或并未带动印科技走向世界前列,而本土商界也普遍缺乏对其开展系统批判的能力。

金融文化方面,印金融界深受套利或各类投机行为主导,并未致力于投资世界级产品建设。印资本更倾向于从股市、金融工程、短期投机获取快速回报,而非长期投资于人力资本积累。印企长期通过压制工人议价能力降低成本,却忽视技能培训与工人素质提升,一度致印基础建设等多个领域长期发展滞后。

媒体与舆论方面,印商界专注虚假民族主义和社群主义叙事,这可能损害其长期利益。印商界本可以推动媒体发挥监督作用、促进市场问责、政策优化,从而助力资本主义良性发展。然而,在政治目的与党派斗争的驱动下,印商界往往受民粹主义裹挟,进一步阻碍理性经济决策的形成。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