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桂平石龙,罗秀和象州石龙,罗秀引出的张冠李戴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20:57 2

摘要:名字这东西,有时候挺容易让人头大。谁能想到,走南闯北一辈子,总会有“同名同姓”的尴尬事儿落到地方身上?今天咱们说的,不是哪个老王家孩子取错了名字,而是广西这一带,一到民国,碰上了头疼的地名重名——偏偏有些地名,还连故事都跟着打了个照面,弄得谁是谁都闹不清。

名字这东西,有时候挺容易让人头大。谁能想到,走南闯北一辈子,总会有“同名同姓”的尴尬事儿落到地方身上?今天咱们说的,不是哪个老王家孩子取错了名字,而是广西这一带,一到民国,碰上了头疼的地名重名——偏偏有些地名,还连故事都跟着打了个照面,弄得谁是谁都闹不清。

你别说啊,在过去,交通闭塞,最多小道上来个驮队,村头晒谷,人一辈子跑不出百里地。地名重个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可时间一进民国,电报线拉得噼啪作响,消息像打水漂,谁还敢糊涂?发封公文,收信人叫“永宁县”的,北边南边贵州河南一堆“永宁”排队候着,难不成靠邮差猜心思?这下可好,一纸行政命令下来,县一级的同名地儿,得改个遍。但羊肠小路下那一摊村庄镇子,名字没人管,也懒得全改。

要说中国地大物博,连起名字也跟下棋似的,碰上“凤凰镇”——打保票,各省你一处他一方,广西、广东、重庆,甚至海南岛儿上,哪个地方都炸出一个“凤凰镇”。可真正稀罕的,是连着两个相邻县,还各自杵着一对孪生镇名:就拿桂平和象州这俩兄弟县来说吧,石龙、罗秀,这“两龙两秀”,各自都有,听起来跟绕口令似的。

表面不打架,里头却暗流涌动,尤其一说起这些地方的老故事。前阵子想好好扒一扒“桂平罗秀当铺”的来龙去脉。谁知网上看稿子,看着看着耳朵嗡起来。按理说是桂平的故事,可怎么感觉讲的那地儿,河流铺陈、地形地貌,全然对不上自家村子的门道?心里犯嘀咕,怎么总觉得自个儿的记忆和文章里的事搭不上边。

左查右查,才发现,邻居象州也有个罗秀,同样有个当铺故事。往深了比,嘿,俩镇的“当铺楼遭炮火”,年份一样、情节雷同,仿佛印章下的双胞胎。再看网上谁都照搬照抄,桂平的成了象州的,象州的洗把脸又成了桂平的,这下大家都蒙了。

回头一想,其实,这两个当铺楼的故事各有缘由。象州这边,1945年春节刚过,日军从礼教方向扑来。想过河,民团士绅们,十来号人背着老式火枪,死守当铺楼。你才几步,民团扛不住,但日军也被打得缩头。后来日军火炮一开,楼西头被炸塌,整个镇子都记下了这笔账。

桂平的罗秀,也没能幸免。同年春日,日军兵分路自罗播平合蓬塘而来,把炮口对准当铺楼,结果楼的西北角“啪”的一下塌了。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两镇的故事,一不留神就掺到一起。

其实真正的分水岭,也简单。象州的罗秀确实有河,桂平那边则是陆地,地理上一对比,可就明白是哪桩是哪桩。可是网上的文字漂流得快,也没人细究,于是百科里你抄我,我转你,弄得正经想听真事的后来人,甚有睁眼瞎的无奈。

说起当铺楼的出身,桂平的建楼是卢李两家望族集资,时间大致在清末民初。象州那座嘛,传闻始于广东商人乱世避难所,待世事安稳,老板们重回广东,只留下一栋“身世复杂、人事已非”的古楼。两个故事,流传地界不同,瓦片下藏着的亲缘则无人说得完。

其实桂平、象州,不光当铺楼“串门”,连米粉都能边吃边吵。桂平的罗秀米粉,八十年代还被央视专门拍过,说是“米粉荡秋千”,一时间吹遍大江南北。可一街之隔的象州罗秀,其米粉一样地道,各自为王。外人一提罗秀米粉,未必分得清是桂平家的还是象州的。你说这口味有啥差?家里老人会说,米香、粉韧、汤底厚,都是各自有自信。但在地域名气上一较真,桂平稍出风头罢了。

本地“烂熟于心”的地名,在外人眼里常常云里雾里。像象州的石龙、罗秀,在明清史书上早有记载,乾隆年间的《象州志》里就点名道姓。水陆交通一便利,石龙圩成了方圆四县的集散地,热闹到号称“桂中商埠重镇”。后来,上世纪五十年代行政重组,象州、武宣合并成石龙县,那会儿县府还设在石龙镇。再往后三十年,行政区重拆,石龙县撤销,县府又分回象州和武宣,那也没能抹去石龙的旧阵势。

桂平的往事,更讲究深远。石龙这地,自秦汉时期就归在武平县,传说秦军南下,两路人马一支水上,一支穿瑶山而出,全都扯到今日石龙的历史脉络。明清之际,这里更是个“以圩兴市”的地标。至于罗秀,更是唐武德年间开了罗绣县,历史里伸出许多影响很远的支脉,如今镇上老街曲折依旧,尽览南区集市的昔日光景。

到头来,地名重了,往事乱了,倒也成了一桩趣事。有时候,一个张冠李戴的笔误、口误,反倒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梳理脚下的这片土地。你琢磨历史,也像炒菜添佐料,有些误打误撞的小插曲,反倒加了点滋味。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那些年守楼、守镇、守着米粉案板的人,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或许他们并不在乎外人记得清楚不清楚,倒是我们后人,见着这些层层叠叠的故事,忍不住咂摸一口,既觉可笑,又觉亲切。这大约就是地方史,最有“人味”的地方吧。

要说这地名“撞衫”,有的人嫌麻烦,有的人却觉得,这正是历史留给小地方的“彩蛋”。你呢,会不会对着地图发呆,想去亲自摸一遍这两个罗秀的当铺楼?没准,下次你路过,也会忍不住找找,那块楼角,到底是被谁的炮弹削掉的。

来源:阶上攀登迈向高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