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武胜,“枫”景动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3:31 1

摘要:原来,业主林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土地租金,又因与村民沟通三言两语不合,致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接诉后,武胜县法院驻综治中心调解员耐心当好“和事佬”,重建双方合作关系,成功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感谢调解员的耐心调解,解决了困扰我们许久的烦心事。”近日,武胜县某乡镇22户村民拿到拖欠多年的土地租金,高兴地说道。

原来,业主林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土地租金,又因与村民沟通三言两语不合,致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接诉后,武胜县法院驻综治中心调解员耐心当好“和事佬”,重建双方合作关系,成功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这是武胜“一站式”解纷服务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武胜规范运行人民调解组织362个,调解员队伍达1512人,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家库84人、镇村纠纷调处指导员340名,成立“赵忠工作室”“文世海个人调解室”等个人品牌调解室4个;各级综治中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超过3.4万件,成功率99.63%,武胜县综治中心先后荣获广安市“十佳基层政法单位”“12345热线办理工作先进集体”“满意度典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阵地建设 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1月13日,记者来到武胜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看到,群众接待大厅窗明几净、干净整洁;指挥中心总平台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实时查看辖区重点交通路段、场所的视频监控画面。

“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了网格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12345政务热线服务中心等工作机构职能。”武胜县综治中心主任杜小虎说,作为武胜基层治理的“智慧大脑”,这里归集了“诉求渠道畅通、网格信息收集、热线事项办理、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防范化解”等职能,构建起监控“一屏看”、诉求“一号呼”、数据“一网联”、信息“一格采”、事件“一网办”、纠纷“一站解”治理新格局,实现群众诉求问题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乡镇,武胜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能”建设思路,高标准建成23个乡镇综治中心,规范设置“一厅六室”,整合辖区“两所一庭”、多元化解、信访维稳、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开展“一站式”解纷服务,就地化解率99%以上。

而村(社区)则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打造聚集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五老乡贤等群防群治力量的“最前线指挥中心”,发挥“一中心一辅警”、村警务助理、包联干部、“红袖章蓝马甲”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及时发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县级全域统揽、乡镇注重实战、村(社区)深耕服务,县乡村三级权责清晰、层级明确、上下联动。“这样一来,解决问题就‘一竿子’到底。”武胜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勇说。

多元共治 更多的“平安在身边,满意在心间”

如何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武胜用“64331”工作法作出回答。

以“六”为例,即武胜印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管理办法》,综合运用“上级部门交办、群众诉求反映、驻镇单位交换、乡镇内部收集、村级中心上报、网上平台反馈”六个渠道,多维度全方面收集汇总群众的意见诉求、矛盾纠纷问题、网络舆情、治安风险隐患等信息,打造信息诉求“集散地”。

“四三三”则指常态化运行“定期会商、定期例会、定期分析、定期联席”四类研判机制,对汇集信息多层次分析研判,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反馈;将问题诉求、矛盾纠纷等按事件轻重缓急、化解疑难程度、纠纷双方当事人数等情况分为“一般性问题、疑难类问题、重大类问题”三个类别,推动群众反映问题快速有效解决,锻造问题处置“指挥所”。充分利用“电话督办、视频督办、现场督办”三种督办方式跟踪问效,督促事项快速办理,落地落实管理责任,构建跟踪问效“管理站”。

乐善镇某合作社因发展现代农业种养项目,与村民产生合同纠纷。收集信息后,乐善镇综治中心与当地人民法庭、政府等共同分析研判,将此纠纷定为疑难类问题。在多方推心置腹交流、释法明理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在落实层面,乐善镇综治中心每周通过电话督办,最终在3个月后成功引进新业主,促使项目顺利推进。

如何避免问题反弹复发?武胜对各类交办问题和群众诉求,通过电话和入户等方式统一回访,并根据回访情况,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实行“一事一评”。截至目前,武胜县通过闭环回访,建设群众满意“服务点”,成功实现诉求“百分百”回访,群众满意度99%以上。

“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综治中心集中受理、统一分流、全程跟踪、闭环运转运行机制,发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功效,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总量下降,诉讼案件总量下降,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武胜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勇说道。

来源:川法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