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王勇教授团队:氢键交联制备超强韧自修复聚氨酯

B站影视 2025-02-24 19:33 1

摘要:弹性体的高熵弹性使其具有恢复形状的特点,被广泛用于致动器、软机器人、减震器以及柔性电子等各个领域,然而其退役后回收困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新一代弹性体需要具备高机械性能、耐机械损伤、可自愈合以及可回收等功能。

弹性体的高熵弹性使其具有恢复形状的特点,被广泛用于致动器、软机器人、减震器以及柔性电子等各个领域,然而其退役后回收困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新一代弹性体需要具备高机械性能、耐机械损伤、可自愈合以及可回收等功能。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冰控制界面逐步交联策略,用于制备具有高韧性、可自愈且可回收的水性聚氨酯(WPU)弹性体。该策略主要依赖于利用水的固液相变过程,实现对弹性体制备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控制,进而促进单宁酸(TA)与WPU分子链发生逐步交联。所制备的WPU弹性体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如49.3 MPa的抗拉伸强度、3751%的断裂伸长率、1.03 GJ m-3的超高韧性、~1.9 GPa的断裂真应力、520 kJ m-2的断裂能、455.3 kJ m-2的撕裂能、室温下~90%的自愈合效率(包括应力、应变以及韧性的自愈合效率)、耐化学腐蚀性、宽温和宽频阻尼效应、形状记忆功能以及溶剂和热压可回收性。本工作所制备的弹性体在从国防军工、民用运输、精密制造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1. (a)固体冰中有序的分子排列;(b)液态水中的随机分子排列;(C)冰融化过程的分子排列;(d)和(e) TA和冰封TA在不同融化阶段的FT-IR光谱;(f) TA与WPU界面逐步交联示意图。

图2. (a)弹性体的FT-IR光谱;(b)、(c)、(d) WPU、对照样和WPU- TA47%在C=O拉伸振动区的FT-IR光谱;(e)通过DMA获得的弹性体的Tg;(f)弹性体TGA曲线;(e) WPU-TA弹性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 (a) 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b) 弹性体相应的抗拉强度、断裂应变和断裂韧性; (c-g) WPU-TA47%弹性体的缺口拉伸试验曲线、穿刺试验曲线、穿刺后的拉伸试验曲线、撕裂试验曲线和搭接剪切粘接试验; (h) WPU-TA47%弹性体浸泡HCl溶液和饱和NaCl溶液7天后干燥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i) WPU-TA47%弹性体能够举起相当于自身重量约30000倍重量的数码照片。

图4. (a) 弹性体在1 HZ下的tanσ与温度的关系; (a) 不同频率下获得的WPU-TA47%弹性体的tanσ与温度的关系; (c) 将WPU-TA47%弹性体用作缓冲垫以保护掉落的鸡蛋; (d) 阻尼效果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e, f) WPU和WPU-TA47%弹性体在0.166 HZ下的阻尼响应; (g) WPU-TA47%弹性体在0.5 HZ下的阻尼响应; (h) 记录WPU-TA47%弹性体依次恢复形状的数码照片。

图5. (a) 不同温度下愈合后的WPU-TA47%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b) 对应的应力、应变和拉伸韧性的自愈效率;(c-e) WPU-TA47%弹性体的光学显微镜图像:(c) 断裂截面的界面错配,(d) 和(e) WPU-TA47%弹性体近断裂型接触愈合前后;(f) 拉伸至2000%时WPU-TA47%弹性在C=O伸缩振动区域的FT-IR光谱;(g-i) WPU-TA47%弹性的循环拉伸曲线:(g) 在恒定应变为1000%时,(h) 应变增加,(i) 应变减小。

图6. (a) 采用热压技术和溶剂辅助技术对WPU-TA47%弹性体进行回收处理的过程; (b) 采用热压回收得到的WPU-TA47%弹性的应力-应变曲线; (c) 采用溶剂辅助回收技术得到的WPU-TA47%弹性的应力-应变曲线; (d) 将WPU-TA47%弹性与文献报道弹性体的机械性能、自愈合能力和可回收能力进行全面比较。

本工作以“Healable, Recyclable, and Ultra-Tough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Elastomer Achieved through High-Density Hydrogen Bonding Cross-Linking Strategy”为题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2022级博士生吴超群,通讯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化学学院王勇教授。

来源:小材科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