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日讯随着暑假结束新学期的到来,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的情况。如果及早行动,科学、有效地预先干预“开学综合征”,可以协助孩子实现平稳过渡,从而更加从容、自信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日讯随着暑假结束新学期的到来,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的情况。如果及早行动,科学、有效地预先干预“开学综合征”,可以协助孩子实现平稳过渡,从而更加从容、自信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疾病名称,而是学生们在开学后不久出现的一系列明显不适应上学状态的非器质性表现。行为上孩子可能出现不愿上学、写作业拖延、不听指令甚至逃学等表现;心理上的表现包括焦虑抑郁情绪、情绪不稳定、厌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生理上部分孩子会出现非器质性原因的食欲不振、入睡困难、嗜睡疲倦、头晕头痛、腹痛等身体不适表现。
“开学综合征”的易感人群是一部分适应能力较差、内心敏感却经常被批评、遭遇过校园霸凌或是对自己有高要求却达不到预期的学生。宋楚韩建议,家长在育儿过程中要提供一个稳定、支持性的环境,合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在缺爱/孤立型、过度保护型、不稳定型、高压力型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出现“开学综合征”。
如何预防“开学综合征”?
孩子的心理调适
入学前1周——
作息重置:逐步调整起床/入睡时间(每天提前15分钟),避免开学后“生物钟休克”;减少电子屏幕使用,增加阅读、手工等静态活动,帮助大脑进入学习模式;
心理预热:与孩子共读校园主题绘本或观看校园纪录片,激发对校园生活的期待;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课堂互动、交友场景,降低陌生感;
物品赋能:让孩子自主整理书包、挑选文具,赋予“仪式感”以增强掌控力。
入学后1周——
情绪接纳:允许孩子表达紧张或失落(如“我理解你有点害怕,新环境对谁都不容易”);每天放学后预留30分钟“倾诉时间”,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分享(如“今天最开心/意外的事是什么?”);
社交支持:鼓励孩子每天主动结识1名新同学,可通过交换小礼物破冰;与班主任沟通座位安排,优先邻座性格温和的同学。
家长的心理调适
入学前1周——
避免焦虑传染:停止过度强调“开学压力”(如“再玩几天就要受苦了”),改用正向语言(如“你会遇到有趣的新朋友”);整理自身情绪,通过运动、冥想缓解分离焦虑;
家庭会议赋能:共同制定学期目标(如“每周学会3个新单词”),赋予孩子参与感;明确奖惩规则,避免开学后因琐事频繁冲突。
入学后1周——
观察与反馈:记录孩子情绪/行为变化(如食欲、睡眠、社交意愿),每周与教师同步信息;避免“侦探式追问”,用“我注意到你最近常揉眼睛,需要妈妈帮忙吗?”替代“你今天上课认真吗?”;
建立缓冲带:开学初期暂缓兴趣班等额外任务,给予适应期“心理留白”;周末安排家庭户外活动,平衡学习压力。(内容综合:首都教育)
闪电新闻记者 苏佳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