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前半生像地上的影子,你不注意甚至找不到他在哪;可一转身,他居然成了正儿八经的大人物,横空出世。李武就是这样的人物。头三本书里看他,泥鳅一样低调;翻到第四部,才发现,这哥们已经能跟赵红兵、李四这些顶梁柱并列了。讲真的,这种“猝不及防的崛起”,搁是谁也得愣
李武:谁给你的命,谁又能收走
有些人,前半生像地上的影子,你不注意甚至找不到他在哪;可一转身,他居然成了正儿八经的大人物,横空出世。李武就是这样的人物。头三本书里看他,泥鳅一样低调;翻到第四部,才发现,这哥们已经能跟赵红兵、李四这些顶梁柱并列了。讲真的,这种“猝不及防的崛起”,搁是谁也得愣一下:“咋他就窜出来了?”
但最抓马的,还不是李武的翻身仗,而是赵红兵和他两个,居然闹到了兄弟反目,甚至要对着干的地步。你翻前面的故事,并没发现俩人真有啥过不去的事情。李武也不是那种跳脱的性子,见到赵红兵就跟见亲哥似的。一丁点隔夜仇、血海深仇都没有,却到了水火不容?这事儿,要是不隔着几层人情世故,谁也想不通。
细琢磨琢磨,其实像李武这样的人,命运都不是直线走的。他在赵红兵这个结拜圈子里,说难听点,算是边缘人。他和张岳、孙大伟关系好,仨人抱团儿有点小天地。孙大伟嘴甜,会来事儿,谁都能捞个好脸色。张岳那阵,又是狠人又聪明,自带主角光环,想不抢戏都难。可李武,总感觉被晾在外头。聚众吃饭,他总像个借宿的客人;动手打群架,别人奋勇往前,他或退或躲,要么干脆落单。第一回跟铁路那伙干仗,还没怎么着手,反倒被人取笑“打架不行,脑子也平平”,人人要他多练练。
也许受的这些冷眼多了,李武心里总想着要“挤进圈子”,证明自己行。可偏偏进不去。等到后头他和李四开始沾手收古董、甚至摸到盗墓门槛的时候,李四这人稳,不敢越雷池一步,李武却胆子贼大,拉了几个人就下了地,结果消息走漏,被关了七年。
说是七年牢狱之灾,这饭碗谁也不想抢,可这一遭反转,阴差阳错,还真恶补了李武的命。别人都在外面流血死扛,江湖动荡一浪高过一浪,李武却在监狱里混人脉、听典狱长聊大天。你说这玩意是不是老天赏饭吃?站得高不如躲得巧,要不早就半路“被团灭”了。
等监狱大门一开,李武“咯噔”一声重新上线,外面的世界早变了个样:张岳成了当头一霸,赵红兵披金戴银成了大哥,就连老实人孙大伟手下也聚了帮兄弟,个个混出人样。偏偏李武就是会借势,他嘴皮子一溜,牢里把张岳赵红兵的事迹吹得天花乱坠,自己没混成老大倒先混成“老兄弟”,人脉捞了个七七八八。
江湖里过日子,没能力硬拼,就得会衬人势。李武一出来,也不贪大,不冒傻气。他跨着八面玲珑的伞,四处打招呼,有点小资源啥都得蹭一手。你说他没本事吧,人家能抓住机会。比如省里的老大“看走眼”把李武当成当地的二把手,连张岳、赵红兵都要给他点面子,生意也沾了大光。靠着这种模糊的身份,李武到处刷名气,生意火了,钱到手了,脉络铺大了。
可没想到,李武还是个讲义气的。张岳死后,他收养了对方的手下,还对遗孀一口一个“嫂子”地照料。小辈听了都夸他是条汉子。可你琢磨,他这“仗义”,有几分情义,有几分算盘?有时候也真说不清。
赵红兵对李武,心里其实一直有根刺。表面上叫一口“兄弟”,但说白了,是不拿他当自己人看的。你注意点那些细节,赵红兵对张岳、孙大伟,真有什么不满,也就喝顿闷酒,心里咕嘟两句。可对李武,只要不顺心,动脚就踹、动嘴就怼。比如张岳中枪住院那回,李武一嘴叨叨提运输生意的事,赵红兵立马火冒三丈,一脚踹过去。
别人兴许要为大哥找场子,李武反倒自己压住手下:“赵红兵是我老大,别动。”你瞧,这种忍让其实掷地有声,也带点“怂”。可人家不买账还是不买账,该踩你还踩你。外人一看,你们不还是拜把子兄弟吗?饭桌上喝酒、场子里唠嗑,一切和气。可那种表面的和气,就是酒过三巡后,各自忍下来的一口闷气。
兄弟脸上最撕破的一次,其实就在赵红兵孩子满月酒那天。那天赵红兵请了一桌子市里大领导,场面还挺大。结果李武没先和兄弟坐坐,反而先敬了领导,后才回来。在领导桌上混熟,赵红兵心里就不是滋味;再一想,这不就是自己人脉的底线开始被人撬了吗?他能不恼吗?想想吧,一个城市里资源又不是取之不尽,用谁谁都精明。李武敢和领导们混熟,万一以后开发地盘,他再多两张招牌,赵红兵岂不是得让道?
于是满桌的酒气里,赵红兵干脆让小北京上来骂,李武再不吭声,自己又下场骂了一遍。李武咬牙忍了,脸色没变,但那口气,从此就回不去了。面子这东西,说小了是脸皮,说大了是真刀真枪的分界线。
可李武还不是没想和解。后来事情恶化,李四甚至派人暗杀李武——这要是真得手,兄弟情分全砸锅。李武怕了,不想死,也不想翻脸换命,大年三十还设宴求和,把各路大哥全请来,想息事宁人。双方都让了点步子,场面本来能收。
奇就奇在,事情偏偏阴差阳错。袁老三闯了进来,李四酒劲上头,一瓶一瓶往袁老三脑袋上砸,血流一地,满屋子兄弟没一个敢劝。有时候一场失控,就是那种喝高了的气头上制造的。
李武脸上也下不来,掏出枪来威胁。其实也不是想真动手——无非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也给李四找个面子。可赵红兵这会子只当他唬人,就是不出来救场,非要看个“弟弟翻脸”的好戏。那一刻,兄弟面子、仇恨和自尊,已经纠成了一团死结。你让谁先低头,都不是江湖人的调调。
如果那会,李武能再冷静一丝,哪怕抡枪朝天开一下,或者自己砸个酒瓶子出个血头,让兄弟们有台阶下,后面的局面也许都能过去。可惜,男人有时候就是走到死胡同,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扣动扳机,枪声一响,所有人都明白,回头的路、讲和的路,其实早断了。
很多年后,再有人翻起这段往事,估计还是会纳闷,李武到底是怎么“混”出来的?他算是英雄还是投机者?是愿意忍辱负重的窝囊兄弟,还是江湖上最会找空子的一条泥鳅?兄弟间到底能忍多大误会,利益和面子,哪个能先放下?这些事儿,估摸到今天也没人能说清。
世间很多恩怨,也许说到底,就卡在面子这两个字上。你说,真有那么多生死仇吗?未必。可有些坎,越过去一切还是兄弟,过不去,就只剩陌路与恩怨了。李武到底想的啥?也许他自己心里都没个准数吧。
来源:奋发有为面条p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