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魔改”短视频:在创新与版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关键

B站影视 2024-12-18 10:30 2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魔改”经典影视作品的短视频在中国视频平台上广受关注,例如“《甄嬛传》版枪战片”和“孙悟空骑摩托”等。然而,这些短视频也引发了版权争议和文化保护方面的讨论。中国专家和观众告诉卫星通讯社,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应平衡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魔改”经典影视作品的短视频在中国视频平台上广受关注,例如“《甄嬛传》版枪战片”和“孙悟空骑摩托”等。然而,这些短视频也引发了版权争议和文化保护方面的讨论。中国专家和观众告诉卫星通讯社,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应平衡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既要重视持久创新,又要注重优良传统的继承,同时增强版权保护意识。中国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指出近期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管理提示指出,这些AI“魔改”经典包括《甄嬛传》变身“枪战片”,《红楼梦》改成“武打戏”,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等。管理提示认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为营造清朗网络视听空间,管理提示提出具体管理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限期反馈工作情况;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举一反三,对各自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化产业学者郭万超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AI“魔改”的出现反映了科技发展与文化艺术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对文化艺术的本质带来了挑战,其中低俗化倾向是AI“魔改”现象中值得警惕的问题。他指出:“艺术本质上是基于人性、服务于人的,而如今的数字技术在某些方面削弱了人性,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逐渐脱离了现实与感性。因此,这确实是一个重大挑战。”郭万超认为,中国广电总局出台的相关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当前恶搞视频现象的蔓延,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对不同问题制定更具体的应对措施。他进一步强调:“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们不能抵制技术进步。然而,必须关注技术进步和创新对文化艺术的潜在侵害。同时,也应鼓励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这一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以研究解决。实际上,这类问题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但他们通常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相比之下,我们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特别丰富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立法和保护相对薄弱,这是亟需加强的地方。”与此同时,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教授更加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必然性及保护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经典影视作品被重新解构、“魔改”视频的出现,反映了创作者在审美取向上的多样性,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体现。他指出:“AI时代已经来临,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谓史无前例。尤其是ChatGPT和Neuralink(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诞生,将对短视频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经典影视作品被‘魔改’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现象。毕竟,许多影视创作者对过去经典影视作品在审美取向和审美观念上有着不同的认知,对这些作品进行‘魔改’‘恶搞’或‘魔幻’处理,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至少,AI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表达不同认知的可行方法和途径。” 一些受访观众对AI“魔改”视频持两种态度。生活在北京的年轻观众周扬表示,这类视频具有一定的“反差感”,让人觉得“很有趣”,但同时他也认为这些视频缺乏真正的创新性与艺术性,“看多了就会觉得无聊”。在AI技术推动艺术创作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在创新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无论是专家还是观众,都强调在改编影视作品时必须重视版权问题。郭万超指出,艺术与创新之间最重要的界限是不能侵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如果没有版权保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创新。其次,在价值观和审美层面,必须倡导积极正面的方向,及时抵制低俗内容。创新需要被鼓励,但绝不能以牺牲文化价值和版权为代价。王国华教授强调:“‘通则可久,变则不乏’,只有不断继承优良传统,文艺创作才能持久繁荣。同时,更需要持续变革创新,文艺创作才能保持青春常在。广电总局的新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利用AI‘恶搞’或‘魔改’经典影视作品的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强调‘依法管理文艺创作’,坚持‘知识产权’保护原则。这是最好的激励与保护文艺创作繁荣的基本法规。”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