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1945年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真实录音,声音透过电波传遍全国。在此之前,全国人民都被要求停下手中的活计,必须收听这份"重要广播"。可奇怪的是,大多数日本人听完后都满脸困惑,为什么天皇裕仁宣布结束战争,不用大家熟悉的日常日语,反而使用晦涩难懂的"鹤音"?《终战
这是1945年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真实录音,声音透过电波传遍全国。在此之前,全国人民都被要求停下手中的活计,必须收听这份"重要广播"。可奇怪的是,大多数日本人听完后都满脸困惑,为什么天皇裕仁宣布结束战争,不用大家熟悉的日常日语,反而使用晦涩难懂的"鹤音"?《终战诏书》里藏着怎样的文字游戏?
要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得先说说"鹤音"到底是什么?其实"鹤音"并不是一种语言,而是日本皇室特有的说话方式。它用的是平安时代流传下来的宫廷古日语,词汇生僻,语法复杂,还带着刻意放慢的节奏和特殊的语调。别说普通老百姓,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不反复琢磨都很难听懂。
天皇为什么非要用这种"加密语言"?答案藏在日本的天皇崇拜传统里。千百年来,天皇被塑造成"神之子",神秘性是维持权威的关键。用普通人听不懂的"鹤音"讲话,既能保持天皇的"神性",又能在关键时刻模糊信息。毕竟,如果民众听不懂具体内容,就很难立刻产生对"投降"的强烈抵触。
终战诏书里面的文字游戏更是耐人寻味。诏书开头就将日本主动发动的侵略战争,轻描淡写成"自存与安定"的需要。提及战败,说的是:"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用"收拾时局"代替"投降"。字面差异背后是根本性质的改变。
提到战争原因,只说敌方最近使用的残酷炸弹,频杀无辜,把责任推给美国的原子弹,绝口不提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这份诏书直接把决定投降,包装成天皇"为子民牺牲"的"圣断"。更狡猾的是,诏书通篇回避对中国战场的提及。
要知道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投降,中日战争持续整整14年,中国战场牵制了70%的日本陆军。但在这份决定国家命运的文书中,中国仅仅作为《波茨坦公告》的签署国被附带提及。
当时的日本民众很多是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在东京的街头有人捧着收音机跪地磕头,有人因为听不懂古日语急得满头大汗,只能从凝重的语气里猜测大事不妙。直到报纸全文刊登诏书,再加上街头巷尾的议论,普通人才慢慢明白这场打了多年的战争日本输了。
当"战败"的真相终于穿透文字的伪装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时,日本国内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真正的高潮马上就来了。
点开头像进入主页,咱们下集接着说天皇宣布投降后引发的一系列自杀事件。
来源:百事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