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存在宦官专权但却没出现外戚专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20:35 2

摘要:权力的分配和运作,其实在全球历史来看,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所以在华夏历史上出现过宦官专权、外戚专权的现象。比如在东汉,基本上是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轮替,而唐朝历史上,宦官专权甚至达到了巅峰。不过在整个明朝,却只是存在宦官专权,但却没听

权力的分配和运作,其实在全球历史来看,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所以在华夏历史上出现过宦官专权、外戚专权的现象。比如在东汉,基本上是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轮替,而唐朝历史上,宦官专权甚至达到了巅峰。不过在整个明朝,却只是存在宦官专权,但却没听说出现过外戚专权,这其中原因何在?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当需要管理的范围变大,分权是必然的事情。不过,权力分出去以后,如果失去制约的话,往往会导致上位者遭到架空。

因为在古代华夏,不同的王朝会根据前朝情况,来优化、调整权力分配格局问题。

比如在西汉,皇帝喜欢器重外戚。原因很简单:如果器重宗室,那宗室可能会起来谋反甚至篡位。因为汉文帝本身就是宗室出身的诸侯王,因为吕后死后,朝廷动乱的缘故,汉文帝才得以捡漏成为新的西汉皇帝,取代了原先的汉朝正统天子后少帝。

而相对来说,外戚的尊贵地位,往往需要依附皇权,如果失去皇权的支持,外戚也会随之失势。所以在西汉,外戚算是最为忠诚于皇帝的人。不过,随着外戚势力的做大,往往外戚又会出现反噬皇权的现象。

西汉的覆灭,根本原因就在于外戚王氏做大且失去了制约(当然根本原因是王政君的存在成为bug——王政君的高寿,让王家得以在元帝、成帝、哀帝这三朝一直发展,到了平帝时期,王家的势力基本上已经失控),最终外戚王莽推翻西汉。建立新莽朝廷。

2、明朝情况

当然明朝和之前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有个本质上的不同:那就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成熟,而且,世卿世禄的群体早就消失。世家把持朝政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当然,宦官其实也不是啥好东西。这一点明朝的帝王也很清楚。比如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也知道前朝的宦官专权对朝廷带来的危害——宦官其实也是残疾人的一种。而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残疾人不少都存在心理问题(比如内心扭曲)。而宦官专权必然导致朝廷的吏治败坏,最终对朝廷的运作造成腐蚀。

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是禁止宦官专权的。

不过,对于后世明朝帝王来说,宦官还真成了必须启用的力量。

首先,虽然明朝没了世卿世禄的世家,但是,皇帝的很多指令在朝廷里,会受到部分士大夫的抵制。但是皇帝又不想皇权受限,所以,需要把权力下放给一些绝对服从自己号令的人。对于外戚群体,皇帝也觉得不如宦官值得信任:因为外戚虽然依附于皇权,但外戚本身也有一定的家族。如果让外戚做大官,少不得外戚会顾虑自家利益,出卖皇家利益。而宦官不同,宦官没有后代,而且没了皇帝这个主子的支持,宦官不如狗。所以,对于宦官,更得器重——当然,虽然明朝的外戚没有像汉朝王莽、北周杨坚那样篡权,但是明朝外戚也在清兵入关以后,出卖了明朝的利益和清兵勾兑。所以明朝皇帝不信任外戚,也是合理的。

当然,明朝宦官专权和唐朝有本质上的不同。

唐朝算是宦官专权的巅峰。因为宦官掌握了唐廷的中央武装力量——神策军的控制权。皇帝失去了制约宦官的本钱,所以宦官甚至有本钱操纵皇帝的废立。但是在明朝,宦官完全依附于皇权。

所以,不论明朝的宦官势力发展多大,一旦和皇权抵触,被消灭是分分钟的事情。

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忠贤:魏忠贤在天启帝在位后期号称九千岁。但是一旦崇祯帝发难,魏忠贤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就被崇祯帝铲除了。

来源:人文之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