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暑期收官之际,两组数据不期而遇。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暑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国家电影局统计则显示,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 两个“119亿”, 一为“人”的流动,一为“心”的共鸣,共同勾勒出一幅“流动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朱浙萍
图源:央视新闻
2025年暑期收官之际,两组数据不期而遇。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暑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国家电影局统计则显示,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 两个“119亿”, 一为“人”的流动,一为“心”的共鸣,共同勾勒出一幅“流动中国”与“活力市场”交相辉映的动人图景。
119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是暑热中涌动的出行热潮,更是国民生活品质跃升的生动注脚。日均1.92亿人次的流动规模,同比增长4.3%。预计公路自驾出行达87亿人次,占比高达73%。乡村自驾游成为新宠,人们驱车驶向山野田园,在自然中避暑纳凉、寻找诗意。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首次突破9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些图景,不仅是交通网络高效运转的体现,更折射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从“抵达”转向“体验”。人流所至,餐饮、住宿、文旅等消费链条随之激活,催生出蓬勃的“流动经济”,为区域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图源:央视新闻
119.66亿元的暑期档票房,则映照出文化消费的深度升温。超过100部影片密集上映,题材多元,类型丰富,吸引3.21亿人次走进影院,观影人数同比大幅增长12.75%。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进影院,为优质内容买单,既是对本土创作的信任,也是对精神共鸣的渴求。《南京照相馆》等历史剧以深沉叙事打动人心,《浪浪山小妖怪》等动画片以东方美学大放异彩,口碑与票房双丰收,中国电影正以新表达收获新空间,成为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力量。
暑期,历来是观察消费市场的关键窗口。两个“119亿”的交汇,虽是巧合,但共同彰显了内需市场的强劲韧性与巨大潜力。当人们乐于跨省自驾、奔赴山海,也愿为一部好电影停下脚步、沉浸其中,还有诸如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热门IP带动“乐园经济”火热,农旅直播、康养体验等新业态活力释放,这个暑期的消费热潮,共同绘就了一幅消费回暖、活力迸发的美好景图。
消费的火爆,离不开“新供给”对“新需求”的精准回应。当前,居民消费已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愈发追求沉浸感、治愈力与个性化体验。供给端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产品服务、丰富消费形态,才能激发更大潜力。铁路部门推出亲子游、研学游、康养游、歌迷专列等特色班列,广受欢迎;多家影院突破传统边界,融合图书、文创、汉服、潮饮等多元业态,打造沉浸式文化空间。这些创新实践,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
市场的活跃也离不开“有形之手”的引导与支持。今年以来,从中央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到多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到升级离境退税政策,政策合力持续释放。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举办近3.9万场活动,各地不断以多元供给点燃消费热情。然而也应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仍有待提升,未来仍需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着力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内需潜力,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不断创新供给模式、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服务品质,方能让“头回客”变为“回头客”,让假期“热”延续为全年“火”。当“流动的中国”始终充满生机,当亿万民众的消费热情被充分激活,必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注入更强劲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