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仪玄览图》高约2米,通宽逾4米,右上方有“两仪玄览图”几个大字。因年代久远,整幅图呈古朴的古铜色,个别地方甚至已经模糊不清。不过,地图上的山脉轮廓依然十分清晰。眼前呈现的这幅地图,和我们使用的世界地图已经差别不大。地图以西式等积圆锥形投影法、经纬绘图法绘制
万历年间的世界地图
当我终于在辽博的展览中,看到由八个条幅拼接而成的《两仪玄览图》时,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震撼。
《沈阳晚报》2025年3月25日6版
《两仪玄览图》高约2米,通宽逾4米,右上方有“两仪玄览图”几个大字。因年代久远,整幅图呈古朴的古铜色,个别地方甚至已经模糊不清。不过,地图上的山脉轮廓依然十分清晰。眼前呈现的这幅地图,和我们使用的世界地图已经差别不大。地图以西式等积圆锥形投影法、经纬绘图法绘制,主要表示了五大洲、山峰、山脉、河流等。这些似乎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这幅地图是400多年前绘制的。
▲明 《两仪玄览图》(局部)
这幅来自400多年前的世界地图,绘制者的名字叫作利玛窦。这个意大利人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利玛窦的主要职业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同时,他也是一个知名的学者,也可以算是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人物。明万历十年(1582),利玛窦第一次踏上了古老的东方之国的土地,到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利玛窦在传教之外,为当时东西方传统文化交流作出了许多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天文、地理、历法、数理、西洋美术等知识的传播。同时,他也将世界地图引进中国。来到中国后,利玛窦出版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这份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1601年,作为欧洲使节,利玛窦被召进北京紫禁城。从1602年至1605年,利玛窦进行很多探索,出版了第三版中文世界地图《两仪玄览图》。
在辽博的“和合中国”大展时,南京博物院藏明代《坤舆万国全图》和辽博藏《两仪玄览图》并列展出,场面蔚为壮观。南京博物院藏《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为万历三十六年(1608)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这样,中国就自然而然地位于该图的中心。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
1602年至1605年,利玛窦绘制出第三版中文世界地图《两仪玄览图》。相比于《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的尺寸更大,内容也更丰富,系根据万历三十年(1602)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为蓝本绘制。但两者内容表现形式不同,本图主要表示了五大洲、山峰、山脉、河流等。
这幅地图让已经很出名的利玛窦再度迎来赞誉,这是他在世界地图绘制上的绝笔之作,是利玛窦最后一次绘制,也是最大和最详备的世界地图。这幅世界地图与同时代的东、西方地图相比,对世界各地的描绘更为详细,已与现代地图很接近。
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十分推崇利玛窦所画的世界地图,争相收藏。因此,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利玛窦画好《两仪玄览图》后,由李应试(又名“李葆禄”)在北京刻制成木刻板的八大幅《两仪玄览图》,进行批量印刷。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木刻刊印,让400多年后的我们能看到当年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的样子。
有专家认为,当初利玛窦在画这幅世界地图的时候,可能是画在了一张图纸上,李应试在刻制的过程中,考虑到地图太过庞大,就用八块木板来刻制,最后再拼成一个完整的地图。
利玛窦绘制的地图原本早已不见踪影,辽博藏的《两仪玄览图》是李氏所制木刻版的印刷版,但也弥足珍贵。而这件珍贵的文物,我们能够有幸看到,要多亏文物工作者在一堆旧物中的发现。
1949年2月,文物工作者们在沈阳故宫西七间楼、西配宫清理清代旧物品时,发现了一大批珍贵的明代史料:八大幅利玛窦《两仪玄览图》、十二大幅明代《九边图》、“辽东巡按御史察院”暨“山东备倭都司”档案。部分珍稀的文物史料,曾湮没在屏风之上。经过专家考证,《两仪玄览图》是国内孤本,全世界目前仅有两份,另外一份《两仪玄览图》被藏于韩国崇实大学基督教博物馆。经过学者比对,与沈阳故宫版为同一版。
与众不同的是,《两仪玄览图》上很多区域及地名除了用汉字标明,还附有满文注音。并且,这些注音与旁边的汉文明显不是同一时期完成的。满文注音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名称:大东洋、北海、大明海、地中海等;洲名: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南亚墨利加、北亚墨利加等;地理标志:赤道昼夜平线、短线、昼长线、地南极界、地北极界等。此外,亚洲一些国家和城市名也用满文标注,在图上甚至能找到用满文书写的沈阳。
这些满文,显然不是在利玛窦的原版上所书,应该是后金时期的人所加。此图在明代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所有,或许是某个军官的收藏,也或许是明朝军队随军的参考地图,有可能在对抗后金的作战中起过参考作用。1621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占辽阳,缴获此图。1625年,后金由辽阳迁都沈阳,该图自此便一直藏于沈阳故宫。图上有些汉字旁边加注墨书满文,原山脉墨线上又大都添绘青绿色,可能是为了方便清朝皇帝观赏。而这样一幅世界地图,也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从辽东山区开始打天下的帝王父子,大开了眼界,知道了这个世界有多大。可惜的是,这样一幅极具参考价值的地图并没有被清朝皇室带到北京,而是被冷落在旧宫殿的屏风上,经历了多少的夕阳照耀,被多少烟尘封锁。
沈报全媒体记者:詹德华
编辑:时海波
责任编辑:邸雪莹
来源:沈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