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今日头条》出台《AI生成内容管理细则》,明确禁止纯机器生成内容,要求AI内容需满足“混合创作”等标准。AI生成内容需人工修改30%以上,并加入个人观点、真实案例或实拍素材,否则可能被限流或封号。这导致以往靠AI写作,很少人工改动的作者望而却步。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今日头条》自媒体的文章明显减少。小编就其原因分析一下,并对发展趋势予以预测和判断。
2025年《今日头条》出台《AI生成内容管理细则》,明确禁止纯机器生成内容,要求AI内容需满足“混合创作”等标准。AI生成内容需人工修改30%以上,并加入个人观点、真实案例或实拍素材,否则可能被限流或封号。这导致以往靠AI写作,很少人工改动的作者望而却步。
平台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打击AI生成虚假信息、低俗内容及侵权行为。2024年处理低质AI内容超93万条,封禁违规账号近3万个,2025年标准进一步收紧。同时,平台通过“鹰眼3.0”系统检测内容情绪值,AI生成内容普遍情绪值较低,难以获得推荐。
《今日头条》对创作者生态调整,成本上升与收益模式变革。文字内容分成策略新增“互动系数”,鼓励优质原创内容。但互动系数要求创作者提升内容互动性,如评论、收藏、进主页,间接增加创作门槛。部分创作者因无法适应新规则,选择减少更新频率或转向其他平台。
平台通过“头条深一度”等栏目精选深度内容,扶持优质创作者,而低质、同质化内容被算法降权。
从用户方面来看,更倾向于短视频、直播等互动性强的内容形式,图文内容需求下降。
自媒体新规要求从业者具备多平台管理能力,部分创作者选择分散精力至其他平台,导致《今日头条》内容供给减少。
AI检测和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应用,使得搬运、洗稿等行为难以存活。创作者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原创内容生产,部分创作者因无法适应而退出。
平台政策收紧有助于净化内容生态,打击虚假信息、低质内容,提升信息真实性。
收益模式升级和“头条深一度”等栏目扶持优质内容,激励创作者生产深度、互动性强的内容。
AI内容需人工修改、加入原创元素,导致单篇内容生产时间延长,部分创作者因收益不确定而退出。
平台对同质化内容打击严格,部分小众领域创作者因无法满足“互动系数”要求而减少更新。
趋势判断:从“流量”到“质量”的必然转型
平台通过政策收紧和技术升级,推动内容生态从“流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优质、深度、互动性强的内容将更受青睐,用户信任度和平台竞争力将持续提升。
平台需进一步优化收益分成、提供创作工具,降低创作者成本,避免因政策收紧导致优质内容生产者流失。例如,某创作者通过“人工搅拌法”将AI生成内容与个人经历结合,既符合规则又保持内容独特性。
来源:风闻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