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里扎根 从书页中生长 ——林西县实验小学《活在课堂里》读书交流分享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8:06 1

摘要:依据《林西县 “书林可栖” 系列读书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际,林西县实验小学于8月28日上午成功举办了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本次活动以《活在课堂里》这本书为主题开展交流,在主持人邵晓杰老师热情洋溢、条理清晰的主持下开展。童晓娜、王晓波、李莹

书香为伴 筑梦青春

在课堂里扎根

从书页中生长

林西县实验小学

《活在课堂里》读书交流分享会

依据《林西县 “书林可栖” 系列读书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际,林西县实验小学于8月28日上午成功举办了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本次活动以《活在课堂里》这本书为主题开展交流,在主持人邵晓杰老师热情洋溢、条理清晰的主持下开展。童晓娜、王晓波、李莹三位教师代表依次进行交流,全体教师参加。

语文教师童晓娜:

让课堂成为生命跃动的原野

CAMPUS READING ACTIVITIES

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童晓娜老师在分享中坦言,《活在课堂里》中“课堂即生命场域”的理念令她深感共鸣。书中以理论结合实践案例,打破“课堂仅为知识传授场”的传统认知,提出“教育本质是点燃生命火焰”,倡导课堂成为“生命能量交换场”与“思想流动的河流”,这对低学段教学极具启发。

在日常教学中,她不再单纯以“是否读准课文、认全生字”为目标,而是践行“对话教学”:引导学生联想课文里的小动物与身边人的相似之处,用孩童易懂的方式解读故事;评价维度也更趋多元,既看作业对错,更肯定学生举手发言的勇气、帮助同学读题的热心。针对书中批判的“唯分数论”与单向灌输问题,童老师表示,将持续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让一年级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敢说、敢想、生命舒展的小舞台。

数学教师王晓波:

活在课堂里,让数学“活”起来

王晓波老师将读书感悟聚焦于“课堂因‘活’而精彩”。她认为,“活”的核心是思维活跃而非表面热闹,关键在于连接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实践中,她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家庭收纳师”项目,让学生动手测量家居空间、计算收纳体积,让抽象知识“活”在生活场景中;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画图自主推导规律,让数学思维“活”在探究过程里。同时,王晓波老师也深刻反思:教师需从“课堂主演”转变为“学习导演”,备课重点应转向设计“学生活动”与“关键问题”。未来,她将设计更多数学实践项目,预留充足思考时间强化过程性评价,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教育实效落地。

活动现场,各位教师全神贯注,时而颔首认同分享观点,时而提笔记录核心感悟,交流氛围浓厚而热烈。

劳动教师李莹:

活在课堂里之劳动科学的感悟

深耕劳动学科教学的李莹老师,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劳动知识+实践”的成长平台。结合《活在课堂里》,她从四个维度分享收获:

1.理想课堂:激发兴趣的源泉。在“创意包饺子”课上,通过展示特色饺子作品、讲解饮食文化,点燃学生参与热情,践行“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生命场”理念。

2.设计课堂:构建知识的桥梁。“种植蔬菜”课前,先通过讨论梳理学生的认知困惑,再针对性设计教学环节,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3.科学课堂:培养思维的沃土。“废旧物品改造”课中,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分析材料特性、设计改造方案,落实“科学课堂激发思维火花”的教育主张。

4.未来课堂:拓展教育的边界。尝试融合线上资源与线下实践,探索多元化劳动教学模式。

李莹老师表示,这本书让她在劳动教育中持续反思成长,未来将以书籍为指引,打造更优质的劳动课堂;同时呼吁全体教师在阅读中汲取力量,在教育实践中绽放光彩。

此次活动不仅让全体教师深化了对“课堂即生命场域”等教育理念的理解,更以跨学科分享为纽带,推动语文、数学、劳动科学等学科的教育思想碰撞融合,为五年书香校园建设注入专业思考的活力。从最初播撒阅读种子,到如今形成“以读促教、以思践学”的教育生态,这场分享会既是对五年书香建设历程的回望,也为学校未来持续深耕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学习型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