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说最顶尖的那几个,随便拎一个出来,战绩都够吹一辈子。李靖这人,打仗跟算准了似的,从不出错。当年东突厥老是犯唐朝北边,李世民派他去收拾,他没选春暖花开的时候,偏偏挑了天寒地冻、突厥人放松警惕的日子,带着几千骑兵,一路奔袭,直接冲到突厥可汗的牙帐边上。可汗以为
有人觉得唐朝就靠诗出名,名将没几个,打仗也不太行,这完全是没翻透历史。唐朝的狠角色一抓一大把,军事硬实力更是顶流,只是很多人没留意这些罢了。
先说说最顶尖的那几个,随便拎一个出来,战绩都够吹一辈子。李靖这人,打仗跟算准了似的,从不出错。当年东突厥老是犯唐朝北边,李世民派他去收拾,他没选春暖花开的时候,偏偏挑了天寒地冻、突厥人放松警惕的日子,带着几千骑兵,一路奔袭,直接冲到突厥可汗的牙帐边上。可汗以为唐朝兵不会这时候来,连防备都没做好,当场就被活捉了。这仗打完,唐朝北边几十年没敢有动静,连西域的小国都主动来归附,这不是本事是什么?
还有李勣,跟李靖齐名,专打硬骨头。隋朝的时候,隋炀帝三次打高句丽都没打下来,还把国家拖得快垮了。到了唐朝,李世民派李勣去,他不着急硬拼,先稳住阵脚,一步步蚕食高句丽的地盘,囤粮草、练士兵,等准备足了,才带着兵围高句丽的都城。打了大半年,硬是把对方熬得没了粮食,最后开城投降。把隋朝没办成的事给办成了,这军事能力还不够强?
除了这两位,唐朝的名将能排一长串。苏定方一辈子打遍东西南北,年轻时跟着李靖打东突厥,立了大功;后来自己带兵,西边把西突厥给灭了,把唐朝的疆域推到了中亚;东边又去打高句丽,拿下了好几座城;老了还能去西边防吐蕃,哪儿需要就往哪儿冲,一辈子没打过几次败仗。
薛仁贵的故事更不用提,“三箭定天山”不是瞎编的。当年九姓铁勒在天山作乱,薛仁贵带着兵去平叛。对方派了十几个勇士来挑战,薛仁贵拉弓搭箭,三箭就射死三个,剩下的人吓得直接下马投降。这一下,九姓铁勒彻底服了,再也不敢闹事。后来他去打高句丽,身上中了好几箭,还是接着往前冲,硬生生把敌人打退,这样的猛将,唐朝可不止一个。
就算到了安史之乱,唐朝有点乱了,照样有能撑场面的名将。郭子仪就是这时候站出来的,当时叛军都快打进长安了,朝廷手里没多少兵,郭子仪硬是靠着自己的威望,收拢散兵,还联合回纥的兵马,一步步把叛军往回推。先是收复长安,再收复洛阳,最后把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彻底平定。要是唐朝军事真拉胯,早就在安史之乱里垮了,哪儿还能再撑一百多年?
有人觉得唐朝军事不行,多半是光盯着唐朝的诗和科举了,没留意那些打仗的事。其实唐朝能有那么大的疆域,从东边的朝鲜半岛,到西边的中亚,北边到蒙古,南边到越南,靠的全是实打实的军事能力。这些名将不是单个冒出来的,而是一茬接一茬,从开国的李靖、李勣,到中期的苏定方、薛仁贵,再到后期的郭子仪,扎堆似的出现。
所以说,唐朝根本不是名将少、军事拉胯,反而是古代少有的“名将井喷、军事超强”的朝代。只是它的文化光芒太亮,把军事上的成就盖过了,才让不少人产生了误解。
来源:7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