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要求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最新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培育典型,推动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市安委会办公室在今年编制《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最佳实践案例汇编》的基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要求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最新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培育典型,推动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市安委会办公室在今年编制《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最佳实践案例汇编》的基础上,立足总结形成的“一套广覆盖的发现系统、一套有能量的奖励系统、一套有效率的处置系统、一套有能力的总结提升系统”这一系列内部报告奖励机制“4个一”核心要素,对本市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典型经验做法进行“蒸馏”,提炼机制建设运行“干货”,供全市各单位借鉴参考。
华东理工大学构建科研实验室数字化RAMP隐患治理体系,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在“育安”中实现更好“育人”。
全员参与、全员共享——
建设创新驱动的隐患治理架构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构建起一套全体师生参与的实验室隐患数字化治理育人体系。该体系全面整合隐患辨识(Recognize hazards)、隐患风险评估(Assess risks)、隐患风险控制(Minimize risks)、应急管理(Prepare for emergencies)四大核心模块,依托自主研发的实验室HSE数字化管家系统为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
在化学品、气瓶、设备以及危险废物的管理上全面引入“一物一码”,赋码数量超53万个,细致划分出11185个“空间码”单元,系统记录了41万瓶化学品信息,覆盖2.2万种化学品,实现了“一瓶一码一台账一责任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构建深度挖掘的数字化垂直数据库
华东理工大学构建了数字化的“服务育人”冰山模型,主动融合包含超过10万种化学品风险数据在内的多元数据库,以及操作风险、个体防护、存储禁忌等丰富的专业数据库和先进算法,根据不同需求和使用场景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安全知识和风险防控建议,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全面、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实施涵盖全体师生的实验室化学品隐患排查专项活动,突破了以往仅能依赖“危险化学品目录”进行被动式管理的局限,实现从传统的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和精准化管理的转变,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向智能化和科学化方向的快速发展。
投其所好、荣耀加持——
建立健全喜闻乐见的安全激励体系
倡导全体师生运用HSE管家系统微信小程序开展行为安全观察活动,及时上报潜在的险兆事件及优秀实践案例,并对整改进程进行全程跟踪。对于积极使用HSE管家系统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的师生给予竞赛积分、荣誉称号等形式的奖励,并优先推荐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争当领头羊、惠及全行业——
构建科研隐患评估与专业保障体系
和数字化应急响应预警网络
华东理工大学构建了适用于科研工作的风险评估(Permit to operate, PTO)模块,通过对实验室静态隐患、动态隐患以及历史隐患记录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实验室隐患的数字化实时分类分级管理。构建实验室安全实时分类分级地图,将数字化系统与烟感、温度传感器、人体雷达、气体浓度探测器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对实验室环境的24小时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为实验室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来源:政策法规处
就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
来源:上海应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