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启“通俄门”清算,“不介意”前情报部门负责人被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7:53 1

摘要:近日,特朗普在接受《每日传讯》采访时公开表示,所有参与制造和传播“通俄门”的人“应该被逮捕”,并特别点名批评了前中央情报局(CIA)局长约翰·布伦南和前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甚至表示“不介意看到他们被捕”。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每日传讯》采访时公开表示,所有参与制造和传播“通俄门”的人“应该被逮捕”,并特别点名批评了前中央情报局(CIA)局长约翰·布伦南和前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甚至表示“不介意看到他们被捕”。

这番话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当前美国政治激烈斗争的一个缩影。结合近期局势来看,这件事的背后远不只是个人恩怨那么简单。

“通俄门”事件自2016年大选期间开始发酵,一度让特朗普团队深陷“里通外国”的指控阴云。当时,民主党指责俄罗斯干预大选,并与特朗普竞选团队存在联系,导致希拉里败选,但特朗普始终坚决否认。随后,科米牵头展开刑事调查,不过特朗普上任后很快将他解雇,调查改由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接手。经过近两年调查,米勒认定没有证据显示特朗普团队与俄罗斯存在犯罪共谋。2020年5月,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的57份调查报告也未发现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期间与俄罗斯“勾结”的证据。至此,“通俄门”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结束时看似已经“告一段落”。

然而,2025年特朗普再度就职后,情况发生了转变。他上任后积极推动美俄关系缓和,使得“通俄门”话题再度成为焦点。更引人关注的是,今年7月,有美国司法部消息人士透露,FBI已正式对布伦南和科米展开刑事调查,指控他们在“通俄门”调查中可能存在不当行为。现任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已将布伦南涉嫌违规的证据移交现任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甚至有报道称,FBI将两人之间的互动视为“共谋”,这可能为起诉提供更充分的法律依据。到了8月,媒体又报道说,美国司法部长邦迪已指示联邦检察官通过大陪审团,对前总统奥巴马政府的一些官员展开调查,以查明他们是否曾伪造有关俄罗斯干预2016年大选的情报。这些被调查的对象中就包括布伦南、科米,以及前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

权威发布

对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来说,“通俄门”调查是一场由政治对手策划的“政治迫害”,目的是削弱他的执政合法性。特朗普称其为“整个国家的耻辱”,支持者更是称之为“美国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骗局”。因此,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特朗普看来既是为自己“平反”,也是向支持者展示他在“清算”旧敌,从而巩固基本盘的支持。此外,特朗普阵营或许也希望借此威慑现有的官僚体系,警示他们不要成为未来政治斗争的绊脚石。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举动来自特朗普任命的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她宣布取消37位情报界人士的安全认证,这意味着这些人未来不能再接触机密文件,相当于被情报界“除名”。加巴德表示,这些人中有许多曾在奥巴马和拜登政府任职,并参与了对特朗普的“通俄门”调查,他们“滥用公众信任,将情报工作政治化”。这一行动被外界视为特朗普政府对情报系统进行“清洗”的一部分,目的是清除所谓隐藏在系统中的“深层政府”。

不过,加巴德的操作也引发了争议。她在撤销安全认证前并未进行充分沟通,仅在公告发布前一晚才匆忙通知中情局,这一疏忽意外导致一名潜伏超过20年且仍在活动的CIA卧底身份曝光。前CIA幕僚长拉里·菲佛对此表示“非常震惊”,批评这一做法不顾情报官员的安全,严重破坏了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合作。尽管加巴德办公室否认故意泄露,并表示已通知各情报单位,但这一事件仍然反映出此类“清算”行动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可控后果。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

1、加剧美国国内政治对立:这些行动可能进一步激化两党之间的猜忌和对立。如果真的起诉或逮捕前情报高官,势必引发民主党的强烈反弹,指责这是“政治报复”,甚至可能将美国推向更严重的宪政危机。

2、削弱情报机构的独立性和士气:将情报工作卷入政治斗争,尤其是对前负责人进行刑事调查和人事清洗,可能会打击情报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或许会担心自己未来成为政治牺牲品,从而在工作中变得保守,甚至为了政治正确而扭曲情报分析——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安全所依赖的客观、准确的情报。

3、影响国际形象和盟友合作:美国国内的政治争斗,尤其是情报机构被政治化的指控以及卧底人员信息可能被泄露的风险,会让盟友们在共享情报时更加犹豫。他们可能会担心敏感信息被政治利用或得不到妥善保护,这进而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的情报网络和领导力。

1. 政治斗争与司法手段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模糊,这一趋势令人担忧。当司法调查被怀疑带有政治清算的目的,公众对司法公正和体制信任的感受会逐渐被侵蚀。这不仅关乎个别人物的命运,更可能开启一个危险的先例:今天的执政者可以利用国家权力对过去的政治对手进行追究。如果这种做法被延续,任何一派上台后都可能效仿,使国家陷入无休止的报复循环,最终伤害法治根基。

2. 情报机构的“政治化”倾向对国家安全构成长期威胁。情报工作的核心在于其客观性和专业性,它应当为国家安全服务,而不是为某一政治派别。一旦情报机构被卷入党争,其公信力就会受损。无论此前针对特朗普的调查,还是如今针对前官员的行动,都加剧了外界对美国情报工作中立性的质疑。一个被政治猜疑笼罩的情报体系,很难有效履行保卫国家的职责,也可能失去国际伙伴的信任。

3. 社会极化的背后是“信与不信”的根本分裂。“通俄门”与其后续风波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社会深刻的割裂。这种分裂甚至超越了政策分歧,变成对事实本身、对体制信任的根本性质疑。双方民众仿佛活在不同的信息和叙事世界里——是相信制度还是相信阴谋?相信法治还是相信立场?这种割裂让社会难以达成共识,理性对话的空间被压缩,整个政治体系也更容易陷入僵局和对抗。

最终,这一切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如何才能避免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当政治斗争压倒一切,谁又来保证国家机器的公正运转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重建对制度的信任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但显然,这条路漫长且艰难。

来源:史韵烽火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