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演唱会,观众会盯着现场妆造挑毛病,会查歌曲原创度,连唱功到了台上都会被无限放大——最近几个月被密集攻击唱功、跟女歌手合唱还被嘲“捣乱”的王源,还是选择高调开唱,成了鸟巢最年轻的演唱者。
今年被黑得最惨的歌手王源,鸟巢演唱会顺顺利利结束了。他不光成了史上最年轻在鸟巢开唱的歌手,还是第一位开鸟巢演唱会的00后。
这场演唱会的门票,最低380元,最高1680元,一共8万多张,上架就被秒空。还有传闻说,为了方便粉丝去现场,12306都特意增开了好几辆列车。
现在消费不振早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可演唱会经济偏偏在这个时候爆发式增长。
单说8月,全国能查到的演出就超过200场,而且基本都是一票难求。这还没算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音乐节。
开演唱会,观众会盯着现场妆造挑毛病,会查歌曲原创度,连唱功到了台上都会被无限放大——最近几个月被密集攻击唱功、跟女歌手合唱还被嘲“捣乱”的王源,还是选择高调开唱,成了鸟巢最年轻的演唱者。
不管是实力派歌手,还是靠流量活的网红,为啥都冒着这么大风险往前冲?真就因为开演唱会能赚很多钱吗?
这里要跟大家说个反常识的真相:很多歌手开演唱会不光不赚钱,还得倒贴钱。最典型的就是2017年黄国伦的鸟巢演唱会,8万个座位,上座率还不到两成。最后没办法,黄国伦自己掏了1000万补上亏空。
也正是因为怕赔钱,很多歌手、网红开演唱会时,都会选择跟主办方合作,自己就赚个出场费,不参与后续的成本分成。
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不少人栽了跟头。最近龙梅子和曾轶可的演唱会,就因为门票卖得太惨,被主办方单方面取消了。
艺人明知可能被主办方“裹挟”,却还是不得不上赶着合作,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
现在综艺和影视剧的发行量比以前少了很多,对艺人来说,能露面的机会本来就不多,演唱会就是为数不多能跟观众近距离接触的场合。
而热度和曝光量,又是衡量艺人咖位、商业价值最直观的标准——曝光多了,商业价值上去了,广告报价才能水涨船高。
演唱会本身就自带“热搜体质”,不管是歌手的现场表现,还是粉丝的互动,都容易被讨论。而且对艺人来说,演唱会也是吸引铁粉的最佳商业场景,说白了就是一场大型“直播带货”:歌手在台上表演,既能增加曝光,还能带动专辑销售。有时候一小块VIP区的票价收入,就能覆盖整场演唱会的总成本。
就像2017年的王心凌,当时她已经淡出视野好几年,在成都开演唱会时,票价定到不足10块钱,还是没人看。
可自从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翻红后,她的出场费直接超过了250万。对网红来说,演唱会更是流量变现的绝佳机会——平时靠短视频、直播积累的粉丝,到了演唱会现场,更容易转化成实际消费。
当然,对顶流歌手来说,演唱会确实是“赚钱利器”。以2025年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南宁站为例,4月25号到27号这三天,一共吸引了超过12万人观看,估算总收入有1.68亿。按照70%的分成比例算,周杰伦团队这三天就赚了1.18亿。
除了艺人,地方也很欢迎开演唱会。一场中型演唱会,意味着数万人出行,酒店住宿、交通、餐饮这些行业都能跟着获利。
还是说周杰伦的演唱会,2024年他在杭州开唱时,来了50万观众,其中70%都是外地的,直接带动当地文商旅消费13个亿。所以很多地方不仅不反对开演唱会,对那些赚钱效应明显的头部歌手,还会主动邀请,甚至给补贴。
对粉丝来说,花几百块、上千块就能近距离接触偶像,还能亲耳听偶像唱歌,这笔钱花得也值。
这么看下来,演唱会其实是多方共赢的事:粉丝收获了情绪价值,歌手提升了商业价值,地方带动了消费,连黄牛都能从中捞点好处。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演唱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藏着不少风险。对歌手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舆论——现场唱功、妆造、歌曲原创度,任何一点没做好,都可能被骂上热搜。对地方来说,一场演唱会更是对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能千里迢迢去看演唱会的粉丝,大多都有一定的狂热性。之前王源演唱会,有粉丝穿婚纱去现场,就已经是个小体现了。
今年8月20号到24号,上海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更夸张,周边场所短时间内涌进了超20万人。为了不打扰周边住户,主办方多次声明禁止携带发光应援物,时代少年团成员还专门录视频提醒,可粉丝还是想尽办法把应援物私带进去。
后来这些应援物被现场安保收缴,有些粉丝就拍小视频发到网上,说安保的行为是“性骚扰”,要求惩处道歉,甚至编了好几条虚假消息,说有粉丝失联、死亡、被绑架,把上海描绘成了“缅北”。其实上海早就提前抽调了大量女警在演唱会周边做安检,最后还是落了个坏名声。
还有2023年河南南阳的迷笛音乐节,当地好不容易拉来这场活动,结果恰巧碰上大雨,现场全是泥。
更离谱的是,外地观众放在露营区帐篷里的物品,被当地村民大规模捡走,这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成了不少人的笑谈。这也能看出来,一场演唱会对当地民众素质、粉丝应对方案、基础设施都有很高要求,稍微没做好,就可能“玩鹰不成反被鹰啄”。
总的来说,演唱会经济确实是当下的一个热点。它能让粉丝得到情绪满足,帮歌手提升商业价值,还能带动地方消费,是多方共赢的事。
但同时,它也藏着舆论、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不管是歌手还是地方,都得谨慎对待。不过在现在这个消费不振的大环境下,演唱会能带来开放包容的氛围,还能刺激经济,多开几场其实也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来源:翼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