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风焕红践初心,红古交融促振兴——红粤当途实践队 长坡之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17:15 2

摘要: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中山大学红粤当途实践队满怀青春热忱与使命担当,奔赴高州市长坡镇,开启了“冼风焕红践初心,红古交融促振兴”的实践之旅。

冼风焕红践初心

红古交融促振兴

红粤当途实践队 长坡之行

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中山大学红粤当途实践队满怀青春热忱与使命担当,奔赴高州市长坡镇,开启了“冼风焕红践初心,红古交融促振兴”的实践之旅。

实践队以“激活古村文化生命力,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为目标,从调研摸底、教育传承、多维传播三方面发力,用青年智慧为旧城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让千年冼韵在新时代焕发别样红彩。

深调研察民情

古村需求绘蓝图

为精准掌握长坡镇旧城村文化宣传与发展需求,找准乡村文化振兴切入点,红粤当途实践队秉持“脚步探文化痛点,调研谋传承良方”的宗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为后续工作绘制“需求蓝图”。

调研期间,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学校课堂、村委办公室,与10类群体深度交流;组织2场主题座谈会,邀请村委成员、冼夫人文化工作者围绕“文化传承困境”研讨交流、碰撞思路;研读《隋书・谯国夫人传》、高州革命历史档案、村史资料等30余份文献,实地考察当地党史馆,系统梳理村落文化脉络、摸清文化“家底”,为后续工作找准“靶心”。

👇实践队队员实地走访、座谈👇

左右更多

薪火相传育新苗

红色课堂润童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青少年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点人群。实践队以《“坡”旧立新·冼韵永存》小学校本教材为核心,在旧城小学开设为期5天的暑期文化主题课程,覆盖近100名学生。该教材编写历时三个月,内容共分为六章,涵盖历史启蒙、民俗体验、诗词美育、影视赏析、实践手工、红色研学等内容,图文并茂、案例鲜活。

暑期主题课程配套课件截图

《“坡”旧立新·冼韵永存》小学校本

教材封面及目录

↑暑期文化主题课程↑

多维传播赋新能

文创IP焕光彩

为切实“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数字化转化,培育乡村文化新业态”,实践队制定了“短视频博流量、公众号写内容、宣传片传精神、文创产品促增收”的立体传播方案,累计创作完成了11支短视频、5篇微信公众号推文、3支主题宣传片,总浏览量超1.8万。其中,《红古交融·寻踪》宣传片用镜头讲述了长坡镇旧城墙、西城门、冼太庙、冯宝公祠的千年故事,承载了旧城村百年来的红色记忆。《红古交融·传承》宣传片通过三代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好心”精神的当代传承力量。

官方视频号与公众号

实践队主题宣传片部分画面

此外,实践队深挖冼夫人精神的红色内涵。美工小组设计了三大系列冼夫人系列Q版形象:冼夫人成就系列、冼夫人故事系列、地域特色系列。在此基础上,实践队开发了Q版盲盒、印章、徽章、书签、宣传手册等文创产品。实践队还与长坡镇冼夫人文化工作者冯主任召开专项会议,讨论文创产品设计细节,并提出将文创产品应用于教材设计、纪念品生产等工作中,为冼夫人文化传承和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实践队文创产品设计概念图(部分)

实践队成员与冯主任开展文创专项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实践队通过“软宣传+硬产品”结合的宣传方式,不仅让旧城村的文化底蕴“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更让“好心精神”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实践队成员与长坡镇团委书记、副书记的合影

实践队成员与长坡镇旧城小学校长的合影

实践队成员与旧城村冯博文主任的合影

乡村振兴之路没有终点,文化传承使命永无止境。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冼夫人“好心精神”为指引,深化与旧城小学的合作,推动文化课程常态化开展,协助当地推动文创产品量产落地,切实守护文化根脉,以青年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